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发改委报告敲响警钟 政策信号将引发期铜变盘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8日 08:56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李中秋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的调查与政策。调查指出,近年来随着国内市场阶段性需求快速增长,我国铜冶炼行业发展迅速,产能不断扩张,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建设、盲目发展势头,造成铜精矿供应日趋紧张,且价格持续上涨,需要引起关注。

  为了正确引导铜冶炼行业发展,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统筹考虑环境、资源、能源承受能力,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研究制定相应政策措施。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业内人士认为,这一举措有利于抑制铜冶炼行业盲目投资,促进铜工业健康发展,也将对未来铜价产生影响。

  铜冶炼业存在盲目扩张迹象

  发改委报告指出,近年来铜冶炼投资大幅增长。2004年全年投资30.5亿元,比上年增长90.6%。初步调查,目前全国有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18个,建设总能力205万吨,是2004年底能力的1.3倍。其中在建项目11个,建设总规模约115万吨,投资总额约100亿元左右。按目前发展态势,2007年底将形成近370万吨冶炼能力,远远超过届时全国铜精矿资源保障能力和国际市场可能提供的铜精矿量。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特别是电力建设规模不断扩大,铜需求呈现阶段性急剧增加,短时期内供求严重失衡。铜价一路上扬,企业效益大幅增加,极大地刺激了一些地方和企业快速扩大铜冶炼能力的积极性,造成了铜冶炼行业盲目扩张的局面。2003年国际市场铜平均价格为1779美元/吨,2004年飙升到2865美元/吨,今年上半年又上升到3328美元/吨。8月上旬,伦敦金属交易所现货价格已突破3800美元/吨;铜的冶炼加工费也由2003年的平均1583元/吨,猛涨到今年上半年的5880元/吨。

  铜冶炼是资金投入高、环境影响大、资源依赖性强的行业,铜冶炼行业的盲目投资行为,不但使现已探明的资源难以保障,环境压力增大,产业结构不合理及淘汰落后难度加大等问题更加突出,还会导致市场过度竞争,铜冶炼企业生产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全面亏损,严重影响到行业可持续发展。

  政策有利于行业健康发展

  业内人士表示,该项政策实际上是对今后中国铜冶炼业发展起到指导性作用,使铜工业不再走上电解铝和钢铁行业老路,帮助其健康发展。金瑞期货总经理姜昌武指出,前期铜价一路上涨到了4000美元附近高位,确实吸引了不少行业投资铜冶炼加工业,这其中甚至包括了饲料行业的业主。

  姜昌武表示,从上述公布发展势头看,由于我国铜精矿大量依赖国际市场,如果铜冶炼行业不加以控制,未来可能存在这么一种情况,即冶炼企业争夺原料,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高涨,因为其产品可以在国内期货交易所抛售,中小冶炼厂不存在产品卖不出去问题。这将会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钢铁行业

铁矿石之争已经是前车之鉴了。姜昌武认为,这一政策将促进国内铜市场良性发展,实际上也在拯救一些中小企业,免得他们在将来陷入更加艰难困境。如果未来铜价下跌,原材料在众多冶炼工厂争夺之下会处于居高不下局面,与低铜价相比会导致这些企业严重亏损。

  上海鑫之杰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王格铭表示,未来国内新增产能确实不小。铜和其他产品不同,其原料严重依赖国外进口,比如江西铜业进口铜精矿超过60%的量,其他铜冶炼企业进口比例甚至超过了七八成。如果不控制,将导致进口铜精矿成本偏高,未来可能形成恶性竞争局面,所以该政策有利于保护铜工业健康发展。

  政策信号将导致期铜变盘

  自2003年以来,“中国因素”是铜价一路走高的重要原因。不少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调查报告可能成为一个重要政策信号,未来具体调控政策将对投资产生打击。实达期货庞颖分析,如果铜价的“中国因素”受到打击,最有可能来自对过度投资的调控。表面上看,这对铜价没有太大影响,甚至还是一个短期利好,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姜昌武指出,预计2007年我国有370万吨冶炼能力,意味着今后铜不需要直接进口了,进口铜精矿同样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不过从全球情况看,冶炼能力并不能改变全球和国内的供求关系。铜是一个全球化品种,原料进出自如,政策短期内不存在对价格产生外部影响。不过从报告发布的数据看,应该引起警觉。

  上海中期胡凯西认为,这是一个重要的政策信号。从9月份公布的数据看,CPI指数只上涨了0.9%,创出23个月新低,表明过度投资并没有带动消费增长,未来铜价将面临变盘。从基金持仓分析,胡凯西指出,基金已经开始在高位持续减仓,目前仅剩下3000多手净多单,伦铜数次冲击4000美元未果,已经显示出乏力迹象。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