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期货大讲堂也得与国际接轨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11:09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李中秋

  今年下半年以来,由期货交易所和地方期货商会或同业公会共同举办的“期货大讲堂”搞得红红火火。该项活动已经走进北京和上海等地的高校,其主旨在于宣传、普及期货知识,为期货市场培育人才。可喜的是,我们在期货事业人才培养战略上已经迈出步伐,不过业内人士认为,在宣传方式上和对象上,“期货大讲堂”与国际接轨的过程中仍有值得推
敲的地方。

  记者有幸参加了类似的一次活动,讲演者的理论水平确实不低。在结束之后却听到两位研究生在聊天——“听不懂”。培养高校学生的期货兴趣固然重要,但在培训选择对象上也不能“一把抓”。这一点,我们可能与国际市场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期货交易是个特殊的行业,这方面的人才不可拘泥于文凭,比如在伦敦,很多著名的期货交易人在16-17岁就加入到这个行业了,一干至少是二三十个年头。

  一位在英国从事期货交易的LME圈内交易商告诉记者,在伦敦从事期货交易,事先必须参加培训并要通过英国金融监管局的专业资格考试,每隔几年还要重新考一次。公司亦非常支持员工的专业化的培训。在伦敦有好几家金融衍生品的教育机构,虽然面向社会但宣传甚密。高校也经常会请在金融界的资深人士到校园演讲,效果很不错。据介绍,中国

证监会去年曾派去了一批官员到伦敦培训,交易所和会员公司都非常欢迎并积极配合培训,效果也不错。

  同样的培训和教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效果呢?某期货商会会长这样说道,“我们搞期货大讲堂,就是要宣传我们的期货市场,让在校大学生能够了解和关注期货市场,我们也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方式吸引和储备一定的人才。”

  不过,从期货这个特殊的行业看,要很好地培养和储备人才,实践很重要。中国期货市场的创始人之一常清教授对此较为认同。前不久中国农业大学MBA教育中心首开国内先河,推出期货与金融衍生品MBA班时常清就表示,那些曾在金融领域工作过3年左右再“回炉”读期货MBA,无疑将如虎添翼。“因为期货行业的实践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判断对的就挣钱,错了就亏钱。”对此,中国农业大学量体裁衣,MBA班的招收对象划定于金融机构及大中型企业的高管人员,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干部等,报名条件必须具备2年以上的工作经验。

  国内期货经纪行业经历了长时期的低迷,期货公司人才流失严重,随着近年期货市场的逐渐发展,期货公司人才缺失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各家期货公司求贤若渴。业内人士分析,导致人才短缺的原因无外乎两点,首先是国内期货公司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发展缓慢,给人才提供的发展空间也比较有限,待遇低下,缺乏吸引力,其次是期货业既需要很高的专业知识,又需要具有丰富经验的人才,而培训一名专业的期货人才,需要很长时间。

  非常巧合的是,在一次期货公司老总的聚餐上,他们意外发现,所有老总都是早期期货市场的交易员。一位老总笑着说,“经过十几年期货市场的摸爬滚打才出一桌总经理,可见期货业和保险经纪业一样,是一个大浪淘沙的地方”。

  缺乏人才是切肤之痛,因缺乏人才导致国内企业在期货市场上产生损失法的例子举不胜举。业内人士指出,在培养人才的对象和方式上,是否可以少走弯路。比如可以选择谙熟现货背景,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人才;而在入门人才的培养上,也可以将年龄层更降低一些。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金融体制的改革势不可挡,未来人民币自由兑换后,国人运作国际资本并非遥远之事。如果在不断增加国内交易品种和批准国内企业参与境外的期货交易的同时,无法提高国人的交易素质和拥有知己知彼水平的话,再发生几个

中航油事件也不足为奇。中国衍生品(期货)的发展,以及整个金融体制的改革都应该是一场“血的革命”,但投资先辈们的“鲜血”不能白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