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研究:钢材期货浅议以及钢材价格的预测分析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2月28日 00:54 江南期货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钢材生产和消费国,2004年中国钢材产量已占到全球产量近三成。预计2005年中国粗钢生产能力为3.4亿吨,钢材需求量达3.06亿吨。与此同时,中国还是钢材进口大国,2005年进口钢材达2579万吨,出口达2066.45万吨。2005年2月28日宝钢被迫接受国际矿业巨头铁矿石大幅涨价的要求后,国内业界对恢复钢材期货交易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如何成为国际钢材定价中心,维护中国的经济利益,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关注的焦点。

  国际上一些交易所已经或正在准备推出钢材期货交易。印度大宗商品交易所(MCX)在2004年3月推出了世界上第一个在交易所交易的钢材期货合约。而在过去3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也一直在紧锣密鼓地准备钢材期货的推出,测试钢材期货电子交易平台并进行模拟交易,以100%确保其运行可靠。纽约商品交易所副总裁罗伯特?赖文(Robert Levin)称不久将推出钢材期货,并准备上市道琼斯钢材价格指数的期货交易。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铁产量的增长速度明显加快。从2001-2004年,我国钢材产量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幅,2004年中国钢铁行业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推动下,除产量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外,产品结构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全年生铁、钢和钢铁分别完成2.5亿吨、2.7亿吨和2.97亿吨,同比分别增长24.12%、23.19%和23.49%,增速分别比2003年提高4.47个、2.04个和1.96个百分点。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产钢500万吨以上的企业由13家增加到15家,占全国钢产量的45%。作为世界钢材的生产、消费与贸易大国,如何成为国际钢材定价中心将非常重要,钢材期货的推出将有利于提高我国钢材的国际定价权,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

  一、国内外钢材期货发展情况

  (一)国内钢材期货交易的历史回顾

  1、当时线材期货合约的上市背景及交易情况

  20世纪80年代后期建立的钢材现货批发市场,改变了生产计划由国家规定、产品由国家分配的传统格局,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钢材生产企业面向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也为建立统一、高效、通畅的钢材流通体系打下了基础。但当时普遍出现的三角债以及由现货市场本身的缺陷如信息不畅、交易缺少公开性所带来的问题,困绕着钢材生产和经营企业,制约了钢材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人们急需找到一条履约率高、质量有保障、能产生权威价格的有效途径,线材期货品种正是顺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钢材流通体制改革的进程中应运而生。1993年3月,苏州商品交易所率先推出了φ6.5mm线材期货交易,之后,天津联合期货交易所、沈阳商品交易所、重庆商品交易所、上海建筑材料交易所和北京商品交易所也相继推出该品种的期货合约。 1993年至1994年,我国的经济正处于特定的起步发展阶段,一方面,由于线材是基本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产品,市场需求面广量大,线材期货交易一推出,马上得到钢厂、物资流通企业和使用厂家的积极响应,另一方面,由于当时的银行资金相对宽松,因而催化了新上市的线材期货品种的交易规模迅速扩大。这期间全国线材期货交易累计成交总量达到4.52多亿吨,成交金额计1.32多万亿元,交割总量251多万吨,成为当时全国成交量最大的商品期货品。

  2、当时线材期货价格走势回顾

  1993年至1994年间,受线材价格变化因素的影响,线材期货合约价格波动频繁、波幅较大。线材期货价格走势大体可分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年3月至6月),由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内钢材需求迅猛增长,线材现货价格由1700元/吨一路攀升,至1993年上半年,市场价格突破了4000元/吨。作为现货市场价格的预期,线材期货价在1993年年初,高位运行于4000元/吨左右,与当时的现货价保持同步。

  第二阶段(1993年7月至11月),受国家紧缩政策的影响,钢材市场需求减少,而国内钢材产量和国外进口继续增加,线材现货价格迅猛下跌,由最高时的4200元/吨降至2620元/吨,跌幅达37.62%。线材期货价提前于现货价急速下跌,如三个月的期货价由最高4270元/吨跌至2347元/吨,跌幅达45.04%。

  第三阶段(1993年12月至1994年1月),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过程中形成的泡沫,给市场带来通货膨胀的趋势,在这种趋势的拉动下,加之银根松动的配合,现货价格出现短期回升,而期货价格在交易者的推波助澜下,先于现货价迅速反弹,最高价位为3840元/吨,超过了当时的现货价。

