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豆价再次戏弄中国 压榨企业面临高位埋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7日 09:37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记者 李俊 发自上海 6月、7月中国大量进口大豆,国际大豆价格飙升;而市场预计8月、9月中国进口将减少,国际大豆价格却先行快速回落。中国压榨企业,似乎又一次充当了高位埋单的角色。 经过周一的大幅下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期货价格回落到了620美分/蒲
而就在国际大豆价格大起大落这段时间,中国大豆进口连续两个月创了单月进口新高,6月进口267万吨、7月进口286万吨。一般情况下,从美国装船运往中国的时间为30天左右,那么创纪录的单月进口基本上是在国际大豆疯狂拉升的5月中旬至6月下旬点价购买的。 一个尴尬的事实摆在面前,国内大豆进口企业或许又一次沦为高位埋单者。 浙江天马期货分析师告诉记者,6月、7月份中国进口大豆的价格基本上在2900元/吨之上,有的甚至超过3000元。而以目前CBOT大豆期货价折算的大豆进口成本仅在2700~2750元/吨的区间之内。 由于国内下游需求不旺盛,以及目前大豆库存数量庞大,有分析师预测8月、9月中国大豆进口量将大幅减少,预计8月进口200万吨、9月进口150万吨。对于这种预测市场普遍持认可的态度,但令人遗憾的是,当国内企业要减少进口时,国际大豆价格却开始大幅回落,CBOT大豆合约于6月27日开始回落,8月初向下突破,本周一报收612美分/蒲式耳。 国际大豆价格上蹿下跳,看似受天气因素影响。5月中旬至6月下旬美国大豆产区干旱,基金大量持有多单,推升大豆价格的迅速上扬;6月底,美国大豆产区出现少量降雨,基金顺势减持多单,并增持空单,导致价格快速下滑。之后价格又在天气的不确定下,大幅波动,直至最后向下突破。 “天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对大豆价格形成了影响。”大陆期货高严荣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是目前来看,当初基金对天气因素的炒作明显透支。” 上海一家期货公司负责人指出,考虑到6月、7月份中国如此庞大的大豆进口数量,不排除有基金蓄意推高价格,从而使美国大豆卖更高价钱的嫌疑。 美国福四通集团公司(FCStone)亚洲部主任李小悦曾告诉记者,由于中国大豆进口主要通过少数几家国际代理商进行,中国的购买量很容易被国外基金掌握,一旦中国要大量采购时,基金就推高大豆价格;而中国大量采购结束后,大豆价格就开始回落。 这种情况在近年来屡见不鲜,最为严重的一次是2004年初,中国企业在国际大豆价格处于1000美分/蒲式耳的位置大量采购,当采购结束后,大豆价格一路下滑,国内企业承受了巨大亏损。 中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近两年大豆进口量不断增加。据中国海关统计,2003/2004年度进口大豆近1700万吨,而2004/2005年度进口大豆很可能接近并超过2400万吨(距离年度结束还有两个月,目前已进口2115万吨)。在2005/2006年度,根据美国农业部的预测数据,中国将进口2700万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