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滚动新闻 > 正文
 

中国石油的亚洲溢价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8日 16:42 新浪财经

  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导致中国石油进口的节节攀升,国际石油价格的波动对中国的影响将受到世界上愈来愈多的关注。长期以来,出于政治、经济等诸多因素的考虑,中东地区的一些石油输出国对出口到不同地区的相同原油,采用不同的计价公式,造成了亚洲地区的石油进口国(或地区,下同)要比欧美国家支付较高的原油价格。这种不平等的价格,即所谓的中东原油“亚洲溢价”,严重地损害了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利益。

  在2003年,中国从中东相关国家(主要是沙特阿拉伯和伊朗)进口原油2847万吨;与欧美相比,平均“亚洲溢价”为2.56美元(桶);由此计算,仅仅因为“亚洲溢价”,中国当年进口石油多付金额就达到5.4亿美元。“亚洲溢价”的存在,严重地影响了亚洲的经济竞争力。

  中东石油对欧美和对亚洲存在价格歧视

  关于“亚洲溢价”的深层次原因,可以从历史、政治和市场结构等方面找到解释。从历史来分析,西方的大石油公司曾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甚至控制中东石油政策;从政治上分析,中东国家的政治与经济实力相对弱小,有赖美国和欧洲的军事援助来维护在动荡格局下本国的安全;从经济角度来分析,欧美市场和亚洲市场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不同,对中东原油的需求弹性及对中东原油价格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样。

  基于以上原因,中东原油的重要地位使其可以对欧美和亚洲市场分别定价,实行“价格歧视”的策略。

  应对“亚洲溢价”的根本办法,在于加强亚洲国家和地区在国际政治中的影响力,亚洲石油消费国和地区应加强合作与政策协调,促使中东有关产油国对这一问题高度重视。

  原油出口收入是中东原油出口国的主要国民收入来源,其稳定的增长也是他们非常关心的。作为中东原油最大的进口区域,亚洲国家和地区应该联合起来,让中东产油国充分认识到,坚持与亚洲双赢互利,不仅完全可以确保中东石油的需求安全,而且也可以给他们国家的石油

化工产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对中国而言,除了加强与中东国家的政治合作外,我们还可以从减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和成立

原油期货市场两个方面采取措施来应对“亚洲溢价”。

  减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

  中国要减弱对中东石油的依赖程度,改变当前不对称的市场结构。方法有二:

  一是扩大具竞争力油源。一方面,要通过加大对内地石油勘探开发的投入,获取新的储量发现,增强原油的自给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可以利用本身技术及资金,到俄罗斯、非洲、南美等国家去开发石油,在勘探、开采等领域与外方进行合作,更多地进口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以及非洲、美洲等地区的原油,减少对中东地区原油的依赖。

  二是开发其他替代能源。大力发展节能技术,减轻对石油的过度依赖。当前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依赖于煤和石油,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还有相当大的潜力,应该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积极推动能源消费结构的多元化。

  中国在能源利用方面效率低下,必须大力发展节能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通过降低对石油的过度依赖,也可以增强抵御国际石油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

  成立原油期货市场

  中国要建立原油期货市场,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石油定价权。亚洲市场至今没有一个能够与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相竞争的、反映亚洲原油供需情况和代表亚洲利益的原油期货市场。至于杜拜原油,由于其产量的急剧下降,其价格变得更易被操纵,基准原油价格的作用受到了质疑。日本和印度先后推出了自己的原油期货,意图争夺定价权和改变亚洲在原油进口贸易中的被动局面。中国也应该考虑建立和发展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利用监管权和规则制定权来对市场施加影响,使油价的形成能反映中国石油市场的供求关系。

  事实上,从参与原油定价角度来说,亚洲地区缺乏一个原油定价中心。内地巨大的原油需求及由此产生的套期保值和投机需求,足以支撑中国来建立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进而成为亚洲地区的定价中心,使得在原油进口贸易中有中国的声音。

  此外,从风险控制角度来分析,原油期货可以给中国涉油企业提供套期保值的场所。原油期货的本国交易将企业套保及投机行为置于内地监管体系之下,可有效地控制其风险暴露和防范违规操作,避免海外交易信息不对称、监管环境不适应等不利因素(如

中航油事件),有利于减小中国企业在市场操作方面所面临的风险。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