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以天气衍生产品来规避农业中的自然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 15:37 和讯

  ——“农业发展与天气风险管理”座谈会发言摘要

  编者按:6月7日下午,大连商品交易所与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于大商所北京发展中心举办“农业发展与天气风险管理”座谈会,邀请有关部门、专家及企业界代表就天气风险对农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我国农业天气风险管理及如何利用

  期货市场规避农业天气风险进行了交流。现将与会人士的发言摘要发表,以飨读者。

  大连商品交易所副总经理李军(主持人)——

  温度指数期货在国外已经有多年的交易历史。国内许多行业对温度的变化也较为敏感,温度在整个经济中包括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影响,今天我们在这里就天气衍生品种进行探讨,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大商所副总经理郭晓利——

  天气风险管理与农业产业发展

  大商所为什么要研究天气期货?农业是一个靠天吃饭的产业,也是一个弱质的产业。这些年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指导下,大商所为农民增收做了一些工作。去年开始我们推出了千村万户市场服务工程,帮助农民应对粮食价格波动问题,为解决农民种粮、卖粮问题探路。但只解决农业的市场风险还不够,农业生产还面临生产风险,其中就包括自然风险。农业生产与天气变化紧密相关,不利的天气条件会减少农作物的产量、降低农作物质量,甚至会导致农作物绝收。如2004年全国农作物洪涝受灾面积是11590万亩,成灾面积6280万亩,受灾人口有1.17亿人,直接经济损失超过600亿。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人口占到全国总人口的70%,农业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是建设

和谐社会的保障之一,因此开发天气衍生产品、探讨如何规避农业天气风险很有意义,它能够为农业企业提供多种天气风险管理的有效工具,能够为承担着很大风险的农业保险公司提供风险对冲的工具,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规避农业风险的主要方法。根据影响的结果,天气风险可以分为灾害性天气和非灾害性天气。灾害性天气包括台风、洪水等,发生概率比较低,造成的损失比较大,一般通过风险来规避。非灾害性天气包括温度、降水、日照、霜冻等日常变化,这类天气风险发生的频率比较高,有时持续的时间也比较长,会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其短期影响效果不是特别显著,但是长期积累的效果是不容忽视的。非灾害性天气风险一般可以通过天气衍生品来管理。

  从世界范围来看,天气衍生品和天气保险是天气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它们之间具有一定互补性。现在非灾害性天气引起的农产品产量风险并不是保险公司承保的对象,天气衍生品恰好弥补了这一空白,可以成为农业生产者规避农作物产量风险的有效工具;而保险公司承保灾害性天气风险过程中自身也面临着很大风险,也可以通过参与天气衍生品交易、通过资本市场分散和转移风险。

  国外利用天气衍生品工具的经验。天气衍生品包括场外交易、在交易所内进行的有组织的期货期权交易两类。场外交易市场参与者主要是以互换、期权的方式,针对温度、降雨等指数开展交易,合约不是很标准化、形式很灵活,市场参与者根据各自的需要,达成一对一的个性化交易。交易所内的天气期货结算制度是比较完备的,合约规格比较标准化,具有更高的信用保障和流动性。从我国的实际情况看,在期货交易所内开展交易更适合一些。

  第一笔天气衍生品场外交易出现于1997年的美国,目前美国天气衍生品场外交易规模占世界天气衍生品总量的50%,去年由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结算的天气衍生品场外交易额近300亿美元。日本从1999年开始进行天气衍生品场外交易,农业、建筑、旅游等企业和保险公司在交易中非常活跃。目前,芝加哥商业交易所开展了温度指数、降雪指数、霜冻指数等天气期货,其中温度指数期货2005年交易量达到了22万手,比2002年增长了50多倍,尽管总量并不十分可观,但增长速度是惊人的。此外,东京金融交易所现在也已经完成了开展温度指数期货合约的全部准备工作。

  大商所天气指数研究工作开展情况。大商所从2002年开始研究天气衍生产品,我们与国家气象中心专业气象台签订了协议,共同研究开发这一品种。目前,我们从农业产业、人口数量、密度、消费量等很多角度选了70个城市,分析了近30年来的温度变化特征,以及降水、霜冻的情况,为天气指数合约的设计提供了非常可靠的保证。交易所还组织相关人员考察了美国、日本的天气衍生品市场,完成了期货合约和相关规则的设计。在此,希望大家能共同关注天气风险管理的问题,为合约、规则的完善提出宝贵意见,为促进我国天气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做出贡献。

