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研究报告 > 正文
 

2005至06年度棉花市场供需关系的分析及展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8:10 万杰鼎鑫期货

  2005年9月,棉花行业进入新一年度,经历了2003/2004年度的大风大浪,2004/2005年棉花价格走势逐渐趋于理性,那么面对新的2005/2006年度,在贸易环境不甚明朗、经济因素复杂多变的条件下,棉花现货价格将呈如何走势?逐步面世的新棉将以何种姿态完成新陈棉交替?运行一年多的棉花期货价格运行轨迹如何?这几个问题都是目前棉花业界较为关注的焦点,笔者将在下文对上述三个问题简要进行阐述。

一、 2005/06年度棉花供需分析

  根据美国农业部9月份最新的供需预测报告显示,2005/06年度全球产量减少2%左右,全球消费量,全球消费量增加8%,全球出口量增长强劲,期末库存小幅增加,库存消费比为45.63%。美国本年度产量增加,出口量增大,库存消费比较上一年度降低。而中国,预计本年度产量减少,需求量继续加强,进口量继续加大。

单位(万吨)

99/00

00/01

01/02

02/03

03/04(估计)

04/05(估计)

05/06(预测)

全球产量

1908.2

1938.45

2148.85

1926.05

2064.25

2473.75

2428.3

全球消费

1971.8

1995.5

2043.45

2132.8

2137.9

2249.4

2442.9

进口量

573.65

573.65

634.2

656.2

733.75

685.7

853.1

出口量

600.7

581.55

636.75

663.55

723.1

682.6

842.4

期末库存

1015.65

963.35

1057.2

838.8

774.95

1002.05

1114.8

库存消费比 *

0.52

0.48

0.52

0.39

0.36

0.4455

0.4563

Cotlook指数年度均值

52.8

57.2

41.8

55.7

68.3

  数据来源:USDA供需报告

  保守估计,2005/06年度中国产量的减少8%左右,需求仍保持8%的增量,需要依靠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受此影响,全球棉花市场整体呈现供不应求,需要靠消耗期初库存来予以补充。

  从量化角度而言,由于库存消费比与棉花价格走势间呈一定反比关系,因此我们选取近20年的库存数据和国际市场棉花价格进行数量统计分析,通过模拟得到Cotlook A指数本年度的运行区间在54—64美分间。(这个数据仅做一个参考,因为在后期跟踪过程中,我们对模型参数还要不断修正。)

  相对于目前54美分的Cotlook报价,在2005/06年度中期运行区间上移的可能性较大。

二、 年度期间不确定因素分析

  (一)贸易环境的模糊仍是制约中国棉花消费的主要因素,介于此影响,我们在做估值的时候选择的数据较低于往年平均水平。对于中美和中欧纺织品贸易摩擦,虽然后者在近期由于中欧《磋商纪要》的签署,已经基本解决了本年度的出口问题,但我们不难发现,这仅是欧方解决纺织品服装滞港危机的一个权益之策,同时为了他们争取时间开拓其他纺织品服装进口渠道争取了时间。据有关报道,英国零售商正在将服装生产从中国转移至东欧、土耳其和印度,那里同样是不可多得的生产基地,而且顾客对“快速时尚”的需求,也迫使他们从根本上对供应链作出重新选择;另外,马来西亚也极有可能取代中国纺织品在德国市场的位置。对于“特保限制”,欧盟更想解决的是其内部利益的纷争,而重新选择供应链将对解决这一问题产生积极作用。

  中美纺织品贸易的解决将更为负责,美方没有对于中国纺织品服装的需求没有欧盟那么唯一,因此,在中美贸易谈判中,纺织品服装出口反而成为中国的挚肘,美国更有可能通过这一点来达到他的某些政治企图,如此看来,中美谈判将更加艰难。总体而言,对于纺织品服装出口限制的谈判道路将是曲折的,但不一定就是光明的,这一因素对于05/06年度的棉花消费量影响将是不确定的,同时对于市场心理影响更可能被放大。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尽管我们在对出口欧美前景做了消极的预测,但是对于05/06年度的消费量仍保守预计为平均增幅。主要原因如下:

  (1) 研究取消纺织品配额之前中国的出口区域结构,可以看出2005年之前,尽管欧盟占我国纺织品出口比重逐步提高,但亚洲仍为我国纺织品主销市场,据2004年上半年统计数据,其占总市场份额的57.22%。在未来几年内,中国纺织品出口仍将主要面对亚洲市场,因此,即便与欧美等国的出口贸易存在一定不明朗因素,但主要出口市场的份额仍能得到保证,因而我们认为消费增长趋势仍在。

  (2) 棉纺行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大,纺织产能继续扩大。尽管国家宏观调控仍然偏景,但是一季度以来,国内纺织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尤其是棉纺行业增速迅猛,投资自筹资金比例的提高均证明了进入后配额时代,纺织品出口前景长期看好,纺织行业受投资者亲睐有加。

