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合资期货公司呼之欲出 荷银瑞富欲拔头筹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1日 07:58 中国证券报

  记者 李中秋

  经历了长达一年的等待,CEPA补充协议下港澳中介机构参股境内期货公司相关细则终于出台了。这标志着期货行业QFII正式启动,内地期货市场对外开放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记者从多家境外机构处获悉,目前他们正在积极备战内地期货公司外资股东资格申请。只要进展顺利,首家合资期货公司不久将浮出水面。

  境外机构积极备战

  按照细则规定,只要持有香港证监会牌照、或在澳门金融管理局登记并符合中国证监会规定条件的中介机构,可以在内地设立合资的期货经纪公司,其中境外持牌中介机构拥有的股权比例不超过49%(含关联方股权)。这意味着只要在香港或澳门地区有注册子公司的境外金融机构都有条件申请合资公司股东资格。

  细则出台后,谁能够率先获得资格将成为焦点。在这些境外机构中,荷兰银行和美国瑞富集团(REFCO)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荷兰银行权威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早在去年8月底CEPA补充协议签订后,荷兰银行就已经与银河

证券达成协议,准备筹建一个合资的期货公司。而银河证券今年三月份通过收购大连万恒期货公司,将其更名为‘银河期货’。下一步该公司有望与荷兰银行合作”。对于记者的采访,这位权威人士直言不讳,“我们希望能够顺利成为第一家合资期货公司股东”。

  这位人士透露:“此前,荷兰银行与银河证券之间一直在培训和客户发展方面进行合作,虽然细则一直没有出台,但已经做了很多准备。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相关规则,准备在合适的时机向监管部门递交申请”。

  刚刚在纽约

股票交易所上市的全球最大衍生品巨头美国瑞富集团(R E F C O ),也向记者表达了希望成为首家外资股东的想法。REFCO新加坡公司执行副总裁、美国瑞富集团上海代表处首席代表汪炳良告诉记者:“我们一直在关注相关细则的出台,先前和几家期货公司谈过,其中有一家谈得特别好,等细则出来后将探讨如何取得股份的问题”。汪炳良表示,“目前我们正在研究相关细则,积极做申请准备。”

  “空壳”公司难被相中

  港澳机构有望设立合资期货公司的消息,对苦苦等待并希望被外资相中的“空壳”期货公司无疑是一针强心剂。一位通过收购而入主的期货公司董事长向记者透露:“我们现在只有一两个客户了,原先收购就是为了等外资进来以后能够卖个好价钱。说实话,像我们这样的期货公司并不少”。不过,记者获悉,境外机构选择的合作对象主要集中在管理水平较高和人才储备丰富的期货公司,这将彻底打消一些“空壳”公司的卖“壳”念头。

  汪炳良透露:“REFCO在选择合作对象的时候,最重要的不是看期货公司的大小,而是考虑这些公司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事实上,仅靠一两个客户支撑的“空壳”公司显然谈不上有良好的管理水平。

  至于为什么要选择此前曾经被托管的万恒期货,荷兰银行上述人士解释:“我们看中的是银河证券的强大实力和背景,通过与银河证券以及管理层的接触交流,我们发现银河证券人才储备非常充足,对今后的业务发展很有利”。

  台湾知名期货专家、上海中期公司高级顾问方世圣的观点更是一针见血。方世圣说:“外资大多倾向寻找一家资质不错的期货公司合作。否则合资公司成立后需要重新打响知名度,在合作过程中会显得步履艰难”。

  业界对此谨慎乐观

  允许成立合资期货公司,是内地期货业对外开放迈出的第一步。老牌国际金融机构的介入,可以带来先进的管理经验,帮助内地期货公司共同成长,同时也为境内投资者通过合法渠道参与境外交易奠定基础。

  广发期货总经理助理田晓军表示,从长远来看,国内期货业的对外开放势在必行,内地期货公司将体会到来自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大型期货公司可考虑选择香港和澳门作为自身“跨国经营”的“旗舰”,将这两个地区作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桥头堡”,并通过这艘“旗舰”来拉动内地期货公司的整体改革。可以预见,在内地期货公司“走出去”的过程中,香港和澳门将发挥更积极的作用。

  但有不少人士对成立合资公司的前景表现得较为谨慎。方世圣指出,目前内地期货公司有效客户仅为17-18万户,数量并不多。而境外机构进入的主要目的是将来金融期货、期权产品推出后的庞大市场潜力,但这些新产品的推出还是遥遥无期,所以实际上并没有那么乐观。即使有境外机构捷足先登,也会付出一定的代价,因此能否成为市场的赢家是关键。

  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金鹏期货公司董事长常清表示,虽然外资参股有利于提高国内期货公司的管理能力,但这有待于进一步的验证。其难点在于:内地期货经纪业经过10多年下来,只有一年是赢利的,和其他行业相比,期货行业是一个贡献性的行业。外资股东进来之后是以赚钱为目的,所以在合资过程中会产生两对矛盾,即资本追逐利益和为期货市场作贡献的矛盾、外资是选择发展内地期货市场还是将中国的期货引向国际化的矛盾。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