  第四阶段(1994年2月后),国家采取了抑制通货膨胀的调控措施,社会需求不旺,加之钢材库存过大、进口过多,期货价格一路回落。

  (二)、国外钢材期货交易介绍

  1. 印度钢材期货交易

  2004年3月,印度多种商品交易所(Multi Commodity Exchange,MCX)推出了全球第一份钢材期货。MCX的钢材期货合约分为两类:钢平板期货和钢条期货。钢平板主要用于制造汽车外壳、易拉罐等产品;钢条则主要用于机械工具等产品的制造。印度年生产3200万?3300万吨钢材,主要都是建设使用,刀片和汽车车身等专用钢材则全部来自于进口。印度钢材生产的集中度非常高,3-4家大型企业年产出2400万吨钢材,而其他小型的生产商只生产剩余的800万吨。印度独立后,产能迅速扩张,对于国内的需求完全可以自给自足。2003年钢材的表观消费量2890万吨,在1991年1484万吨的基础上翻了一番;钢材产量3285万吨,较2002年增长7.2%。由于国内外需求的快速增长,印度国内钢材价格在近几个月也保持了强劲的上涨势头。

  印度政府于1991年和1992年分别取消了钢材行业的特许经营和政府对钢材行业的控制。2003年大型国有企业生产32%的粗钢和43.5%的钢材,其余部分都来自于私有企业。印度国内钢材的需求由钢铁产业部统一调配,供给缺口由进口来弥补。除国防工业、铁路、工业机械出口、小规模工业企业和东北地区等五个重点部门外,政府不再对行业进行控制,对钢材价格的干预机制也于1992年1月16日废除,意在建立以价格引导需求的市场机制。

  在进出口方面,为了限制过多进口,保护国内企业,印度政府不仅提高了关税,设立了较高的技术贸易壁垒,而且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进口的钢材征收反倾销税。印度是钢材的净出口国,为了鼓励出口,对于出口企业实行原材料进口免税的优惠政策。但是欧盟和美国已经对从印度进口的线钢征收反倾销税,欧盟还对相关进口商品规定了最低的售价和采取贸易保护手段。印度钢材出口的快速增长已经被很多发达国家所抵制,但是印度的出口在转向其他国家后,依然保持良好的势头。

  目前印度是全球第九大钢材生产商,也是第九大钢材出口国,所以国际钢材价格的波动会直接影响到相关产业链中企业的利益,这就在客观上要求相关期货品种的存在来引导相关企业规避价格风险。印度推出钢材期货的原因在于:

  (1)价格波动幅度大。

  (2)无政府管制。印度国内钢材市场于1990年解除政府管制,政府对价格的干预机制也随之废除,此外政府还降低了消费者和生产者的相应税收。

  (3)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中小型私营企业。印度68%的粗钢和56.5%的钢材是由非国有企业生产。随着政策的开放,越来越多的私有企业计划参与由需求引导价格的市场。

  (4)与国际市场联系紧密。自1980年以来,南亚钢材市场产量以4.7%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截至2010年预计需求增长43%。印度国内的需求和出口量也在过去的几年中一直呈上涨趋势。由于印度国内以生产建设用钢材为主,对于特殊钢材还是以进口为主,所以与国际市场联系非常紧密。

  (5)质量标准化。钢平板和钢条的质量可以通过国际标准制定。

  但MCX的钢材期货交易并不活跃,持仓量和交易量都不大,价格波动幅度却很大。这主要是因为印度钢材的消费相对较少,企业套期保值的愿望不强,且投资者对新工具的接受需要时间。

  2.日本废钢期货交易

  2001年以来,作为电炉主要原料的废钢已经成为日本市场上价格波动较大的产品,每当废钢市场需求波动超过±5%时,极易引起价格波动。日本每年出口废钢约500万吨,价格的剧烈波动引发了“准期货交易”。日本关东废钢协会和关西废钢协会每月上旬到中旬都对H2废钢进行招标,由于中标到实际装船出口大约经过近一个月的时间,因此各方将该价格视同为日本国内的期货价,出口价格指标就是两个协会的中标价。在目前实际交易中,对亚洲的废钢出口价已开始发挥期货交易的作用。