  大商所研究部部长、高级总监朱丽红——

  温度指数期货原理与合约设计主要内容

  在各类天气指标中,最具有标准化条件的是温度指数。温度风险最基本的特征是对交易量、农作物的产量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如何利用温度指数期货来弥补天气对产量的不利影响呢?以玉米为例,玉米在生长过程中需要达到一定的积温水平,累积温度如果达不到一定水平,就会影响到它的产量,同时也会影响到相关的质量指标。如果一个农场通过分析预测担心今年的积温不够,可能导致玉米产量下降,影响农场的收入或者是农民的收入,此时农场就可以根据温度指数的期货价格,选择一个比较高的指数点位卖出一定数量的温度指数期货合约。随着时间的推移,积温的确明显低于往年,温度指数也在相应走低,这时就可以在期货市场在比较低的价位上买进对应数量的温度指数期货合约,这一卖一买就赚取了一定的利润。由于积温不如往年,到了秋收的时候,玉米产量和质量都受到影响,导致收入减少,但是由于该农场进行了温度指数的期货交易并获得了利润,从而弥补了现货市场上的损失。

  从温度指数期货合约的设计上来看,有两个比较核心的内容:第一个核心内容是怎样设计指数。温度会影响到众多行业,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显著。指数的设计会直接关系到相关行业的使用和使用的效果如何,目前世界上温度指数主要有这样几种指数,第一种是美国的制冷指数和制热指数,第二种是欧洲、日本常用的月平均温度,第三种是累计温度以及其他更为个性化的指数。我们更倾向于设计为月度的日平均温度指数,我们将编制几种指数,由相关行业企业选择一个比较实用的温度指数。第二个核心内容是合约代表的城市。温度指数合约并不是一个合约,而是几个城市的合约。如芝加哥商业交易所总共上市了十多个城市的合约。我们以温度波动幅度、耕地面积、粮食产量、人口密度、煤气和电力的消耗量等为标准,进行了30年的日温度数据分析,初步选定了哈尔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和大连等6个城市。以东北粮食主产区为例,沈阳、哈尔滨、长春、佳木斯、齐齐哈尔是粮食主产区比较中心的城市,在温度波动率分析中我们发现,这几个城市的温度变化相关性非常高,这就说明它们彼此可以互相替代,而在这些城市中哈尔滨温度的波动率又是最高的,也就是说它的温度风险在这些城市中是最大的,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哈尔滨。

  从CME的运作情况看,其温度指数期货合约的代表城市的数量在不断增加,这是因为城市设计越多,对于保值企业可以做出更加完善的套期保值方案,对于投资者来说则可供选择的投资组合更丰富。考虑到温度指数期货在国内刚刚开始设计,基于易于接受和简单明了的原则,我们选择了上述几个城市,待交易比较成熟之后再逐步增加城市的数量。

  国家气象局专业气象台台长李海胜——

  严格的标准和完整的数据为天气衍生品种交易提供了条件

  

中央气象台作为社会服务机构,多年来一直有一个困惑,巨灾的情况下有很多企业咨询我们怎样防范,这些灾害可以通过保险来规避,但有些灾害短期内看不出明显的结果,这使一些影响范围广的灾害风险无法规避。同时,更多企业、用户有温度、降水各个层面的需求,而
天气预报
给他们的服务是有限的。

  天气给农业带来的灾害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直接的灾害,尤其是旱涝;第二是病虫害对农业生产的产量影响很大,但病虫害的发生是和温度息息相关的;第三个类似于霜冻、冰雹、暴雨,包括小麦的干热风等对粮食的影响也是非常致命的。在整个农业生产过程中,天气的风险完全由老百姓自己承担,对农民增收影响很大。如安徽丰度市某乡镇前几年调整种植结构,无籽西瓜推广试种得很好,农民增收效果明显,但有一年由于夏天连续降水,温度非常低,造成西瓜绝收。因此,我们愿意和大连商品交易所一起研究推出天气风险衍生产品,因为用市场机制来规避天气的风险是一个很好的途径。从气象部门的角度来说,我国的气象标准、观测标准都有非常严格的标准,而且已执行了至少50年,数据很完整,这为天气衍生品种的研究开发及上市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副主任刘新立——

