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权重不到0.1% 缺乏原油期货导致中国定价权丧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6:45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我国石油进口量已占全球石油贸易量的7%,但影响定价的权重却不到0.1%,甚至不如印尼、韩国

  作者:胡俞越 钟益强/文

  近期,国际油价再起波澜。可以说,国际市场上的原油价格是波动最为频繁的商品之
一,作为世界主要能源,石油在全球化的今天显得越来越重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汽车业、建材业等行业的繁荣,我国对石油的消费也日趋增加,而石油产量由于产能和资源的限制,仍停留在一定的水平,从而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石油消费需求,因此不得不进口原油来弥补供需的缺口。1993年我国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以来,随着经济总量的增大,原油进口量也日渐增加。

  由图一可见,我国自进入21世纪以来,石油产量在增幅不大的情况下,对石油的消费却急剧增加,使得我国不得不大举进口石油。2004年,我国进口石油1.23亿吨,净进口1.17亿吨,居美国和日本之后,已位于石油进口的大国行列。今年我国石油进口继续大幅增加,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发布的分析报告表明,1-8月我国累计进口原油7996.5万吨,同比增长39.2%,平均每月进口约1000万吨。以此估算,今年我国进口原油又将达到1.2亿吨。

  价格影响力与贸易水平不相符

  在石油产能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石油的大量进口使得我国的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我国2004年的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0%,今年1-8月进口原油7996.5万吨,同比增长39.2%,原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1.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9个百分点。

  我国的石油进口量虽然巨大,但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并没有决定价格的权力。目前,国际石油市场价格主要由三个地方决定。一个是纽约商品交易所,一个是伦敦石油交易所,还有一个就是新加坡的期货市场。这三个交易所分别是所处地区的石油定价中心,纽约代表美洲,伦敦代表欧洲,而新加坡则代表包括中国在内的远东地区。目前国际上进行石油交易时都以这三个交易所的期货价格为基准。

  就中国而言,进口量已达到上亿吨,根据《BP世界能源统计2005》,我国石油进口量已占当年全球石油贸易量的7%,但在影响石油定价的权重上却不到0.1%,甚至不如印尼、韩国。过去5年,我国的石油消费年均以6%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美国的石油消费年均增长率,增量部分已占了全球石油消费增量部分的大头,在国际石油市场中处于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但由于缺乏相配套的成熟的期货市场,没有形成具有权威性期货价格,使得我国目前只能被动地接受别人制定的价格,从而在采购石油时往往陷入挨宰的局面。中国因素在国际石油市场上成为了一个可炒作的概念,往往是中国一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石油,国际投机商就抬高价国际油价,逼迫中国在高价位买入。而一旦中国采购结束,则价格又应声而跌。2004年,由于油价高企,使得我国该年度石油贸易逆差达到了300亿美元,多支付外汇70.68亿美元,这就是我国没有话语权的劣势。

  如何提高话语权

  1.改变现有流通体制完善我国石油市场

  要想改变我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中的地位,首先要求我国国内拥有一个发达的、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石油市场。目前,国内石油市场在流通体制上也存在一定问题。由于国家对石油行业的特殊规定,使得1998年重组组建的中石油和中石化两个特大型石化企业集团公司垄断了国内的原油炼化市场和成品油批发市场,使得该市场竞争不充分,发育不完善。在定价机制上,国内原油价格从1998年6月1日起与国际接轨,但成品油价格却仍实行政府指导价,市场化程度仍不高。现货市场基础不够,将导致期货市场这个定价中心无法正常地发挥功能。1994年国内石油期货交易所的纷纷关闭,与当时缺少现货市场基础紧密相关。因此,政府应尽快继续深化石油流通体制的改革。

  在这点上,政府应转变职能,逐步从竞争性领域退出,并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真正做到政企分离。政府不应该保护两大企业对石油市场的垄断,而是应该制定相关的促进竞争和反垄断的政策和法规,以促进石油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为石油期货市场的顺利建立打下良好的现货市场基础。应当早日引入竞争机制,加快国内石油市场的市场化进程。随着2007年的逐步临近,两大石油企业将面对大型跨国企业的竞争,在这之前,应逐步放松市场准入,允许各种性质的企业,尤其是有民营背景的企业进入成品油批发领域,以打破两大石油垄断批发环节的局面;同时逐步放开终端销售市场,鼓励其他社会资金进入流通领域,打破地域垄断,形成整个石油市场有效竞争的局面。

  2.在燃料油的基础上推出其他石油期货

  期货市场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有了相对发达的现货市场基础,才能推出相对应的期货合约。我国已经推出了燃料油期货合约,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燃料油的基础上,推出其他石油期货,可以最先推出原油期货。一方面,这将为国内的石油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提供规避风险的工具和场所,减少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经济的冲击,再配之以随后推出的其他成品油期货,逐步完善石油期货市场,最终建立一个能为国内企业转移风险的期货市场体系。对企业而言,参与期货市场有风险,但不参与期货市场风险更大。只要相关的石油企业遵守套保制度,其参与期货市场的程度与在现货市场的运营相配套,其实并不会存在风险。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市场的定价权基本上在几大期货交易所手里,要想夺得话语权,首先自己要有一个定价中心,这就是期货市场。在推出相关期货合约后,要大力开发这些期货合约的相关投资主体,如石油生产企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等,并使期货市场首先成为我国石油现货市场的定价中心,再逐步加大我国期货合约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以在国际市场上争夺话语权。只有国内形成了一个健康、完善、活跃的期货市场,才能吸引国际目光,将国际资金引入国内期货市场,形成更具国际权威性的石油期货价格,在国际石油定价体系中才能拥有话语权。

  3.把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

  中国因素在国际市场上已成为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是,中国因素并没有转化成中国力量,因此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虽屡败屡战,但始终无法在国际市场定价体系中夺得话语权。

  因此,我们应创造条件,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将中国因素转化为中国力量。这需要几方面的努力。国内期货市场推出相关石油期货合约是一部分。另外,政府应早日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使得期货投资基金在国内合法化。在国际市场上,对冲基金及其他投机基金是石油市场最重要、最活跃的投机力量,全球直接、间接的投资基金资产达9万亿美元。允许期货投资基金成立,一方面将优化我国期货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促进石油期货市场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期货投资基金在国际石油市场上的运作,也将为我国在国际市场定价体系中争夺话语权贡献力量。

  (作者胡俞越为

北京工商大学
证券
期货研究所所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