  日本是国际第二大钢材生产国和第一大钢材出口国,出口国家主要集中在亚洲地区,与国际市场的接轨程度要远远高于印度。世界废钢材的价格波动十分剧烈,这不利于日本经济,加大了日本企业的风险,为了进一步稳定日本国内市场废钢价格,日本经产省采取的措施是,开展多品种废钢的期货交易,以减少出口价格波动风险。2005年10月11日,废钢铁期货合约正式在交易量日本第二大和世界第七大的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C?COM)上市交易,这是全球第一个废钢铁期货合约。

  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最初筹划上市废钢期货是在去年春天。通过成立“铁再生资源流通安定化检讨委员会”对这个品种经过了反复论证。今年3月又成立了“上市研究委员会”,在该委员会同意之后,又向所属监管当局的农林水产省和经产省提出了申请,并于4月20日见诸于官报,进入公示期间。同时,中部商品交易所也开始了对期货经纪公司交易员的培训,进行充分的准备。

  在日本,废钢的年拥有量约为5000万吨,是许多日本钢铁生产企业的主要原料。以前废钢是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但是从1995年起出口超过了进口。最近出口在600万吨以上,而进口则跌入10万吨以下,对于资源比较贫乏的日本来说这是比较少见的。但是,对于废钢的流通和利用企业来说,最伤脑筋的问题还是价格的波动。2001年1吨价格还在7000日元左右,而到了2004年秋天,价格已上升到2.7万日元,最近价格又重新降到2万日元左右,价格波动幅度非常大。

  对于日本国内的钢铁生产企业和流通企业来说,由于进货和出货之间的时间最快只需要几天,因此一般没有必要进行套保。但是,问题出在出口。在港口汇集并装船一般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如果废钢价格发生波动,企业很容易蒙受损失。对于钢铁生产企业来说,尽管废钢的价格每天波动,但是其产品价格一个月才调整一次,这之间存在时间上的不同步风险。如果能够利用废钢期货,利用期货市场套保就可以避免这些风险。

  日本废钢合约标准

  此次日本中部商品交易所开发的废钢铁期货合约交割的标准品是钢铁切割后的边料A,在交割品级上还有钢铁切割后的边料压缩品A、钢铁切割后的边料B和钢铁切割后的边料压缩品B三个品级。交割地点可由双方当事人协议,或者以东京湾所在码头为交割地点。

  日本之所以推出废钢期货而不是钢材期货的主要原因在于:日本钢材产品层次多样,形成一个钢材期货的统一标准很难,而废钢这样的供应原料产品层次很少,标准统一起来相对容易,所以推出废钢期货是日本抓住定价权,规避价格风险的最佳选择。

  (三)、正在筹备中的钢材期货

  1.伦敦金属交易所

  过去三年,伦敦金属交易所(LME)一直在准备推出钢材期货合约,并且设立了专门的钢材期货网站。2003年4月,LME进行的市场调研发现了三个或许可行的合约,即北美热轧卷(HRC)、欧洲热轧卷和欧亚钢筋或钢坯,其中HRC推出的可能性最大。LME指出,如果这三种潜在的钢期货合约都获准推出,将根据场内交易和综合交易的时间表,进行公开喊价交易。在场内交易中,每种金属的交易时间各有5分钟特定的交易时间,一天共进行四次,上、下午各两次。在综合交易中,所有金属同时交易。钢材期货合约还将在LME Select电子交易系统中交易,并通过电话进行24小时的场外交易。合约月份为每个月以及之后的连续12个月,而13?24个月内则为按季交易。

  2003年11月14日,LME曾筹划建立钢铁期货电子交易平台,但直到11月24日LME才正式通知成员交易所尚未做好充分的准备。2005年5月24日,LME宣布成立钢材期货研究小组,会对推出钢材期货的可行性和必要性进行研究,具体的报告将在2005年10月上报给LME的董事会。LME的执行总裁Simon Heale对此评论到,多年来,钢铁行业一直需要一个能够规避和控制风险的工具,交易所将继续努力来满足这个需要。

