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中国因素变弱将改变铜市供求格局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3日 05:56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8月国内铜资源过剩继续加大

  随着伦敦铜的连续上涨,上海铜终于摆脱了前两天萎靡的状态,跳高700点并拉出中阳线。上海铜全天上涨900点,和伦敦铜昨晚的上涨高度相若。不过笔者分析,在行情的演变过程中,上海铜将会继续扮演其跟随者的角色。而且,随着宏观调控的继续、冶炼产能增加、高铜价以及废铜直接转化,将使得中国因素的影响变弱,从而改变精铜供求格局。

  8月份精铜资源依然过剩

  今年1-8月精铜同比供应增量比1-7月增加了8.6万吨,但是1-8月铜材产量同比增量比1-7月增加了7.4万吨,包括部分废铜直接加工铜材。因此相比7月份,8月份国内精铜资源过剩有所加大。

  精铜资源的宽松还可以从上海的贸易升水上找到痕迹。目前上海贸易升水已经从前期的110/120下滑到50/80的程度,而由于缺乏买家的响应,升水一度降低到20以下。由于上海现货偏软,进口点价将亏损,因此一些进口贸易商进行了回售,回售导致亚洲地区库存8月份上升了7200吨,9月再度上升了2万吨。

  虽然今年后三个月内铜业将迎来生产旺季,不过今年铜材产量的增长率从去年的20%以上回落到目前的10%左右,显然具有深刻的调控背景。虽然电力设备的增长还在延续,但是

宏观调控政策已经从各个方面潜移默化,对其他需求形成一定的抑制,降低了增长率。同时高铜价促使更多加工企业利用废铜进行直接转化,形成冶炼产能的变相增加。

  国内进口点价已经3个月持续亏损,通常情况这将阻挡进口步伐,从而帮助国内消化库存。但是8月的大量进口却加大了过剩,信用证融资是进口商的主要动力。上个星期以来,进口点价的亏损情况有所缩减,这可能促使融资活动在9月继续盛行。如果9月进口依然保持高水准,伴随国内精铜产量的增加,废铜的直接转化,铜材产量增长率受阻,国内将在第四季度形成精铜供应过剩,国外机构原先判断的强劲的中国因素将对整个精铜供求体系造成动摇。

  内外关注点有所不同

  现阶段,内外盘的关注点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首要关注的就是产量增加、进口增加后的资源过剩,精铜以加工商库存的形式广泛分布在各个企业。一方面大型加工企业面对手中的原料备感棘手。因为在目前的逆价差情况下,卖出保值的成本很大,而不保值的开口风险又是难以估计。所以只要现货价格有所起色,就会想办法尽量摆脱部分库存;而另一方面,小型即用即买的加工企业对高铜价依然难以承受,36000元以上的现货价格不被用户所看好,高价格导致现货需求增长乏力使投资者形成对后市不甚乐观的判断。

  不过,由于中国铜价体系早已纳入世界范围,而且整个世界宏观经济的基本面和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前的状况也有所区别,所以1997年上海铜领跌的格局尚不能出现。前期伦敦铜价回调,上海铜价充分进行差价调整滞跌于伦敦铜。目前伦敦铜价领涨,上海铜价尾随而涨幅略小。

  上涨主要来自空方止损

  必须承认,多头的力量仍然控制盘面。在关于商品的买盘骤然出现时,多方轻松创出新高。不过持仓报告显示,三天的大幅上涨过程中主要来自空方的止损,伦敦方面总持仓下降到不足20万手,目前的多头力量只是在维持,而不是继续大量买进。而纽约方面也只增仓2000手,这和以往的增仓上攻行情有所区别。

  根据CFTC持仓显示,一段时间以来,技术性的资金越来越多地离开多方阵营而加盟空方,但是目前的逆价差依然让空方付出不小的持仓成本。而一旦价格出现上涨,其止损动力非常巨大。而商业方面的空方,依然遵循冲高抛空,回落平仓的原则,它们前些天底部刚刚退场,现在又可以开始在高位进行拦截了,这部分资金今年多次重复这一战术,效果相当不错。

  国外机构对中国明年的消费增长率仍然报有很大期望,他们认为如果配合西方国家的消费回升,铜供需上只是增加了少量库存而不会形成大量过剩。但是就如

原油价格过高必然导致油品消费减退一样,过高的铜价同样将使得部分消费出现弹性减缩并出现替换。尤其在中国,产品的标准化不高,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大行其道。中国的消费增长回落一定会冲击国外机构原先的判断,当他们充分认识到原先判断中存在的错误时,铜价也许早就走上回调路途了。

  作者:陆承红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