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铜暴跌前夜LME总裁意外辞职 巧合还是有玄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24日 02:29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赵彤刚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首席执行官(CEO)Simon Heale于5月11日意外宣布辞职,LME有色金属期货自15日开始暴跌。业内人士指出,这可能不仅仅是简单巧合,其中也许另有玄机。
CEO意外辞职 根据LME官方网站的消息,任职CEO达五载的Simon Heale已于11日宣布辞职,并在2006年底前离开交易所,但其仍会坚守岗位直至继任者被任命。在Simon Heale任职LME的五年期间,正值该全球最大金属交易所进入又一个发展黄金时期。LME不仅在有色金属交易量上继续遥遥领先,从而确保其国际有色金属定价中心霸主地位;其还于2005年先后推出了LL和PP两个塑料品种期货合约,并一直在尝试引进钢材期货,向国际钢材定价中心迈进。 不过,Simon Heale辞职前LME已处于火山喷发口之上。负责LME市场清算的LCH.Clearnet于本月5日上调多数金属合约保证金,这被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是Simon Heale辞职的导火索。自视风险管理水平高超而奉行低保证金水平等宽松政策的LME,在铜价很快冲上每吨8000美元之时,已积聚了不可预料的结算风险。事实上,在SimonHeale宣布辞职后,15日LME又被迫提升期铜合约保证金,由每手14575美元大幅增加至25000美元。 低透明度屡遭诟病 百年老店的LME在此波大宗商品超级牛市中,因其传统现货远期市场体系架构下交易的相对不透明性,及对国际基金的纵容,早已饱受争议。2005年底中国国储铜事件爆发时,即有国内知名学者在《中国证券报》发表透视LME系列文章,质疑LME为“大鳄出没的沼泽”。即使面对国际铜加工协会(IWCC)不断发出的请交易所高度重视受操纵的高铜价抑制下游用铜企业消费问题的呼吁后,LME管理层仍似乎无动于衷。实际上,业内人士评论,LME的CEO正是面临上述种种压力而宣布辞职的,但其辞职又恰成了上周国内外金属价格急跌的导火索。 据东银期货总经理刘仲元介绍,尽管不少人都将LME视作期货交易所,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LME交易制度与期交所差别巨大。LME是以场外远期合约交易为主,但又兼用集中交易方式的混合交易所。LME会员分为五类,第一类是圈内会员,现在共有11家,也被称为场内结算会员,他们享有LME全部特权,只有他们可以在场内进行交易。LME对客户几乎放任不管,其特殊的交易方式和宽松的监管制度对“国际大鳄”具有特别吸引力。在这种情况下,LME金属价格经常违背实际供求规律而被扭曲,而又凭借着其影响力操控全球金属市场。 一百多年的期货交易实践证明,逐日清算制度是期货市场控制风险的有效手段。然而,LME尽管其远期合约是标准化,交易时也采用保证金方式,但在清算方式上却仍旧停留在原始的远期合同阶段,即盈亏只有在合约到期时才实现。在不采用逐日清算方式情况下,交易亏损客户依赖信用或银行担保来维持头寸。初看上去,这种宽松方式似乎对亏损客户很友好,但实际上却是害人又害己,制造出了额外风险。 行情转折征兆 青马投资首席分析师马明超认为,LME首席执行官意外辞职,显然与期铜等LME金属期货罕见的持续暴涨行情有关。LME三个月期铜曾于5月11日创下8800美元的历史新高,若自2003年低点1600美元算起,伦铜近三年涨幅高达惊人的450%,而仅今年以来就上涨了近一倍;同时,LME交易的铝、锌、镍、锡等其他基本金属价格也都出现持续飙升。在市场风险陡增压力下,LME首席执行官选择辞职。 马明超指出,LME首席执行官的辞职,对投资者持仓心理产生了影响,导致部分与其有关的资金出现流动,加剧了近期基本金属期货波动。而且从历史上看,交易所负责人的这种行为往往是行情转折的征兆。尤其是清理整顿前的国内期市,曾经发生过类似事例。不过马明超表示,面对前期疯涨的市场,一向奉行市场化调控的伦敦金属交易所除了调高保证金水平外,几乎束手无策,又不能临时更改交易规则。因此,不排除其通过交易所人事变动,达到影响行情、间接调控市场的目的。 另外,LME首席执行官的辞职,也许会引发伦交所革命性变革。LME能否就此抛弃遭人诟病的远期结算制度,而引进符合市场发展潮流的先进的每日无负债结算制度,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