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强麦行情进入新的周期 市场中期涨势已经确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1日 08:39 华闻期货

  经过长达两个月的盘整,强麦主力合约WS605在9月29日出人意料地走出了“井喷式”的飙升行情。在之后的一个月时间里,在现货价格启动等因素的支持下,期价继续小幅上涨,成交量和持仓量同步放大,这些迹象都表明强麦行情发展进入了新的周期。

  首先,自2000年以后,我国小麦连续4年减产,至2003年全国小麦总产下降到8648万吨,市场供求形势由阶段性供大于求转变为产不足需,虽然全国小麦生产自去年开始就扭转
连续几年下降的局面,从2003年的8648万吨,去年上升到9133万吨,至今年的9616万吨的水平,连续两年小幅增加,但仍然是不能满足全国的需求,全国粮食总量平衡仍然有缺口。这几年,粮食生产实际上是处在一个徘徊时期。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一些地方政府持有不科学的发展观,片面追求GDP的增加,以及农业结构调整、生态退耕等,使中国的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正在大量减少。据统计,从1996年到2004年,中国耕地已从19.51亿亩减少到18.37亿亩。在数量不断减少的同时,现有的耕地质量也不容乐观。全国现有基本农田的耕地中,中产田占40%,低产田占32%,相当数量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从未来粮食市场发展情况来看,需求呈刚性增长,而耕地和淡水资源短缺问题将长期制约我国粮食生产,粮食增产技术支持能力不强、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等因素,使得粮食单产短期内很难大幅度提高。总的来看,今年粮食总产会保持小幅增长,而消费平稳增长,其中居民口粮消费稳中趋降,工业用粮增长比较快。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最新预测,今年产需缺口近474万吨。

  其次,今后一段时间里,小麦的进口将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2003年10月,由于国内小麦出现严重缺口,国内小麦价格大幅上涨,在短期内涨幅近40%,在国内消费群体中造成恐慌。我国特批进口1000万吨小麦,并采取"先征后退"方式免去13%的进口环节

增值税。今年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小麦数量为277万吨,加上2004年726万吨的全年进口量,已累计进口小麦总量达到特批进口量,并且大部分已经转为国储小麦。 特别是自今年7月开始,我国进口小麦数量出现骤减,7月仅17万吨,8月19万吨,分别下降77.3%和70.8%。由于2003年特批的小麦进口合同截至今年6月底已基本执行完毕,加之今年以来并未新签进口合同,7月开始小麦进口已基本停滞。

  第三,四季度小麦需求将出现季节性增加。秋冬季节是北方居民消耗面类食品较多的时期,近期因北方地区出现持续降温,各地面粉需求量较前期有所提高。虽然国庆、中秋等节日的假日旺季消费已经随着人们的储粮市习惯转变而逐渐消失,但人们的生活习惯以及主食消费量不会在短期内有较大的变化,随着气候的逐渐变冷,面粉消费将不断增加,更何况后期随着元旦、春节的临近,面粉加工企业会相应增加库存,这将会对小麦市场起到提振作用。同时相关农产品特别是玉米、稻谷的价格会间接影响小麦市场价格。由于稻谷启动了保护价格,使得稻谷后市回落空间有限。稻谷和小麦同属于口粮,具有相互替代性,稻谷没有回落空间。从今年国家发布的2005年中晚稻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看,在中晚稻上市期间,如果主产区中晚稻市场价格出现每市斤低于0.72元,粳稻价格低于0.75元时,由指定的储备粮企业按国家规定的最低收购价挂牌收购。有关业内人士预计,稻谷后期价格最低也要稳定在0.72元/斤,否则国家将敞开收购。此外,目前国内棉花、玉米价格基本在高价位运行,相关比价的作用会间接对小麦价格产生影响。

  从近期小麦的库存变化来看,强麦后期仍有盘升的可能。虽然至10月28日,强麦仓单数量达到9202张,当周的有效预报也比较大,达到5419张,表明后期强麦仓单有继续增加的可能。但根据我们的研究,自2003年8月份以来,每当强麦仓单与强麦期价同时出现缓慢的向上拐头时,仓单处于较低水平时库存增减与强麦期价涨跌往往是成正比关系的。同时由于强麦期货合约的持仓增加的速度相当快,虚、实盘比例仍然达到了12:1,仓单的增加对期货行情产生不了太大现货压力。根据以往的经验,强麦仓单的增加如果伴随强麦期货合约持仓的继续大幅增加,仍可能会推动麦价上涨。

  从技术角度看,强麦期价已经突破了长达两个月的盘整行情。9月29日的长阳放量突破密集盘整区表明强麦期价已经进入了新的上涨周期,20日均线将对强麦期价起重要的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伴随着新的资金的持续进入,强麦市场已经具备了发动一拨中期行情的条件,强麦主力合约仍应有100点以上的上涨空间。投资者可以1700元为止损,逢低于20日均线附近介入强麦WS605合约。

  华闻期货 鸿盛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