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英美能源期货交易争霸战打响 电子与喊价之争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21日 10:15 金时网·金融时报

  FN驻伦敦记者 陈建

  为挑战伦敦国际石油交易所在欧洲能源期货交易市场的主导地位,纽约商品交易所伦敦交易厅上周正式开业。这标志着全球两大能源交易巨头有史以来首度正面交锋,究竟鹿死谁手,颇令业内人士瞩目。

  纽约商交所董事长米切尔·斯特恩豪斯在此间敲响新交易厅开盘钟声时说:“公开喊价又回到了伦敦。这是向金融界发出的一个无畏的声明。如果说还有一个市场仍适合公开喊价交易的话,那就是能源。”该交易所总裁詹姆斯·纽瑟姆则指出,伦敦石油交易所交易大厅的关闭,为其创造了“市场机会”。

  纽约商交所两位首脑的讲话可谓“一语道破天机”,该交易所和伦敦石油交易所争抢全球能源交易大饼之战,实质上就是双方对未来交易模式究竟走公开喊价还是电子交易的路线之争。在公开喊价交易中,交易商围着一个圆形的交易场地通过“喊叫”的方式互相进行交易;而使用电子方式的交易商进行交易时面对的是机器而不再是人。两大交易所最终选择的路线,将攸关其未来业务的兴衰。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能源期货市场,纽约商交所在全球能源期货合同交易中占据着半壁江山。其主要期货原油——西德克萨斯中质油基本代表和反映了世界石油市场的变化波动和发展趋势,被誉为世界石油市场价格走势的“晴雨表”。

  近年来,国际市场油价一路攀升,历史高点一再刷新。分析师大多预期,未来数年全球石油供给将继续吃紧,价格仍会居高不下。面对盈利前景如此丰厚的能源交易市场,纽约商交所在欧洲却始终屈居伦敦石油交易所之后。这次该交易所跨过大西洋,推出布伦特

原油期货合同,其矛头指向不言而喻。

  1988年,伦敦石油交易所推出了国际三种基准原油之一的北海布伦特原油期货。该合约特别设计用以满足石油工业对于国际原油期货的需求,是一个高度灵活的避险和交易工具,上市后便取得巨大成功,迅速成为布伦特原油定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抢食以布伦特原油为标的的能源交易市场,纽约商交所一直希望拥有自己的布伦特原油合约,并使其成为欧洲、中东和西非地区原油交易的基准。纽瑟姆说:“能有机会在欧洲时区推出产品,这非常重要。我们知道,期货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欧洲交易商希望)通过把世界两大原油基准的期货合约集中到一个票据交换所,以提高效率、增加交易机会并减少资金成本。”

  其实早在2001年,纽约商交所就曾计划在纽约推出布伦特期货合同,但由于“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爆发而被迫放弃。去年纽约商交所终于在爱尔兰首都都柏林正式启用了首座海外交易厅,并坚持沿用传统的公开喊价交易方式。该交易所说:“我们的国际石油业客户和伦敦的石油交易界一直坚持希望保留公开喊价的能源交易机制,这一平台提供了独一无二的流动性和透明度。”

  纽约商交所转战欧洲的时机,恰恰选在伦敦石油交易所对交易方式进行重大调整的过渡期。从去年11月起,伦敦石油交易所先是关闭了公开喊价的早盘交易,代之以电子交易时段,即从原来每周一至周五上午10时至晚间7时30分全部为场内交易,改为从上午10时到下午2时仅为电子交易,而从下午2时至晚间7时30分为场内和电子同步交易。今年4月,其交易进而实现全部电子化,实行了25年之久的公开喊价交易方式完全终止。该交易所称,全面采用电子交易系统可以更好地满足客户需要,提高效率。

  目前,电子交易正日益成为世界大型

股票和期货交易所的主流交易方式。但对于伦敦石油交易所扩大电子盘的尝试,市场人士仍各执一词。支持者认为,交易人在交易场内面对面交易的公开喊价方式效率低下,被电子交易方式所取代已成大势所趋。欧洲主要能源大客户,诸如英国石油公司、荷兰皇家壳牌和法国道达尔石油公司等,均支持伦敦石油交易所的电子化战略。

  但反对者却针锋相对地指出,电子交易系统造成透明度降低和市场流动性减弱。不少交易商还对这种缺乏沟通的交易方式感到陌生,因此支持纽约商交所的扩张。总部设在纽约的科马克石油交易公司已向伦敦新交易厅派驻了4名交易人。该公司主管凯文·麦克唐纳尔认为,石油更适合于公开喊价,因为石油期货交易期可以长达10年,而其他金融产品或商品的交易大多着眼于未来几个月。

  目前在西欧,纽约商交所伦敦交易厅和伦敦金属交易所是仅存的两家仍采用公开喊价的交易所。尽管业内人士不少都对新交易厅的前景持怀疑态度,认为其动摇伦敦石油交易所在欧洲的霸主地位相当困难,但后者仍丝毫不敢掉以轻心。两大交易所都在这场竞争中押下庞大的赌注。若纽约商交所的伦敦一役败北,不啻证明公开喊价交易方式只在纽约交投热络,却跨不出当地市场,而伦敦石油交易所倡导的电子交易由此将在能源交易市场占据龙头老大的地位。反之,一旦纽约商交所获得成功,必然会分走布伦特原油期货市场的一部分份额,并预示着公开喊价交易将重获新生。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