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瑞富破产:风险提示成为保荐人推卸责任的工具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5日 04:28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林纯洁 发自上海

  伴随着瑞富公司(RefcoInc.,RFX)的破产危机,越来越多的目光开始投向了当初帮助瑞富上市的投资银行以及审计师们(包括高盛、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人们开始疑问为何如此明显的财务漏洞会在这些专业人士的眼皮底下逃脱。而他们又要为此承担多大的责任。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他们或许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因为事实上他们已经警告过瑞富的投资者了,只是这些投资者淹没在了过多的信息中。

  早在瑞富8月份上市之前,在公司交给监管部门的数百页的文件中就已经列举很多其可能面临到的问题:从国外分支机构可能面临的当地暴乱到公司电脑系统可能会被黒客攻击,可谓是包罗万象。但是投资者急切需要知道的信息却被淹没了。在这份145页的上市公司登记表的第23页,

审计师只是含糊其辞的写了一句:我们发现了在账目控制方面的“重大不足”。但是这些“不足”到底有多重大却没有被提及。

  目前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个“重大不足”竟然意味着金额高达4.3亿美元的不良贷款,而暴露出来的结果是CEO被指控证券欺诈以及公司面临破产;瑞富公司的

股票在上周五从IPO时候的22美元跌到了1美元,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

  让我们把重点放在公司的风险提示上。

  路透社就曾经援引DealflowSearch.com的创始人,IPO专家Tom Taulli的话表示过,公司对于风险的提示就是一个样本文件,在这个文件中包含了在所有最坏的情况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而目前的问题是,每个公司的风险提示部分都是如此的类似,以至于投资者们越来越不关注这个部分了。就像Taull说的:“如果你完全依赖这个(风险提示),你将不可能会做任何投资。所以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风险提示几乎就是设计起来不被关注的。”

  事实上,瑞富在上市公司登记表中甚至还警告说,他们公司的财务控制并没有严格执行美国的《萨奥法案》的要求,而这个在2002年通过并开始实施的法案本身的目的就是用于防范公司丑闻。

  其实瑞富公司并不是唯一一家使投资者淹没在了海量的信息中,而这些公司也不都使投资者蒙受了损失。比如Google上市的时候他们也是列举了数十个潜在的风险,但是在上市后股价突破了300美元,使得当初在IPO中买入他们股票的投资者获利丰厚。

  一般来说,法律顾问会提议公司尽可能多地列举出可能存在的风险,这样可以尽可能减少管理层、投资银行以及审计师们在公司表现不佳时面临的法律风险。因为即使投资者起诉,他们也有最后一道屏障。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怀疑这些本来是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风险提示真正的作用。如果真像Taulli所说的那样,那么目前上市公司登记表中这个部分唯一作用可能就是被公司以及上市保荐人所推卸责任的工具。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