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石油期货或可化解高油价风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6日 11:50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宋海蛟

  回首1973年的石油价格———3美元,再看看今年油价的最高点———70.90美元,国际油价的走势如“悬崖峭壁”般一路飙升,而石油的战略属性和供需刚性使油价未来的走势显得更加扑朔迷离。

  目前油价居高不下的导火索便是“卡特里娜”飓风。然而,发生灾难的美国并没有对油价持续高位运行作出任何回应,直至印尼、泰国等国受到巨大冲击,全球范围内出现了石油短缺现象后,美国政府才跟随国际能源署宣布启动战略石油储备。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部部长冯飞认为,美国对高油价“无动于衷”表明,目前的油价是在其经济风险的承受范围内的。

  曾遭到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打击的美国经济,是什么原因使其对高油价有了免疫力,我国从中又可以得到什么启示呢?

  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美国是全球第一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其年石油消费量和进口量都占到全球市场份额的25%以上。还有专家曾尖锐的指出,美国消费者是最没有能源意识的人。那么,美国民众如此之高的石油依赖度和如此之低的节约意识,高油价对美国消费者本应巨大的冲击力,是如何被化于无形?

  首先,随着美国人均收入的提高,石油消费开支的比重在降低;其次,美国民众的储蓄率几乎为零,人们大多投资于

房地产,以及基金等金融投资领域,这也正是常常现身于各个市场进行投机的“热钱”。这样,房地产和热钱为美国投资者带来了高额回报,在一定程度上又抵减了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

  更需要指出的是,自第一次石油危机发生后,美国建立了发达的石油期货市场,这也成为美国管理石油市场价格风险、利用市场无形之手应对油价变动的“利器”。正是依靠着发达的期货市场,美国逐步获得了原本握于欧佩克手中的石油定价主导权。目前,美国轻质原油(WTI)和英国布伦特原油(BRENT)的期价并称为全球两大原油价格基准。

  未雨绸缪 积极应对

  作为一个快速发展且潜力巨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对能源的需求不断上升,这也成为西方众多专家和分析机构不断抛出的“中国因素”。可是在石油价格上,“中国因素”真的如此关键吗?

  2003年,中国2.67亿吨的石油消费总量已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2004年,我国石油消费总量达到2.92亿吨。所以有西方学者认为,油价的高速增长,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强劲需求是很重要的拉升因素。

  事实上,今年上半年,我国进口原油增幅仅为3.9%,远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4.8%;原油进口占世界贸易量的6.31%,也远低于美国26.9%的比例。冯飞认为,今年我国的需求实际上对国际市场原油价格的影响非常小。但是,油价还是“一如既往”地升至天价。所以石油问题的“中国因素”论无法站得住脚。

  但是,面对着石油价格的大幅变动,我国经济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突出。2004年,我国进口原油的平均价格从2003年的217.4美元上升到276.34美元,全年多支付外汇高达70.68亿美元。面对居高不下的国际油价,今年的形势更加不容乐观。

  另外,石油价格中的“亚洲溢价”问题也被国内学者不断提及。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汪寿阳教授向本报记者指出,在1996~2003年,亚洲与美国之间的中东原油进口价差由每桶1美元左右扩大到2美元。这样,2003年仅仅因为这种价格歧视,我国就多支付了5.4亿美元。

  面对这些问题,9月13日,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在发布会上已掷地有声地表示:“我们必须现在来认真地研究如何应对高油价的问题。”

  期货市场 破题之匙

  美国金融学家罗伯特·希勒日前表示,从长远来看,能源问题早已在全球凸现,原因就是中、印等国在高速经济建设中产生的需求,这种论调不胜枚举。我国在被动接受着国际油价和歧视性溢价的同时,还要饱受拉动全球价格、导致供需不均的指责;而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企业有效的风险管理,基金、投行等机构投机者大量聚敛财富,降低了国家的经济风险,然后堂而皇之的一句“中国因素”便如愿地全身而退。面对这种“哑巴亏”,我国真的需要认真思考对策了。

  尤尼科并购战中铩羽而归的中海油董事长在反思时指出,世界市场的贵宾席早已经被西方国家坐满,所以想要获得一席之地难度可想而知,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一定要“争”。

  我国虽是仅次于美国的石油进口及消费大国,但面对高油价,能做的只有被动接受。目前,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原油期货市场,原油价格只能以新加坡、鹿特丹、纽约三地期货交易市场加权平均数作为中准价,而成品油价格要根据此进行调整,这种定价机制使我国石油市场价格具有被动性和滞后性。因此,我国急需利用期货市场“争”取石油定价权。

  目前,我国原油价格与国际接轨,成品油受到价格管制,这直接导致了“价格倒挂”。很多专家已表达了对现有定价机制造成的“风险积累”的担忧。国家推出的限制出口、交叉补贴,以及已提上议事日程的开征

燃油税等手段,只可解眼前油荒、炼油企业亏损等问题,但这些并不是长久之计。根据加入世贸组织的协议,我国将于明年12月11日全面放开成品油市场,价格放开是一种趋势。到那时,在国家政策保护下生存的众多涉油企业将面临着巨大冲击。因此,企业需要石油期货来规避风险,利用期货提供的价格信号来了解供需状况,这样在和国外企业竞“争”时才会不落下风。

  可见,无论从争夺石油定价权、完善石油市场体系、保障国民经济的安全运行的意义出发,还是从帮助企业管理风险、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的角度考虑,我国都亟待发展自己的石油期货市场。

  石油期货 还有多远

  上海期交所的燃料油期货上市已经一年有余,但原油等石油期货品种为何迟迟没有推出呢?我

  国涉油企业大多是国有体制,在风险管理上由于没有明确的奖惩措施,加之期货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企业领导还缺少期货方面的理念,这些造成了管理层运用期货避险的动力不足。

  所以,从管理层到涉油企业,都急需建立起期货避险的理念,成为未来期货市场上稳定的套期保值者;还要加强对交易主体的内控机制及监管水平,保证企业参与期货交易的目的是套期保值而非投机;建立石油期货市场时,要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来运行。

  随着市场行为主体数量的不断增加,灵活机制的不断推出,我国将逐步建立和完善石油期货市场,通过其价格信号准确地反映出我国市场的供求状况,为我国建立起科学的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和流通体制,在国际市场上争得话语权和定价权奠定基础。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