  天气风险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天气风险市场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此前,大量的受影响企业和个人很难把这种风险转移出去,因此发展温度指数期货对于天气风险管理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温度指数期货的推出对农业生产是一个大力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彻底颠覆了传统的“靠天吃饭”的状况。一方面,农业生产者可以利用温度指数期货来规避未来积温变化的风险,锁定农产品价格,保障一定的生产利润。另一方面,在天气风险管理领域,保险和衍生品是两个主要的工具,但保险和衍生品在管制、税收和会计上不仅有很大不同,在赔付数额和赔付触发机制上更是有着很大区别。农民购买了保险后,只能对实际的损失进行索赔。例如,水稻如果减产,只有在减产比例超过一定限度,使投保人的农业投入无法保证收回时,才可能赔付,投保人不可能通过保险得到比他当初的支出高的赔付。而如果通过期货进行套期保值,就可以得到任何不利天气影响下的收益保证。因此,从这个角度说,即使一国的农业保险有了极大的发展,仍有一些风险是农业保险无法管理的。

  其次,市场中存在大量潜在的需求者。温度指数期货的推出不仅可以满足农业生产者、间接农产品需求者的避险要求,还能满足其他生产经营中面临温度风险需求者的需要。

  再次,目前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很不完善,温度指数期货的推出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是一种促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副所长程国强——

  从农业产业服务角度设计合约

  农业的风险有两种:一是市场价格风险,农产品期货可以转移这一风险,大商所已经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二是自然风险,也就是与天气相关的风险。对自然风险的管理国外相对比较成熟,而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比较滞后。

  世界上农业种植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北美和欧洲,该地区的降水量比较有规律,是雨养农业,因此主要靠自然条件进行生产;另一种就是像我国这样的,由于天气条件相对恶劣,必须发展灌溉农业,需要灌溉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等。对中国来讲,农业的天气风险比北美、欧洲要大得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难度也大得多。

  从国际经验来看,对天气灾害、自然灾害的补救措施有几种方式,首先是政府扶持,有比较完善的灾害救济制度,加拿大、美国、日本、欧洲都是如此。其次是农业保险,比如加拿大和美国都有农业保险公司,而且农业保险公司都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但他们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需求特别大,而供给是绝对不足的。我国未能大力发展农业保险的原因主要是风险太大,而且政府的相关政策也不完善。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利用天气衍生产品来管理天气风险。我国的自然条件,包括水、热、气、温从全国范围来看,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可能是世界上最不均匀的国家,因此自然灾害风险要比其他国家大得多。比如,我国的粮食生产,去年全国粮食增产291亿斤,其中200亿斤就是因为没有大的自然灾害而增产的,如果有自然灾害,这200亿斤就不存在了,由此可见天气风险对我国农业生产极为重要。在财政补助能力不强、农业保险体系还不是很成熟的背景下,探索和发展天气期货产品意义重大。

  国外的天气衍生产品始于1997年,服务众多产业,农业产业也在广泛使用。希望我国的天气衍生品合约在设计时,在技术上要更多地体现出为农业服务,为农业生产规避风险,为三农服务、为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体系提供支持。目前,国际上在天气衍生品领域有许多很好的尝试,比如,美国农业保险公司以降雨量作为标的物来算它的指数,与饲料、玉米等作物挂钩设计了一个衍生品种;加拿大农业金融服务公司也开发了一个类似的产品,以天气的湿度为参考指标设计了一个保险项目;墨西哥则用温度和降雨量这两个天气指数推出了一个与农作物保险相关的天气指数。

  总体来看,国外的天气衍生产品有些与农业相关,有些则不是为农业产业设计的。希望大商所在设计合约时,先考虑为一个产业服务,积极探索实践,以温度指数期货为先导,积累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再逐步推出其他相关天气指数产品,并逐步建立完善的天气期货品种体系。

 [1] [2] [下一页]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