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胡俞越:争夺商品期货定价权要从五方面发力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7日 10:40 经济参考报

  作为年仅5岁的资本市场新生儿,中国期货市场已经取得了平稳的发展。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期货市场的成交额超过了13万亿元。“尽管如此,中国期货市场发展还是远远落后于整个经济发展的大局。”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教授如此表示。

  2月24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预测春季年会上,胡俞越说,中国期货市场发
展速度过慢,不仅与国外期货市场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会直接威胁到国家经济安全。所以,中国期货市场的创新已经刻不容缓。

  市场发展的几声叹息

  

胡俞越:争夺商品期货定价权要从五方面发力
“总体上来说,我对‘十五’期间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胡俞越大胆披露自己的看法。

  他说,“十五”期间,中国经济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而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没有跟上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越来越高,能源、原材料的进口量越来越大,但是我国期货市场无论是规模还是交易品种,都无法与我国庞大的对外贸易规模相适应。

  “面对我国期货市场的发展,我这里用了‘四叹’来概括。总的来说,发展的速度太慢,步子太小。”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如毒瘤般依然缠绕在其身上,束住了它前进的步伐,我们悲叹;当我们与走在前面的欧美期货市场比较的时候,我们感叹国内期货市场与老大哥们的差距是越来越大;当我们看看台湾地区、韩国的期货市场的时候,我们感叹这些小老弟们突飞猛进把我们甩到了后面;当我们反思中国期货市场五年得失的时候,我们哀叹中航油事件、铁矿石涨价等一系列风险的产生,已经遭到了期货市场发展滞后的影响,而显得束手无策。

  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滞后,交易品种过少,功能不能完全发挥,没有足够力量争夺国际大宗商品定价权,无法为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保驾护航”,已经威胁到了中国经济的安全。

  创新促期货市场发展

  胡俞越说,如果没有一个成熟的期货与金融衍生品市场,没有一个提供全方位、多品种风险管理工具的平台,中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将无从谈起。

  根据胡俞越的理解,期货市场作为市场经济的最高级形态,应该定位为战略性产业。“十一五”期间,为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应当通过构建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外汇期货四个市场组成的发达的期货市场体系,为国民经济各产业提供风险管理工具,并应将期货业提高到关乎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来发展。

  未来五年,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制度创新:将《期货法》重新提上全国人大议事日程,争取能在2007年通过一部能促进期货市场稳步、快速发展的法律规范;期货工作室等私募基金形式,也应在2007年前通过出台《期货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实现合法化,从而改变投资者结构不合理状况,增强市场的流动性;研究并推出期货市场做市商制度,有效地刺激中国期货市场和期货经纪业的规模与效益。

  目前,市场对金融期货、期权的上市呼声非常高。胡俞越说,“我国的期货市场必须尽快推出金融期货、期权品种,以彻底改变中国期货市场仅有商品期货的格局,从而为我国企业规避利率及汇率风险提供相应的渠道,并促进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保证我国的金融安全。”

  争夺定价权要从五方面发力

  据了解,目前发达国家在全世界贸易和金融格局中占尽优势,英美两国的原材料期货市场主导了全球石油、金属、大豆等大宗原材料的定价权。“纽约石油”、“伦敦铜”和“CBOT大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认同,并一直成为全球石油、铜和大豆现货交易的定价基准。

  “我国作为原材料进口和消费的第一大国,应该由自己来决定这些商品的价格,要力争成为全球大宗原材料的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掌握大宗原材料市场竞争的主场权和话语权。” 胡俞越说,我国的期货市场要想成为国际商品定价中心,还需要作出几个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按照期货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来修改相应的法规,使其能够促进期货市场的发展,现行的法规都是在清理整顿的条件下形成的,带有管制色彩,因而严重阻碍了期货市场的发展。

  其次,要改革交易所的管理体制,改革一些交易制度,将我国的交易所办成有良好信誉的,有国际影响力的交易所。

  第三,要使期货经纪公司成为真正的期货公司,能够自营、代理、咨询和经营投资基金,而不是功能残缺不全的、被动的代理机构。

  第四,要培养机构投资者,发挥机构投资者的资金优势、团队管理优势,使机构投资者成为期货交易的主体,更好的发现供求关系,形成对市场价格的理性预期。

  第五,加快我国期货市场的对外开放,使国内有需要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都能参与国际期货市场,了解并熟悉国际通行的游戏规则,并引进国外生产、加工和贸易企业及机构投资者参与国内期货市场,为我国成为“国际商品定价中心”创造条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