  另外,在韩国汉城举行的国际钢铁协会第39届年会上,国际钢铁协会秘书长Ian Christmas称,因为钢铁产品数量巨大,种类繁多,其复杂程度超过了LME过去所操作过的各种不同产品,伦敦金属交易所似乎已经放弃了建立钢铁期货市场的努力。快速增长的原料成本,尤其是铁矿石成本使得Ian Christmas猜测,建立(铁矿石)期货市场以减少其价格的不确定性也许是更为可行的解决方案,并且可能成为今后建立钢铁期货市场的出发点。现在正是LME出台钢材期货可行性报告的最后时期,让我们拭目以待。

  2.纽约商品交易所

  LME积极筹备钢材,北美期货市场也迅速作出了强有力的回应。2003年3月,纽约商品交易所(New York Mercantile Exchange)打算利用道琼斯2004年即将推出的钢铁价格指数作为标的设计钢材期货。

  纽约商品交易所副总裁Robert Levin在2004钢铁风险控制策略高层会议上指出,钢铁制造商、服务中心、加工商和终端消费商都对此十分感兴趣,因此交易所相信将道琼斯钢铁价格指数最终转化为期货的形式很有必要。纽约商品交易所是道琼斯钢铁价格指数的咨询机构,从技术上讲,交易所随时都可以推出钢材期货,但推出这个品种需要整个钢铁行业的配合,因此交易所决定把时间表制定的更详尽些,让行业充分消化。

  但是,直到今日,NYMEX仍然没有推出钢材期货,主要问题在于,虽然目前钢材价格波动比较大,但因钢产品通常是直接卖给客户或者中间商,钢材消费者很难在钢价剧烈波动时找到控制风险的机制。因此钢材产业链的企业对此褒贬不一,其中,钢材生产厂商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钢材期货十分抵触。美国最大的小型钢生产商的副主席Daniel R. DiMicco认为,“我们不打算把我们的产品商品化,钢材期货不能提高我们的利润率,也不能改善我们和客户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不需要钢材期货。”

  然而,钢材购买者和分析师则认为钢材期货十分有利于提高钢材价格的透明度和减少贸易摩擦。美国钢材资深分析师Charles Bradford指出,类似的情况也曾经发生在铝期货的推介上,当时反对者认为铝的等级太多,存在太多问题,是不可能成功的,但现在LME的铝期货运行的很好。

  二、我国钢材期货交易的经验总结和教训

  (一)、线材期货交易的经验总结

  线材期货品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好品种。1993年,中国的期货交易所在没有任何国际参照物的情况下,首创线材期货品种并成功上市,这在世界期货交易史上具有突破性的意义。

  1、线材期货交易中的价格发现功能线材期货上市交易后,由于参与者众多、成交量大、流通性强,所以价格的预期性较为真实、可靠。分析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对比走势图可以看到:1993年6月份以前,受供需影响,期价在4000元/吨左右高位运行,与当时的现货价格保持同步;6月份以后,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逐步到位,在交易者合理预期下,期价先于现货价下调至2340元/吨;当年年底,由于大规模基建项目上马,引发交易者对远期价格看好,期价又呈远期升水态势;而到1994年年初,面对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加紧实现,期价又掉头向下,此后,再未高过国家计委规定的指导价。整个过程中,在一般月份没有出现期价远远偏离现货价的情况,而到交割月份期价又基本与现货价接轨。另外,与开设期货交易前的现货价格波动比较,1992年,现货市场上,φ6.5线材最高价4400元/吨,最低价1600元/吨,而期货价最高4270元/吨,最低2340元/吨,减少波动870元/吨。期价起到了削峰填谷的调整作用。由此可见,在近两年的期货交易中,线材的期货价格走势是贴近实际,比较理性的,基本上真实反映了我国政治、经济因素对期货市场的影响。

  2、线材期货交易为企业提供了回避风险的渠道正因为成交活跃及期货价格走势相对合理,使得钢材市场的各类主体可以利用期货市场来回避现货价格风险。在线材期货交易中,曾涌现了一些成功的套期保值案例。如苏州商品交易所线材上市之初,只有苏州、南京两家地方钢铁企业参加,随着套保功能的发挥,一年后发展到华东地区生产线材的大中型钢厂相继入市,其他地区的主要钢厂也都以不同形式参与了线材的套期保值交易。在期货价格的两波大跌势中,一些钢厂在高价位时按生产计划在远期合约上抛售,既实现了销售,又确保了贷款及时回笼,免受了三角债之苦,还避免了现货价大跌带来的重大损失。

