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中国中期专栏 > 正文
 

棉花十月月报:郑棉期现价格接近后市弱势整理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3:53 北京中期

  一、行情回顾

  本月行情呈现先涨后跌、宽幅震荡的走势。

  9月下旬,由于棉农惜售导致籽棉收购价高企,内地棉区3级籽棉的收购价普遍在2.9元/斤,较9月初开秤价2.6元/斤上涨了12%,但新棉市场基本处于有价无市,收购数量非常有限。郑棉期货和撮合现货在棉花受连续阴雨天气影响将进一步减产的预期下联袂大幅上涨,CF601节前的三个交易日由14385元升至14990元。节日期间,部分纺织企业棉花库存吃紧,不得已高价购棉加剧了供求关系的紧张局面。十一过后,郑棉价格在现货和撮合价格共同带动下跳空高开400点,三天内已摸高到15600元以上,节日前后6个交易日累计涨幅达1245元。

  12日美国农业部发布全球农产品供求预测报告,报告预测中国棉花产量将下降约22万吨为533万吨,美国、印度等国产量增加,2005/2006年度全球棉花供求基本平衡。多方持仓在利好消息出台之际开始获利回吐,14日中美纺织品谈判无果而终以及15日广交会开幕美国采购商大幅减少对期货价格构成更大压力,主力加速从CF601品种减仓并移仓到CF603。19日CF601向下调整将10月10日的跳空缺口完全填补,此时已从高位回落了700点。

  随后,郑棉期货在CF603的带领下开始反弹,向前次高点冲击,市场传言将见到16000元以上,甚至会重现2003年的大牛市。为抑制棉价过快上涨的势头,国家发改委在26日发布了《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提醒各地涉棉企业不要盲目强购、拉抬棉价,指出当前价格过高,市场蕴含较大风险。当天,期货各合约普遍下跌了300点左右,且随后的几日都处于震荡下跌中,节后第一天的跳空缺口全数被填补。

  二、基本面信息

  1、 USDA报告预测中国产量下降,全球供求平衡

  10月12日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了对10月份全球农产品供需预测报告,全球棉花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小幅下调和增加,2005/2006年度产量推测为111.44百万包(2426.27万吨), 总供给为162.42百万包(3536.21万吨),总需求为112.93百万包(2458.71万吨),期末库存略有减少,但总体供求平衡格局未被打破。

  其中,美国棉花产量10月预测值由9月份的22.28百万包(485.08万吨)提高至22.72百万包(494.66万吨),看来丽塔飓风对美国南部和西南部产棉区没什么影响,其总体产量比预期有所增加。增产的消息未对纽约棉花期货价格产生利空影响,反而出现全线上涨,12月合约和明年3月合约分别上涨了73点和79点,达到55.9美分/磅和57.5美分/磅,这样的走势与全球产量特别是中国产量下降有直接关系。

  中国由于9月东部和南部产棉区受台风带来的阴雨天气影响,预期产量再度下调,由25.5百万包(555.19万吨)减少到24.5百万包(533.41万吨)。这一阶段国内郑棉、撮合市场以及皮棉现货和籽棉收购价格的上涨也是受产量下降的预期推动,CF601合约已创出上市以来的新高。不过,期初库存由10.51百万包(228.82万吨)小幅调高至10.56百万包(229.91万吨),预计进口数量15.5百万包(337.47万吨),高于9月份的14.3百万包(311.33万吨)。需求从41百万包(892.65万吨)略提高到41.5百万包(903.54万吨),期末库存预计保持10.04百万包(9月)不变。库存消费比为24.19%,与9月的24.49%相差无几。从这些数据可以看出,棉花需求变化不大,库存消费比也没有明显下降,只是进口数量要增加。目前棉价高企主要原因在于新棉上市缓慢,而纺织企业迫于库存压力需要补库,而棉农和棉花收购加工企业又存在惜售心态,使得短期内出现阶段性供求失衡的局面。

  2、 中美第六轮谈判再度无果而终

  本月12、13日中美谈判第六轮谈判在北京举行,原本计划两天的商谈却只进行了一天半就匆匆完结,与第四、第五轮加时磋商形成对比,很可能是双方一开始就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讨价还价,但各自立场坚定无法达成一致。看来,除关键内容外,中美之间没有其它悬而未决的问题,如果双方立场都不松动的话也没有继续商谈的必要。据有关人士透露, 双方在未来几年设限纺织品限额增幅上限的具体数额上产生了严重分歧。 针对21种设限纺织品配额的增长上限,美国方面希望2007年为12.5%,2008年为14.5%。而中方则认为2007年时应为20%,2008年应达到30%。而就2006年21种设限纺织品配额的增长上限,目前双方已经达成一致。

  3、广交会定单减少

  第98届广交会于10月15~20日进行纺织服装类产品交易洽谈,由于受欧美设限影响成交情况不乐观。截止10月20日,本届交易会成交额为45.08亿美元,与上届相比下降了3.35%。其中,对美国成交5.46亿美元,比上届下降了38.88%;对欧盟成交17.07亿美元,比上届下降1.17%;对中东成交4.59亿美元(含非洲国家),比上届增长7.8%;对东盟出口1.24亿美元,比上届下降了1.74%。本届交易会成交增长较快的是台湾、俄罗斯和日本,分别增长63.54%、51.76%和49.28%,对澳大利亚、韩国、香港和中东成交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增长16.26%、12.38、9.34%和7.8%。

