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辨证看待套期保值的亏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2日 09:02 中国经济时报

  编者语:近期三家大型企业在半年报称,在参与套期保值过程中出现了亏损,一石激起千层浪,套期保值成了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词汇,成为媒体争论的焦点。而套期保值作为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套期保值的评价标准不应是期货头寸是否赢利,而应以是否实现了规避风险为目的。特刊出两篇此类文章。

  套期保值报道之一见习记者 刘文元

  事件

  8月10日,香港、上海两地上市的江西铜业发布半年报称,上半年期货投资产生24828万元的亏损。7月21日河南豫光金铅股份有限公司也称,由于在伦敦金属交易所投资铅期货,造成1711万元的亏损。7月14日在香港上市的中盛粮油工业控股有限公司发布半年报称,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参与期货的套期保值产生巨大损失,具体亏损数字将在今年9月底公布。2005年3月份,特变电工年报中称由于参与“期货保值”,公司亏损了4500多万元。2004年

中航油在新加坡市场参与期货交易,亏损了5.5亿美金。而更早一些,97年株洲冶炼厂在伦敦金属交易所作空锌期货,亏损了1.7亿美金。

  套期保值是洪水猛兽吗?

  这么多大型企业参与套期保值出现了亏损,难道套期保值真的是洪水猛兽?回答这个问题,先分析一下这几家企业期货投资亏损的原因。

  江西铜业作为国内最大的铜生产企业,在铜价上涨的过程中,期货头寸出现损失。但另一方面,铜价上涨带来的现货市场的赢利可以对冲期货市场的损失,从而实现利润的平稳增长,这最终让企业收益。江铜中报显示,报告期内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56.9%(具体见套期保值报道之二)。

  豫光金铅的情况与江西铜业类似,都是在正常卖出保值的过程中,因为价格上涨而出现的期货亏损,属于合理的套期保值行为,无可厚非。

  中盛粮油的情况比较特殊,是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滞后的“牺牲品”。中盛粮油作为毛豆油的采购商,在国内没有毛豆油期货合约的情况下,利用芝加哥商品交易所的毛豆油合约进行保值,其本身操作并没有问题,其亏损的原因主要出在一向价格关联度很高的国际国内豆油市场出现了背离。由于美国市场毛豆油持续上涨,而国内毛豆油价格却连续下跌,导致中盛粮油期货现货同时出现亏损。

  一位分析人士说,既然是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即使关联度再高,也会出现一段时期的价格背离的,而就是这暂时的背离让中盛粮油遭受了巨额的损失。中盛粮油悲剧在于在国内没有毛豆油期货合约情况下,企业被迫到并非最佳保值地的国外期货交易所进行套保,最终酿成了巨大的损失。此外,由于国内期货市场规模非常小,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期货品种,无法为种类丰富的大宗商品的对外贸易提供避险工具。

  中航油的期货投资,不应该看成套期保值,而是借套保之名,行投机之实。曾在期货交易所任过理事的中谷集团饲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晓雨对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一些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是挂着套保的羊头卖着投机的狗肉,出现了亏损之后,把责任推在套期保值上,夸大套期保值风险来掩盖自己的问题,再经媒体误导宣传,结果使正常开展套期保值企业都受到影响,也影响了期货市场的声誉。”

  株冶事件很大程度上应该归咎于在套保过程中,企业没有严格的交易制度,对交易员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机制,致使交易员隐瞒真实交易情况,导致企业巨额亏损。这涉及到企业在开展套期保值的过程中如何完善交易制度和风险监控制度问题。

  通过对几家企业期货投资亏损原因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就套期保值本身而言,并非洪水猛兽,在进行正常合理的套期保值过程中,期货头寸出现亏损很正常。正常的套期保值并不可怕,健全的期货市场、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才是保障企业套期保值成功的必要条件。

  价格波动剧烈,企业积极参与套期保值

  尽管存在着对套期保值的种种误解和非议,但是国内套期保值业务的发展还是非常迅速。由于世界经济快速增长,旺盛的需求导致全球商品价格持续大幅度走高,因此国内三家期货交易所的套保头寸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

  上海期货交易所表示,国内有色金属企业尤其是涉铜企业,一直积极参与期铜的套期保值,并且日渐成熟和理性。

  上海期货交易所向中国经济时报独家披露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到期铜期货合约的套期保值交易量较去年同期增长17%,占相对应的期货合约交易量的1.0%。2004年全年申请套期保值额度的企业共51家,其中,原材料生产企业12家,原材料加工企业14家,流通企业24家,其他企业1家。上期所有关人士表示,那些期货交易规则的限仓范围内就能有效开展套期保值交易的规模较小的原材料加工企业,虽然没有申请套期保值交易额度,但实际上也有相当一部分小企业一直利用期铜市场套期保值交易,规避价格波动风险。

  上期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期铜的买入保值交易量同比增210%,期铜的卖出保值交易量同比减10%,期铜的买入保值交易量首次大于卖出保值交易量,卖出买入保值交易量开仓比为0.81,而去年同期的卖出买入保值交易开仓比为2.61。期铜卖出买入比值的变化说明,随着铜价的持续上涨,铜的下游加工企业参与买入保值多了起来,而铜的生产企业,则降低了卖出保值比率,总体上看铜企业的套期保值越来越成熟。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再生资源公司市场研究部经理陈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谁也不能百分之百的看准行情,在这个前提下,即使看涨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一点也不保值,而是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保值比率。”“对我们来说,绝对不买进,就是纯粹的保值。我们是生产铜的企业,进行卖出保值是必须的。”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调查了一些铜加工企业,调查的结果与上期所的消息大体吻合,很多企业都对套期保值有正确的认识,并参与其中。天津电缆厂供应处的王建民经理说:“套期保值对我们某个阶段锁死合同单价是有帮助的,不管价格如何变化,都能够保证合同顺利执行。我们按照原料铜34000元/吨签订电缆销售合同,如果没有买入保值,要是铜价随后涨到40000元了,我们怎么办啊!”

  河北宝丰电缆厂供需处的李海龙也表示,正在考虑对长期合同进行保值。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并非所有的企业对套期保值都有足够的认识,国内很多企业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个工具。记者在对北京周边的一些铜加工企业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还都没有参与套期保值,这其中包括北京重型电缆集团等规模相对较大的企业。记者还发现一些企业对套期保值的误解或者成见也比较深,虽然铜价的持续上涨让他们倍感成本压力,但是仍然没有参与套保的设想。

  江苏远东电缆厂供应处经理杜战芳对本报记者说:“我们没有进行套期保值操作。期货风险太大,大起大落,很不稳定的。”对于原料铜价格的不断上涨,她很无奈:“现在铜价这么涨,我们的压力大啊,利润很薄的,几乎没有利润。”

  应该公正评价套期保值

  一德期货公司总经理王化栋先生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套期保值是企业规避价格风险的重要手段,应该辨证的看待一些企业出现的套期保值亏损。”

  虽然近期的三家企业出现了期货投资亏损,但是不应该就此抹杀套期保值对企业规避风险的作用,尤其是目前全球商品波幅巨大的时候。实际上,国内企业进行的套期保值还远远不够,目前来看,非但不应限制套期保值,反而要大力推动企业参与套期保值。

  爱问(iAsk.com)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