  3、线材期货交易为钢材流通创造了规范的交易环境线材期货交易以公开竞价、计算机撮合成交为手段,改革传统落后的交易方式,规范了交易行为,为钢材流通创造了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交易环境,保证了交易的透明度。

  (二)、线材期货交易的教训

  期货交易标的的选择综合国内外钢材期货标的的选取方法,同时考虑到我国钢材市场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钢材期货合约时,须坚持以下几个指导思想:首先要坚持大品种的设计思路,以便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基本功能。其次,要考虑钢材自身的性能。钢材的种类极其繁多,全世界大概有2000种型号。钢材和铜等金属相比,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如钢材易腐蚀、在常温下其内部组织易发生变化等,不同型号之间的钢材性能等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合约设计要简单,标准要容易统一。第三,还要考虑市场的流动性,选择参与者多、需求广泛的品种,防止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因此,在标的选择是需要考虑规格容易统一,市场流通量大,需求广泛的大宗钢材品种。

  下面我们作具体的探讨。

  1、钢材分类钢是含碳量在0.04%-2.3%之间的铁碳合金。为了保证其韧性和塑性,含碳量一般不超过1.7%。钢的主要元素除铁、碳外,还有硅、锰、硫、磷等。钢材分类方法多种多样,按外形可分为型材、板材、管材、金属制品四大类。为便于采购、订货和管理,我国目前将钢材分为16大品种。为了增强国内钢铁工业统计指标的科学性和与国际标准的可比性,提高钢铁工业现代化管理水平,从2005年1月1日起,钢铁行业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的统计指标体系,对钢材的分类作了较大调整,主要有如下几种:

  (1)按化学成分分:与粗钢按化学成分划分一致,将普通钢(包括普通碳素钢和低合金钢)、优质钢(包括合金钢、其它优质钢、高合金钢)二种调整为非合金钢、低合金钢、合金钢(不含不锈钢)、不锈钢四种。

  (2)按加工工艺分:从热轧钢材、冷加工钢材、锻压钢材、挤压和液压钢材四种调整为热轧钢材、冷轧(拔)钢材、镀涂层钢材、锻挤旋压钢材、其它加工工艺钢材五种,突出了冷轧和镀涂层加工工艺。

  (3)按品种分:钢材品种从18个大品种细化为22个大品种,调整了型材分类、细化了板带材分类。主要调整情况是:型材中的普通大型、普通中型、普通小型、优质型钢4个品种调整为大型型钢、中小型型钢、棒材、钢筋4个品种,板带材中的特厚板、中厚板、薄板、钢带4个品种调整为特厚板、厚板、中板、热轧薄板、冷轧薄板、中厚宽钢带、热轧薄宽钢带、冷轧薄宽钢带、镀层板带、涂层板带、热轧窄钢带、冷轧窄钢带12个品种,冷弯型钢、盘环件、锻钢件3个品种并入其它钢材,取消钢球料1个品种。

  2、期货合约标的物的选择要考虑到市场需求与期货交易特点的要求。从目前市场调查与分析看,线材与螺纹钢的规格比较统一、市场流通量大,价格波动频繁,市场需求非常大,可以考虑优先开发。从1993-1995年国内钢材期货交易经验来看,也主要选择线材与螺纹钢作为交易标的。

  具体情况如下:苏州商品交易所的线材期货交易的标的物是6.5mm直径低碳钢Q195-235热轧盘条,包括普线和高线两个合约。其质量标准为:(1)技术指标符合GB701-91或GB700-88规定的热轧盘条和符合YB4027规定的无扭控冷热轧盘条;(2)尺寸、外形、重量及允许偏差热轧盘条应符合GB701-91的规定,无扭控冷热轧盘条应符合ZBH44001的规定;(3)包装、标志及质量证明书符合GB2101-89的规定。天津金属交易所线材期货交易的标的物是直径为6.5mm的线材,质量标准如下

  :(1)适合范围:适用于供拉丝、建筑、包装及其它用途普通质量的低碳钢热轧线材;

