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小幅回落 密切关注疫情动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8:56 一德期货

  一、本周行情评述

  本周CBOT玉米12月合约继续维持低位整理态势。期价仍受制于整体均线系统。玉米供应的庞大仍是目前期价低迷的主要原因。

  同期国内市场C0605合约稳步回落,成交和持仓呈减少趋势,主要源于玉米批量上市造
成的供给压力。

  二、下周展望

  截止10月12日一周美国玉米净出口销售96.61万吨,为本市场年度最多的一周,处于市场预测的90-110万吨区间内,较前一周及前四周平均分别提高4%和16%。

  据我国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05年9月份我国玉米出口达到55万吨,今年1至9月份的玉米出口达到717万吨,同比提高2.81倍。根据统计,2004/05年度,也就是2004年10月到2005年9月份期间,中国玉米出口总量达到752万吨,和2003/04年度的玉米出口量755万吨基本持平。相比之下,美国农业部在上周的月度供需报告预计中国2004/05年度玉米出口量730万吨,比上月预估值调高了30万吨。

  国内新玉米上市已经明显增加,关内玉米已经明显回落。关内玉米收获已经过半,部分地区已完成收获。东北地区辽宁玉米收获也接近尾声,吉林、黑龙江玉米仍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今年东北的玉米收获较去年也明显放慢。近期产区玉米的上市不集中,其中主要为大型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明显高于上年,长春收购价格在1040元/吨,当地农户今年的销售意识和去年相似,农户的存贮的玉米的方法更趋得当,销售模式已经从集中销售转变成全年销售。近期从产区市场了解,农户的销售意愿根本不强。

  近期市场主要关注欧盟的

禽流感问题,由于欧盟25国中的一个希腊首次发现禽流感疫情,此外,马其顿、
罗马
尼亚以及俄罗斯的欧洲板块也发现了更多禽流感疑似病例。18日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全国质检系统防控禽流感工作专题会议,再次部署出入境检验检疫防控禽流感工作,坚决防止禽流感疫情的传入中国。由于春秋季节,是禽流感多发时期,市场人士应多加关注国内及国际相关的禽流感疫情的报道。

  笔者认为,短期内外盘玉米仍将在矩形区间整理的可能较大,国内大连市场下周将继续走低,在1250附近会遇到支撑。

  三、一周要闻回顾

  ◆国内玉米市场需求紧张状况有所缓解

  国内玉米市场需求紧张状况趋缓慢,产区新玉米上市速度加快,东北地区新玉米仍在集中收购阶段,关内因近期天气好转,新玉米上市加快,部分地区新玉米市场价格出现小幅度回调。

  东北地区新玉米上市压力较大。据悉,黑龙江深加工企业还没开始收购新粮,前期粮源较为充足;吉林大成公司收购新玉米为1020元/吨,日收购量一般,吉林燃料乙醇收购玉米1040元/吨,收购数量寥寥无几,松源赛力事达因新玉米正在收获中,收购陈玉米价格在1070元/吨,收购量少。而从饲料当地饲料公司了解到,当地饲料收购新玉米仍未展开。预计在大量使用新玉米也要在11月中旬以后。

  ◆国内玉米市场价格有小幅度回落迹象

  国内玉米总体市场表现平稳,部分地区在新玉米的压力下,有小幅度回落迹象。

  山东新玉米上市加速,近期华北黄淮地区天气晴好,便于玉米晾晒,新玉米上市加速,当地深加工企业采购新玉米开始加速,其中德州玉米采购价格已经降至1280元/吨,水分也有所下降。广东上周末有3船玉米到货,成交价格也出现下跌,集中成交在1360-1370元/吨,由于近期广东到货玉米质量偏低,饲料采购需求也相对缓慢,而同时,大连玉米平仓价格一直持稳,海运费价格在75元/吨。广东地区玉米价格目前表现为理性回归。

  东北地区玉米收获进程加快,今年水分偏高,吉林、黑龙江玉米上市速度仍较慢,据悉,大型深加工企业前期有部分陈化玉米在使用,近期,使用新玉米仍属少数,预计近期东北玉米市场仍以辽宁新玉米为主,吉、黑新玉米批量上市仍在11月末。

  ◆近期玉米市场北强南弱 价格稳中趋落

  近期,东北地区玉米收购、出库价格继续保持高位坚挺,但受玉米全面收获,开始上市的影响,已显出稳中略落迹象。原因一是东北产区玉米存粮不断下降,新玉米又未全面上市,供给相对趋紧;二是东北产区运输继续紧张,运费车皮费用上升;三是关内和销区玉米供应不足,对东北采购进货增加;四是节后玉米收获全面展开,新玉米开始上市,玉米供给略有增加。

  节后,北方港口价格与节前保持稳定,个别港口略有下滑。原因一是港口玉米库存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出口有所下降且出口速度减缓。

  近期关内部分地区玉米价格继续上扬。原因一是当地玉米库存数量少,上年玉米基本上已无货可供;不得不从东北采购进货;二是当地新玉米收获推迟,近期降雨影响新玉米收获和上市;三是铁路运力继续紧张,使得东北玉米到货不足,供需矛盾继续存在;四是目前新产玉米上市数量有限水分相对较大。