  逐渐扩大的纺织工业规模,带来了纺织产能的进一步扩大,直接拉动了用棉的潜在需求。不论纺织品贸易前景究竟几何,陆续上马的投资项目为将来的用棉需求打开了想象空间。同时,从投资项目的地域倾向来看,我国纺织品生产的规模化、集中化程度越来越大,传统型的纺织工业基地仍保持着较高的增速,纺织行业发展前景看好。

  (二)尽管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以人民币升值2.1%回应了来自外界的不断压力,但是业内普遍认为2.1%的幅度仅仅是本年度的任务,而未来几年内,在中国经济保持稳定增长的态势下,能承受升值所带来的风险的能力也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调整将保持小步前进。

  (三)虽然目前已有新年度棉花接连上市,但是天气因素在九月中下旬仍显得较为重要。今年8月后,我国东部沿海分别有多场台风登陆,江苏地区更是历史上第一次正面遭遇两场台风的袭击,这对于其主要产棉区的棉情影响较大。8月以来全国大范围降雨,连续的阴雨天气也造成了局部产区不同程度的减产,总体而言,长江中下游棉产区受影响较大,黄淮流域主产区的棉花,产量和品质都会比往年有所下降。

  (四)原油价格预期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处于上升通道中,但振荡幅度加大,这将对与其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棉花价格造成影响。与棉花存在一定可替代性的涤纶短纤,其作为石油化工产品之一,因为石油的价格上涨而大幅上扬,因而相对于棉花将失去价格优势。但是这并非简单理解为,纺织企业在使用原料时就会增加用棉比例,实际上纺织企业使用涤纶短纤与用棉比例首要考虑的是客户对产品的要求,其次才考虑涤纶短纤与棉花之间比价,同时加之如果原油价格如果振荡幅度加大,则对化纤现货对其的反映将趋于稳定,其余棉花间的比价关系也将趋于稳定,则对棉价的支撑作用有限。

三、 当前市场分析

  临近新年度棉花上市,目前市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籽棉收购上。据最新消息反馈,目前黄淮流域的籽棉收购价格集中在2.6-2.7元/斤;湖北的四级籽棉的收购价格为2.6元/斤左右;江苏地区的收购价格为2.5-2.6元/斤。

  下面我们将采取对比分析去年同期市场情况,以期对于今年市场有所参考。

  (一)价格上涨阶段:

  2004年8月底到9月中下旬,现货市场价格回升。主要因素为:

  (1) 同期美棉受飓风影响,引致期货价格走高,从44美分至56美分。

  (2) 新棉收购价格攀升,国庆节前,价格在当年度增产的预期下为2.65-2.68元/斤。

  (3) 政府相关政策出台,稳定下跌棉价。首先是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宣布轮入2003年的部分库存;紧接着,9月21日七部门会议再次体现了中央对于当年度棉花市场的重视和关心,给当时过度悲观的市场带去了暖流。

  2005年8月中下旬到目前(9月中旬)的棉价走势,也出现了稳步拉升的态势,今年的主要原因是:

  (1) 受天气影响,新年度棉花上市时间延迟,提前上市的棉花水杂含量高,从而造成在9月上旬棉花市场资源供应青黄不接;

  (2) 由于新年度种植面积下降已成定文,加之天气恶劣可能影响单产,所以市场预期本年度棉花产量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下降。

  (3) 由于农资成本价格较上一年度增加20%,所以棉农对籽棉价格预期更高,惜售心理浓厚。

  (二)价格回落阶段:

  2004年9月底至10月下旬,棉花价格深幅回落。主要原因为:

  (1) 延迟上市的籽棉在10月集中上市,市场由于高产量预期,使得收购方更为谨慎,从而造成十一期间棉价大幅下跌;

  (2) 下游市场纱产量库存较高,同时受资金约束,购棉意愿淡薄。

  (3) 10月19日中国储备棉总公司停止吸储,更加打击了交易商的信心。

  (4) 广交会接单情势不甚理想,尽管在取消配额的良好前景下,但是纺织品成交并未出现大幅增长。

  2005年9月中旬,棉花现货价格涨幅趋稳。主要原因是:

  (1) 飓风并未给美国产量带来较大影响,美棉开始回落;

  (2) 收购商受资金压力,购棉越来越谨慎;

  (3) 市场供给压力可能在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集中体现。

四、 对于2005/06年度走势的几个观点和投资建议

  1、 预计2005/06年度棉花现货价继8月上旬至9月中旬的稳步拉升后,在9月中下旬到10月下旬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整理,但幅度将小于去年同期,随后经过1个月左右的相对低位盘整后,在12月中下开始会突破下降通道重拾涨势,年度现货皮棉运行区间预计在13200-15000元/吨。

  2、 郑棉期货目前受长期下降趋势线压制仍处于下降通道中,以CF601为例,目前至年底的主要运行区间在14000-14500,站上14800后将进入上升通道,06年上半年高点可乐观看至16000附近。

  3、 随着棉花期货市场的发展和涉棉企业经营模式的多样化,建议相关涉棉企业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特点为生产经营提供服务,期现结合进行套期保值或套利交割,以实现利润最大化,风险最小化。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