  (2)外形要求:A.线材公称直径为φ6.5mm。B.线材直径允许偏差不大于±0.45mm,不圆度(同一截面上最大直径与最小直径的差值)不大于0.45mm。C.线材每盘重量不小于100KG。

  (3)技术要求:A.普通低碳钢热轧线材,用Q195-235号钢制造。其化学成分应符合GB701-91-5.1的有关规定。其物理性能应符合GB701-91-5.3的有关规定。B.线材表面不得有裂缝、折叠、结疤、耳子、分层及夹杂、允许有压痕及局部的凸块、凹坑、划痕、麻面,但其深度或高度(从实际尺寸算起),不得大于0.2mm。

  从目前国内线材生产与消费趋势来看,高速线材质量好,代表着未来线材生产的发展方向,其生产量占线材总产量的70%以上,在建筑和生产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国际上生产使用的也大都是高速线材。因此,可以考虑弃用普通线材而选用φ6.5mm高速线材为线材合约的标的。国内主要大型钢厂生产高线通用的执行标准是国家标准。目前国家已将GB701?91和YB4027?91的主要技术内容进行了合并,采用GB700???88中的Q195、Q215A、Q215B、Q235A、Q235B牌号。通常大型企业还有自己的企业标准,企业标准一般高于国家标准。由于国产技术和工艺都很成熟,所以质量比较统一,容易检测。因此,合约标准品设计为φ6.5mm高速线材,即质量符合GB/T?1997规定的低碳钢无扭控冷热轧盘条是非常可行的。

  目前,我国钢材消费中建筑业和工业钢材消费约占钢材总消费量的90%左右,其中,建筑用钢所占比重为50%。而线材与螺纹钢是建筑领域用量较多的钢材,使用范围广。其中,螺纹钢是目前建筑用钢材量最大的钢材品种,2004年,全国螺纹钢产量达4606.92万吨,而线材产量为4878.41万吨。其价格在市场上也有相当的代表性,市场需求广泛,价格波动大,成为当前钢材市场的一个热点。螺纹钢的规格统一,执行标准是国家标准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的规定,并且容易检验。目前我国主要应用热轧335MPa钢筋,即习惯所称的二级钢,因此,可以符合GB1499-1998《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规定的二级螺纹钢作为合约标的。因此,在钢材期货标的选择中,线材与螺纹钢条件比较成熟,可以考虑优先开发,而其他品种,如板材等可以根据市场条件的成熟逐步予以开发上市。

  三、开展钢材期货交易要考虑的因素

  为了在我国成功地重新推出钢材期货,选取适合作为钢材期货标的物的产品是关键所在。钢材期货标的物的选取必须要有一定的标准。综合考虑国内外钢材期货标的物的选取方法,同时考虑到我国钢材市场的实际情况,我国重新上市的钢材期货标的物的选取应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期货交易标的的选择综合国内外钢材期货标的的选取方法,同时考虑到我国钢材市场的实际情况,在设计钢材期货合约时,须坚持以下几个指导思想:首先要坚持大品种的设计思路,以便发挥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套期保值等基本功能,使钢材期货不易被操纵,保持市场稳定,使产生的价格能真实反映市场供需。

  2、要考虑钢材自身的性能。钢材的种类极其繁多,全世界大概有2000种型号。钢材和铜等金属相比,化学性能、物理性能具有非常大的差异,如钢材易腐蚀、在常温下其内部组织易发生变化等,不同型号之间的钢材性能等也有非常大的差异。因此合约设计要简单,标准要容易统一。

  3、应该能真实反映整个钢材市场的动态走势,并能够充分反映钢材产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

  4、应该考虑市场的流动性,选择参与者多、需求广泛的品种,防止市场操纵行为的发生。因此,在标的选择是需要考虑规格容易统一,市场流通量大,需求广泛的大宗钢材品种以吸引增量资金。如果钢材期货标的物的流通周转缓慢,那么会导致期货合约的交易冷清,失去存在条件。

  5、应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否则会导致钢材期货的存在周期非常短,不利于发挥钢材期货的作用。