  从成交类别来看,纱线、织物及制品成交20.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4.41%;家用纺织品成交10.6亿美元,比上届增长7.99%;服装成品类成交23.18亿美元,比上届下降9.84%。这样的结果与欧美设限主要针对服装产品的情况是相吻合的。

  看来,依靠扩大出口数量发展的模式前景黯淡,只有以质取胜才是今后的发展方向,早日摆脱资源消耗量大、产品附加值低、低价竞争的局面是纺织企业的当务之急。

  4、政策出台抑制棉价过快增长

  26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做好棉花收购等工作的紧急通知》,指出:“目前新棉收购工作全面展开。受9月下旬部分棉花产区连续阴雨影响,价格上涨预期增强,部分地区出现抬高价格、盲目抢购等问题。近日来,棉花收购价格和市场交易价格持续上涨,,棉花市场蕴含着较大的市场风险”。还特别强调“由于纺织生产和出口高速增长,我国棉花需求继续增加。今年的棉花面积和产量比上年有所减少,特别是近期部分产区遭受连阴雨天气,产量可能低于原来的预计,国内的棉花产需缺口有所扩大。去年由于棉花丰收,收购价格偏低,今年的收购价格回升一些是正常的。但必须看到,一是全球棉花资源是充裕的。据国际棉花咨询委员会最新预测,2005年度全球棉花产量2496万吨,消费量2406万吨,产量大于消费量90万吨,期初库存1042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252万吨。二是棉花需求增长存在不确定因素。今年5月以来,欧盟、美国对我部分纺织品出口相继设限。虽然与欧盟最终达成了协议,但仍有数量限制。与美国的谈判还正在进行中。因此今年4季度以及明年上半年的棉花需求增长速度会比今年上半年有所回落。三是棉价水平偏高。目前棉花收购价格已涨到710元/担,,接近2003年度的价格水平,市场风险较大。各地要提醒企业吸取2003年度收购价格上涨过高,后期价格回落,造成棉花销售困难的教训,不要盲目抬价抢购,切实防范市场风险。 ”

  政策出台当日,郑棉价格应声而落,CF603自当天高点15735元下跌到15270元,跌幅超过400点,一举吞没此前的两根阳线,同时成交量创上市以来的天量。

  5、现货与籽棉收购先涨后盘

  9月内地棉区阴雨不断,台风“泰莉”、“卡努”接连袭击湖南、湖北和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对正处于吐絮期的棉花有不利影响,造成这些地区不同程度减产。籽棉收购价9月下旬平均在2.9元/斤,但棉农销售积极性不高。节日期间收购价涨到3.0元/斤,个别地区还出现3.1元/斤的价格。高涨的收购价和相对疲软的皮棉销售价形成购销价格倒挂,棉花收购加工企业陷入被动,部分棉企停收观望,籽棉收购价见顶回落,10月下旬稳定在2.8~2.9元/斤。

  现货价格在节前开始小幅盘升,中国棉花指数由13400元启动,到10月中旬已上涨到近14300元,涨幅达900元/吨。同期纺织企业正陷入欧美设限出口受阻的局面中,出于对未来形势的担忧,棉花采购采用随用随买的策略,市场上对棉花的需求不温不火。棉纱等下游产品价格上升幅度远低于棉花价格的涨幅,棉企利润被大幅压缩,对于国内的高价棉只好敬而远之,纷纷选择价格低廉的进口棉。

  目前棉花价格博弈中棉农基本做到减产不减收,棉企处于资金在高位被套不愿割肉而又无力补仓的尴尬局面,纺企坚持高价棉不买的原则,看来需要三方妥协才能走出目前僵局。

  四、技术面分析

  棉花十月月报:郑棉期现价格接近后市弱势整理

走势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技术上看,自高位下跌的趋势已经形成。根据黄金分割率计算,CF601合约在14874(0.382)、14625(0.5)和14376(0.618)等价位有获得支撑产生反弹的可能。现14874元的回调位已经达到,且正处于下降通道下轨位置,发生反弹的概率较高。9月27、28日曾在14440~14560元之间出现向上跳空缺口,恰巧位于14625、14376元回调目标位区间内,本轮下跌行情有望将其填补。

  综上所述,现货价的变动是决定撮合和期货市场价格的基础。目前,籽棉收购平均价在2.9元/斤,已能保证棉农收益不受减产和农资价格上涨的损害,该价格折合皮棉成本价约14000元/吨,棉企现货到厂价约14500元/吨,对棉企和纺企都属微利。看来,现货价格下调空间不大,只能是棉农让一点利,棉企严格控制加工成本(现在普遍为400元~600元/吨),这样才能使棉农、棉企和纺企三方的利益基本平衡。相对而言,棉企相互争抢资源是棉价上涨的重要因素,由于目前国内棉花加工能力严重过剩(年加工能力约等于全球棉花产量总和),资源浪费惊人,若能淘汰一批不规范的轧花企业,对于降低棉花加工流通环节的费用是非常有利的。应该密切关注政府将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抑制现货价格的强势。

  期货价格经历快速下跌后与现货价格不断接近,后市进入弱势整理的可能性较大,在技术上的关键点位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反弹,操作上可以高位做空作为主要策略。9月27、28日的上涨跳空缺口有望填补。

  张向军

  北京中期研发部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