  近期,销区玉米价格有涨有跌,总体以稳中微落为主,但仍在相对高位运行。原因一是产区新玉米全面收获展开,新玉米陆续上市,市场供给增加;二是当前玉米价格较高,在新玉米上市压力下,市场看涨心理有所弱化;三是由于部分地区运输仍然紧张,玉米到货不稳,供应继续紧张,价格仍有上涨;四是国庆节后销区养殖业趋淡,玉米需求有所下降。

  从目前情况来看,国内玉米产需和供需均继续保持平衡略余状态,但区域供需矛盾比较明显,各种因素对玉米市场的影响较大。

  今年国内玉米市场最明显的变化有两个方面,一是供给量减少,供给延迟;二是国内消费增加,出口增长。

  具体表现在:一是今年国内玉米减产,预计总产量在1.28亿吨左右,比上年减产300万吨以上;二是今年春季和夏季播种期,东北产区和华北黄淮河产区阴雨天气影响玉米播种,季节延后,加上收获期山东、河南部分区降雨,从而影响新玉米全面收获上市推迟半个月到一个月;三是今年养殖业恢复性增长,养殖业虽然遭遇各种疫情,但仅局限在部分地区和未造成实质性的影响,而上年遭受禽流感打击,国内养殖业大幅萎缩,需求大幅下降预计今年养殖业增长,对玉米需求增加在至少500万吨以上;四是前期中秋国庆双节集中,禽畜存栏量大,且处于饲料消费高峰期,玉米需求比较集中,而又正值玉米青黄不接时期;五是今年玉米出口恢复增长,1-8月玉米出口311万吨,同比增长24%,虽然下半年后出口有所下降,但全年预计出口可达400-500万吨;六是国内玉米转化加上发展较快,预计全年增长500万吨以上,而陈化粮基本消耗,工业转化用粮转向新粮。

  综上所述,新年度国内玉米供给减少300万吨以上,而本年度玉米需求总量增加1300万吨左右,前两年,国内玉米消费总量在1.15亿吨左右,因此今年玉米消费总量将达到1.28亿吨,而国内玉米产量与消费总量大体持平。往年玉米供大于需状况继续存在,但有所偏紧。

  后市玉米市场面临利好与利空因素并存的现状,但随着时间推移,利空因素将略强于利好因素。

  利好因素表现在:一是今年玉米减产品成300万吨,新增供给量有所下降;二是季节推迟,当前玉米供给有所不足;三是玉米仍然相对集中在东北产区,关内地区玉米减产幅度较大;四是南方地区玉米上市推迟,影响到销区玉米供给比较明显;五是第四季度东北产区运输趋紧,区域性供需矛盾趋于突出;六是饲料生产企业和养殖户玉米库存相对降低,采购进货保持持续增长状态;七是尽管双节过后养殖业趋淡,但第四季度正是养殖业旺季,玉米需求继续保持旺盛;八是今年产区玉米种植成本提升,农民期望值相对较高;九是市场价格行情看好,收购需求增强;十是市场看涨心理继续较强,农民惜售和企业出库销售相对降低。

  利空因素主要表现在:一是今年国内玉米继续保持丰收,产量保持较高水平;二是当前产区进入全面收获时期,新粮陆续开始上市;三是国内玉米继续保持供需基本平衡有余状况,总量供给不成问题;四是新粮上市收购价格较高,企业收购积极性提高,加上多主体入市,收购环境好转,将促使玉米收购增加;五是当前国内玉米价位较高,后市不再涨空间限,难度也较大;六是双节之后,养殖业进入淡季,禽畜存栏大幅下降,饲料消耗水平也降低;七是下半年后玉米出口下滑,后市出口不太乐观;八是双节后黄金旅游季节已过,短期内国内运输紧张局面有所缓解;九是近期山东、河南等地区天气转好,玉米上市量增加,当地供给状况改善,而南方沿海地区到货增加,价格有所回落;十是当前国内粮食形势相对平稳,养殖业效益有所下滑,对玉米需求有所制约。

  综上所述,随着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玉米全面大量上市,阶段性市场供应增加,而需求又有所减弱,因此在下一个旺季需求到来前,国内玉米价格将面临较大的回调压力,但由于供需形势发生较大变化,供给总量减少,而需求增长明显,运输影响区域供给,供需矛盾将长期存在,因此长期来看,玉米价格将继续保持相对高位,局部和随时都存在振荡波动的可能。

  ◆关内玉米收获过半 关注禽流感疫情

  新玉米上市已经明显增加,关内玉米已经明显回落。关内玉米收获已经过半,部分地区已完成收获。东北地区辽宁玉米收获也接近尾声,吉林、黑龙江玉米仍需要一个星期的时间。今年东北的玉米收获较去年也明显放慢。

  近期产区玉米的上市不集中,其中主要为大型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格明显高于上年,长春收购价格在1040元/吨,当地农户今年的销售意识和去年相似,农户的存贮的玉米的方法更趋得当,销售模式已经从集中销售转变成全年销售。近期从产区市场了解,农户的销售意愿根本不强。

  近期市场主要关注欧盟的禽流感问题,由于欧盟25国中的一个希腊首次发现禽流感疫情,此外,马其顿、罗马尼亚以及俄罗斯的欧洲板块也发现了更多禽流感疑似病例。18日获悉,国家质检总局召开全国质检系统防控禽流感工作专题会议, 再次部署出入境检验检疫防控禽流感工作,坚决防止禽流感疫情的传入中国。由于春秋季节,是禽流感多发时期,市场人士应多加关注国内及国际相关的禽流感疫情的报道。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