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正文
 

糖价疯狂上涨下游企业欲走高端求生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糖价疯狂上涨下游企业欲走高端求生存

糖价走势图(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实习记者 蒋家华

  前天结束的国储糖拍卖,出人预料地以4871.98元的平均拍卖价成交,引起了糖价的大幅上涨。很多人预测,食糖下游产业在成本与竞争的双重挤压下,走“高档”路线和开发新品开拓市场,是生存和发展之路。

  业内人士分析,几乎100%的用糖企业都受到糖价上涨的影响。糖的成本约占整个食品成本的30%左右,糖价上涨导致企业成本每月增加近10个百分点。随着饮料等产品消费旺季的到来,一些企业可能适当涨价。

  上海杭州饮料价格全线上调

  事实上,面对糖价的不断上涨,下游企业已有所行动。从3月份开始,上海、杭州等超市以前卖37元一箱(24罐)的罐装可乐要卖到近40元,每罐贵了一毛多钱。由于糖、铝和塑料粒子等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两家公司在当地几乎同时上调了全系列碳酸饮料的出厂价。涉及品种包括可口可乐、雪碧、芬达近30款,调整后的价格达到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

  在上海,百事可乐有限公司上海公司已经宣布上调全部碳酸饮料的出厂价,其中供应杭州市场的罐装可乐每箱上调2元、600ml瓶装饮料每箱上调4元,其他饮料每箱也有1至2元的上涨。

  “两乐”调整出厂价后,杭州各大超市迅速对部分碳酸饮料的零售价格作出了调整,许多超市将罐装可乐的售价由1.9元/罐调到2元/罐(近年来最低卖过1.5元/罐),600ml碳酸饮料由2.3元/瓶调到2.45元/瓶,1.25L装碳酸饮料由4.5元/瓶调到4.7元/瓶。

  据了解,包括啤酒果汁等厂家也正在酝酿涨价。

  广州促销退烧变相“涨价”

  虽然广州许多涉糖企业声明近期不会上调产品价格,但记者在超市、商场走访中却发现,从一些商家的促销力度和方式来看,一些含糖类食品的销售价格已有所上涨。

  在广州的一些商场、超市中,饮料、饼干和蜜饯等一些含糖食品的降价促销,现在已失去了往日风风火火的势头。比如果冻、蜜饯货架上再也看不到过去醒目的促销广告。而那些仍在促销的产品价格也比往日有所上涨。据了解,2250毫升的可口可乐促销价,已从春节期间的5.20元上涨到现在的5.90元,2500毫升的百事可乐,也从5.40元上涨到5.60元。在广州一家大型超市的饼干销售区,记者看到包括“康师傅柠檬夹心饼”,“曲奇花生酥饼”,“达能奶油饼”,“康师傅苏打夹心饼”虽然打出了促销的宣传单,并且都摆在售货区的中心点,但包装都有了明显变化。业内人士分析指出,一些企业采取这种“加量不减价”的方式来替代过去的降价促销方式,实际上是不愿意明着涨价,宁愿打一下“擦边球”。

  此外,记者在超市中还发现,平日里价格战打得十分激烈的酸奶等乳制品,过去被摆在中心特价区域的“待遇”也被取消了。

  深圳涉糖产品价格按兵未动

  但记者走访深圳的商场、超市等一些地方发现,除麦当劳将旗下的甜筒、脆皮甜筒、新地统一上调0.5元之外,其他食品大多数并未跟风。包括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在内的食品饮料风平浪静。糖果、冷饮价格也是基本“按兵不动”,甚至大白兔奶糖、部分饼干还在进行降价销售。一位商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他们还没有接到有关部门上调价格的通知。

  而记者在电话采访一些食品制造企业时,他们的负责人表示,由于竞争压力太大,在利润和市场占有率之间,不敢轻易取“利润”而影响市场占有率。由于夏季饮料市场需求旺季到来,目前没有对饮料价格调整的计划。

  记者采访了饮料行业等方面的负责人,他们表示,深圳市场近期没有调价计划。可口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负责人解释,由于可口可乐在全国各地拥有近30家装瓶厂,每家装瓶厂都是独立的,负责一块市场,价格是各地生产商综合了市场因素作出的决定,各地生产成本存在差异,所以调价范围不尽相同,并不是全国的可口可乐统一涨价。

  记者致电百事可乐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深圳分部,其工作人员亦表示,由于百事可乐在各地都有装瓶厂,它们会根据当地不同的情况来调整价格。在深圳市场,糖价上涨所带来的成本压力还是在企业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公司可以“内部消化”,“不过未来是否会对价格做出调整,还要视市场的情况而定。”这位负责人补充到。

  欲走“高端”变中求存

  糖价疯涨,给不同的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命运。

  业内资深专家李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白糖价格上涨,其实也算是行业内的一次“洗牌”,会刺激下游产业开发、整合有利资源。有不少小企业以及一些违法生产企业将面临着“生死坎”,很多无力解决涨价压力的企业将会被淘汰出局,而大中型企业可能会在“磨炼”中开创出更宽的路。比如在企业管理制度、生产技术、市场营销等层面上更科学化更有效率。从这个角度而言,糖价上涨对大中型企业反而是一件好事,而他们以后的竞争环境也将更加规范化。

  还有专家表示,面临成本与竞争的双重压力,企业不得不采用通过其他方式来“自救”。从目前一些企业的做法看,更多的是希望通过走高档路线和开发新品开拓市场。据悉,玉米糖浆、葡萄糖、淀粉发酵等食糖替代品的比重及低糖或无糖食品的开发,都已提上议事日程。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