  6、最好能与国际接轨,这样一是可以降低对外贸易的风险,二是可以在此基础之上,凭借我国巨大的钢材市场来影响国际市场,从而最终形成以我国为中心的钢材期货市场。

  四、钢材市场介绍

  100年来,全球钢铁工业格局发生三次转变,分别确立了三个时代的世界钢铁强国(地区)地位,它们是:美国、日本、欧洲。20世纪初,美国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收购和兼并”浪潮,造就了世界第一钢厂??美国钢铁公司,起步较早的美国钢铁业使钢铁盛世绵延了70年;1970年,新日铁通过合并重组,首度跃居世界头号大钢厂,宣告了日本钢铁业黄金时代的来临,在1996年被中国超过前,近30年间,日本一直占据世界第一钢铁大国宝座;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的钢厂及跨国合并跃居榜首,1997年,欧洲钢铁业达到顶峰,全球十大钢厂里坐拥六席。

  世界十大钢铁生产国:

  国际钢协(2003年)公布,全世界63个主要钢铁生产国家和地区的粗钢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98%。

  它们的粗钢产量合计为9.45亿吨,比上一年增长了6.7%。其中亚洲4.28亿吨,同比增长12%,欧盟15国1.6亿吨,增长0.8%,北美1.23亿吨,下降0.2%,独联体1.06亿吨,增长6%,其它欧洲国家4847万吨,增长7.7%,拉丁美洲4270万吨,增长4.5%,非洲1607万吨,增长2.4%,中东地区1287万吨,增长8%,大洋洲837万吨,增长1%。全球十大产钢国排序为: 

  中国2.20亿吨

  日本1.105亿吨

  美国9140万吨

  俄罗斯6130万吨

  韩国4630万吨

  德国4480万吨

  乌克兰3670万吨

  印 度3180万吨

  巴 西3110万吨

  意大利2670万吨

  世界十大钢铁公司:

  米塔尔钢铁公司(Mittal Steel Company N.V.)(国际)

  ? 阿塞洛公司(Arcelor S.A.)(欧洲)

  ? 新日本制铁公司(Nippon Steel Corporation)(日本)

  ? JFE(JFE Group)(日本)

  ? 浦项钢铁公司(Pohang Iron and Steel Company)(韩国)

  ? 科勒斯公司(Corus Group)(欧洲)

  ? 蒂森克虏伯公司(ThyssenKrupp AG)(欧洲)

  ? 上海宝钢集团公司(Shanghai Baosteel Group Corporation)(中国)

  ? 里瓦公司(Riva)(欧洲)

  ? 住友金属工业公司(Sumitomo Metal Industries)(日本)

  五、钢铁供求情况及2006年钢材价格预测

  (一)、2005年钢铁行业运行情况回顾

  主要指标预测

  表1 2005年第四季度及2006年全年国内钢材需求分行业预测

2005 年四季度

同比增长 (%)

2006 年全年

同比增长 (%)

建筑

4420.18

11.87

18000.01

11.29

机械

1263.84

15.02

5156.89

10.79

汽车

384.00

22.58

1794.37

19.03

家电

164.24

-0.20

771.89

1.56

石油天然气

143.70

18.45

600.35

4.45

船舶

145.13

36.14

582.41

27.66

集装箱

50.19

-37.99

212.13

-19.97

铁路

105.23

9.38

367.38

-2.65

其它

1837.47

5.43

6200.00

6.53

总计

8513.99

10.92

33685.44

10.12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表 2 2005年四季度及2006全年国内钢材需求分品种预测(单位:万吨)

四季度
同比增长(%)
2006 全年
同比增长 (%)
板材
3239.04
9.81
12552.04
9.51
线材
1225.31
6.78
4874.21
-7.09
管材
678.51
14.22
2647.19
9.55
型材
3315.92
13.13
13466.35
12.58
铁路用钢
60.46
4.2
222.45
-15.47

  数据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一)、钢铁需求放缓,供过于求的形势迫使价格下跌

  今年1-8月,全国用钢量总计达到19430.46万吨,同比增长11.11%,预计全年各行业对钢材的总需求将达到3.06亿吨,比2004年增加3025.80万吨,增幅为10.98%,较去年低2.37个百分点。钢铁需求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但低于2003年24.06%和2004年13.34%的增速。全年钢铁需求增速呈现出逐步放缓的走势。从季度上看,四季度为钢材需求高峰,月度上看,6、12月为钢材需求高峰;分品种来看,线材和管材依然是需求量最多的两种钢材。

  图1:2005年各月的钢材需求(9-12月为预测数)

