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胶供给旺季不旺 牛市行情仍在延续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7月03日 08:43 北京中期 |
一、国际与国内天胶市场回顾及当前走势
回顾2006年上半年,无论是国际天然橡胶价格还是沪胶期价均继续演绎了牛市上涨行情。年初由于世界产油大国伊朗撕毁核封条重启核研究而使得国际地缘政治局势骤紧,使油价大幅飙升;再加上节后市场对国内有限的资源不足以支持新胶上市前的巨大供应缺口的担忧,终于使得产区现货胶价突破前期振荡大幅上涨。 从2月中旬开始,沪胶期价开始触顶回落。主导行情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期货库存。2005/06年五号标胶现货库存大量转移至期货市场,导致春节前后上海期货交易所天胶期货库存持续增加,从2万吨的水平持续增至4.7万吨,按照21000元/吨的均价计算,目前沪胶期货市场整体货值已经高达9.8亿元,接近10亿元的实盘需要多头承接。除了库存因素外,目前来自现货市场的大量现货套牢盘(中间商手中的库存)也给天胶市场带来了巨大抛压。而此时国际市场方面,整体表现明显强于国内市场。根本原因在于目前国际市场东南亚产区依然处于割胶淡季,供应的恢复需要时间。从东京期胶的表现来看,在240-260日元/公斤之间形成盘整格局。 之后,在国际油价再次突破每桶70美元、国际金属价格大幅攀升的背景下,天胶做为工业品也明显受到了强有力的支撑。而当时国际市场东南亚产区现货胶价继续保持稳中有升,销区东京期胶价格走势也相对趋强。再加上三月底到四月初时候,市场都在看空。当时大家都在观望,并没有备货。橡胶价格起来之后,市场可卖货的数量越来越少。因此,至4月中旬,沪胶期价一改之前疲弱态势,开始蓄势上攻。“五一”长假期间,在全球商品整体强势的氛围下,加之东南亚产区的干旱天气引发了对于供应担忧的共同作用,推动国际现货胶价走向历史新高。东南亚产胶国在4月下旬与5月上旬即将结束冬季恢复正常开割的背景下,再度出现干旱天气,影响了天胶的产量。而供应商为了履行合同不得不大规模的抢购原料,这对原料价格形成重要支撑。随着国内外胶市现货供应持续紧张以及刚性消费性需求的支撑,至5月底沪胶与日胶双双攀升至历史高点。5月30日,沪胶最高触及每吨29800元;日胶当天也曾上冲至每吨319.6日元。均创历史新高。 进入6月份,随着以金属为代表的国际大宗商品的大幅回落,再加上割胶旺季的来临,供给将改善等利空预期的打压,天胶期价中的泡沫也被挤出。但由于天胶毕竟存在较大供需缺口,且需求稳定,使得目前价格出现止跌企稳的迹象。截至6月22日,沪胶反弹收于每吨25000元之上;日胶涨停收至303.8日元/公斤。 二、基本面状况展望
因天灾人祸大幅减产,全球供需缺口凸现 由于去年东南亚主产胶国均受到飓风、海啸和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且世界的一大产胶国泰国由于国内局势动荡,严重影响了天然橡胶的产量。由于自然灾害等因素对橡胶树的破坏并不是在短期内可以弥补,加上天胶进口大国(尤其是中国)因经济的发展对天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致使在目前全球天然橡胶因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出现了缺口。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的统计显示,预计近期从2005年出现的全球供需缺口将至少保持至2008年。同时预计今年全球天胶生产将较去年增长4.5%,消费则上升4.6%,供需缺口在7.7万桶左右(参见上图)。 中国经济增长强劲,且汽车工业发展迅猛,支撑天胶需求 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橡胶消费第一大国。据统计,2005年我国橡胶消费总量达500万吨,增长了56%,平均年增长幅度为11.80%,成为历史上增长最快的时期。2005年的橡胶消费构成中,天然橡胶消费量约为230万吨,比2001年增长64%;合成橡胶消费量约为270万吨,增长50%。尽管05年橡胶消费量已经达到500万吨,但并未达到峰值,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如果2006年经济实现8%左右的增长速度,那么橡胶消费量(含出口)就有望达到或超过550万吨,增长幅度10%以上。即使“十一五”期间橡胶消费只保持8%左右的年均增幅,到2010年橡胶消费量也将超过700万吨,这些都源于经济的持续高水平增长。预计2006年经济增幅可以达到9%左右。 此外,大量的机动车制造和全球橡胶制品生产能力向中国大陆转移,使得轮胎等橡胶制品产业迅速发展,刺激橡胶消费明显提高。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5年各类轮胎外胎产量为31820万条,比上年增长28.3%。2006年一季度,轮胎产量达到9497万条,比去年同期增长17.6%。如果按照现有月度产量推算,2006年全年产量将达到3.8亿条,比上年增长21%。汽车产销在2004年出现“井喷”式增长后,2005年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全年产量达到615万辆。2006年一季度,再次呈现强劲增长局面。据统计,今年1-3月累计,全国汽车产量190万辆,同比增长36.3%。如果按照现有月平均产量推算,2006年国内汽车产量将达到750万辆。据有关部门预测,到2010年,汽车的年需求量将接近或达到1000万辆,年均增幅为7.46%,从而为汽车的持续增产提供强大动力。