  研究:钢材期货浅议以及钢材价格的预测分析

2005年各月的钢材需求(9-12月为预测数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图2 2005年各行业用钢量比较

  研究:钢材期货浅议以及钢材价格的预测分析

2005年各行业用钢量比较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各主要用钢行业景气回落是05年全年钢材需求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建筑行业全年的钢材需求约为1.62亿吨,增幅较去年回落0.61个百分点。而另一个用钢大户-----机械行业运行态势良好,1-8月份机械行业的钢材需求同比增加了15.54%,预计全年将增加15.38%,但相比04年同期,增幅降低了4.42个百分点。家电行业、石油天然气行业、铁路等行业受宏观调控的影响,增幅较去年都有所回落,影响了行业用钢(板材、管材、铁路用钢)需求的增加;集装箱行业则受到全球航运市场降温的冲击,增幅放缓,景气回落。而汽车行业在经过了9个月的阴霾后,显示出复苏迹象,3-5月销售增长,下半年车市有望回暖,实现平稳增长。此外,船舶工业继续保持高增长,拉动了板材特别是船板的需求。

  目前国际钢材市场同样处于供应过剩的局面中。进入第三季度之后,随着全球钢材价格指数的下降以及人民币汇率升值造成的钢材实际进口价格的下降,我国钢材进口量有所回升。1-8月份国内钢材进口量达到1884.17万吨,比去年同期相比下降10.54%。预计今年第四季度钢材进口量将继续回升,四季度钢材进口量为695.90万吨,与去年同期相比上升46.26%。

  同时,钢材出口规模被限制,国内相关产品供给增加。钢铁产品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钢材出口规模扩大的限制作用下半年将继续体现,从而增加国内市场上钢坯及其它低附加值产品的供应。另据世界银行预测,今年全球经济增幅在3%左右,低于去年3.8%的水平,预计国际钢材需求在下半年继续疲软,并将影响到钢材出口规模的扩大。

  自4月份以来,各类钢材价格均大幅下跌,其中建筑钢材平均跌幅超过1000元。虽然钢价下跌以及成交量的清淡致使市场库存逐步向大经销商和厂家转移,市场库存的减少将对钢材价格的止跌回升产生积极影响,但由于国内钢材需求增幅放缓、钢材进口量的回升和出口规模被限制等多种因素使得国内供大于求的形势已经日益凸现出来,钢铁价格缺乏有力的支撑因素。

  (二)、行业进入短周期下降阶段,行业利润下滑

  图 3 2005年钢铁行业增长和效益景气

  研究:钢材期货浅议以及钢材价格的预测分析

2005年钢铁行业增长和效益景气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根据“中国产业增长景气模型”,钢铁行业的增长景气在经历了03年全年和04年一季度的持续上升之后,于去年4月份小幅反弹;接着从04年8月份的170.50点一路回落至今年8月份的145.75点;效益景气则经历了04年前三季度的小幅震荡之后,从04年第四季度开始小幅攀升,今年8月份达到了118.42点。整个钢铁行业处于短周期的下降阶段。

  上半年钢材市场价格的大幅波动会对钢铁行业总体的利润形势产生不利影响,全年钢铁生产企业的利润率水平与去年相比将有所回落。但由于全年钢材实际消费量预计能达到3.06亿吨,增幅在10%以上,再叠加上铁矿石价格下滑的因素,利润水平仍将维持在较高位。预计今年全年利润将比去年至少提升4.29个百分点。

  今年前三季度随着需求增幅的回落以及产能快速的释放,国内钢材供大于求的形势压迫多数钢材产品价格下跌。市场价格低靡、成交量的清淡,致使厂家出货减少,库存积压。1-8月份,整个钢铁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3889.01亿元,同比增长43.19%,利润797.99亿元,同比增长30.86%,利润率为0.057,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8.6%。

  具体到企业层面,由于冷轧薄板、涂镀板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钢材供给相对偏紧,生产此类钢材的企业大多定价能力强,能够将上升的成本较好的传递给下游产业。

  图4 2005年各月的钢材利润额及同比增长

  研究:钢材期货浅议以及钢材价格的预测分析

2005年各月的钢材利润额及同比增长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资料来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

 [1] [2] [3] [4] [5]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