包括汽车在内的机动车产量的不断增加和大量使用,为橡胶消费的旺盛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 中国的橡胶消费,并不完全是国内需求,其中很大部分是用于满足境外其他国家和地区,尤其是欧美国家的消费需要。这主要体现在轮胎等橡胶制品的出口贸易上。据海关统计,2005年各类轮胎外胎出口量为22522万条,比上年增长12.8%,比2001年增长103.4%,年均增长率为19.42%。中国橡胶制品大量出口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较好的基础设施、较强的配套能力、充裕的廉价劳动力,由此保证了国际市场上的强势竞争能力,从而吸引全球主要橡胶制品企业纷纷来中国大陆投资办厂,相应的国际市场销售份额也随之向中国大陆转移。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在中国大陆已有外资轮胎企业40多家。其中,“米其林”就是例子:作为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米其林在中国的第300家轮胎便民店上周正式建成,米其林方面称,今后每年米其林都会新增加100家轮胎更换和保养店,并且要把这些店建立在社区中。进入中国市场18年的米其林在中国的投资已经超过4亿美元,拥有沈阳和上海两家工厂。中国的员工有5000多人,而该数字还在不断上升。有此强劲支撑为基础,加上原油价格依然保持震荡向上的走势,应会为近年胶价保持在强势提供强力支撑。 飓风等自然灾害对胶树的破坏很难在短期内弥补 天胶生产主要集中在东南亚的泰国,印尼和马来西亚等国,从全球范围讲,具有集中生产,分散消费的特点。去年发生在该地区的飓风、海啸以及地震对橡胶树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破坏。使本已供给紧张的天然橡胶更加短缺。我国去年9月底发生在海南的那次破坏性巨大的飓风造成的影响仍延续今。2006年海南橡胶减产预计在10万吨以上。由于胶液一般是在树龄5-7年的橡胶树上采得,所以对橡胶树破坏造成的产量下降很难在短期内弥补。目前国内市场供应主要靠消化库存、增加进口来解决,供应形势并不乐观。 目前,我国天然胶自给率已降至21%,远低于30%的战略安全警戒线。大量依赖进口使得我国的天胶价格已经完全跟随橡胶价格波动。2005年消耗为204万吨,近4/5的天然胶靠国外进口,占国际天然胶贸易的30%。合成胶虽已上升至可满足国内需求的2/3,但品种比例很不协调,丁基胶、三元乙丙胶、丁腈胶等严重不足,仍需大量进口。橡胶市场资源的总拥有量,2005年仅为全国消耗量的46.7%,橡胶原料的供给已成为制约我国橡胶工业发展的瓶颈。 库存逐步消耗,短期内难以大幅补充 上海天胶库存(2002.06 - 今)
由于长时期的供给紧张,生产商不得不动用库存以维持正常生产。日积月累,库存已消耗至历史较低水平。从而其作为供需之间调节器的功能也渐渐减弱,使得天胶价格波动更为剧烈。据日本橡胶贸易协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日本民间仓库的生胶库存截至6月10日降已至15910吨,上周5月31日时为17418吨。虽然日本的生胶库自去年8月的7106吨纪录低点有所回升,但同历史水平比较还处于低位。与此同时,上海期货交易所指定交割仓库天胶库存截至6月16日为34100吨,也处于历史相对低位。 不断增长的需求速度超过了供给增长的速度,这将很难使库存得到进一步补充。而一旦供需基本面由于突发原因导致供给中断,位于低水平的库存将很难起到调节作用。这无疑会使贸易商与交易商增加供给忧虑的心理预期,从而对天胶价格形成支撑。 产胶大国与原油生产大国政局不稳,支撑天胶价格 泰国作为世界第一产胶大国,其政治局势长期一直动荡不安。其首相达信的位置仍不稳定,目前还在疲于应付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此同时,南部的武装骚乱持续不断,近期又发生了一连串的爆炸袭击,其中一天早上就发生了至少七次炸弹爆炸。南部警方已经把该地区发生爆炸次数增加到65起,这些爆炸都是针对警察岗亭和汽车、政府办公室、茶馆及其他商店的,有26次在北大年和陶公府,13次在也拉府。 另外,最近南部穆斯林居住区的叛乱又至少造成两人丧生,21人受伤,政府方面表示安全部获悉叛乱人员计划发动袭击,但是未能加以制止。动荡政局继续影响着市场。除了降雨因素外,胶农因为害怕自身受到伤害而不敢去割胶,影响了产量。南部是泰国最大的产胶区,该国产量的90%左右均来自南部。预计这一情况短时期内还不会消除, 天然橡胶的主要替代品为合成橡胶,而原油又是生产合成橡胶的主要原料。作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OPEC)主要成员国的伊朗目前又因核问题而面临来自美国等主要西方国家的制裁。这成为支撑目前国际油价一直持坚于每桶70美元以上的主要因素之一。从基本面因素来看,国际油价中的泡沫并不多。原油做为重要的战略物资与政治角力砝码,预计依然会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保持高位运行,甚至继续大幅上涨。近期沙特阿拉伯驻美国大使曾表示,如果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僵局演变为军事冲突,世界油价有可能攀高两倍。沙特是世界最大石油出口国,在石油输出国组织内举足轻重。此次担心主要来源于欧佩克组织的第二大石油生产国伊朗,可能会因发展核计划的争端升温而导致出口停止。原油的强势运行,不仅带动了世界大宗工业品的价格,对与其有可替代关系的天然橡胶自不用多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