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十六年高点一蹴而就 铜价暴涨之源非中国因素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16:3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捷 上海报道

  有一个故事说,如果100个人要买车票,而车站只能提供99张,那么只要有人传播了“缺票”这个事实,就会使100个人都拼命买票,甚至造成仅仅1%的车票供应缺口造成100%的票价上涨。

  这个看似颇为荒谬的故事,却在国际铜期货市场上一次又一次的得到证实,伦敦金属交易所(LME)3个月铜期货合约在8月5日一度突破了每吨3600美元的心理关口,创下有史以来期铜的最高价。而制造出这一天价铜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全球1710万吨铜消费总量下,不足10万吨的需求缺口。

  铜价暴涨动力之源

  8月5日,每吨3600美元是历史上铜价的最高峰,路透社称新加坡的分析师认为美元疲软、LME等期货交易所库存见底,以及对铜的强劲需求,特别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市场上的需求推动了铜价不断地上涨。

  更有甚者,国际著名投资银行巴克莱资本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认为,目前铜价并非最高峰,未来甚至有望突破每吨4000美元。克莱资本国际商品研究主管诺利施在香港表达了同样的意思,“我们认为,中国现在的库存正在减少。中国的进口量可能低于需求。”

  这些分析认为,受到需求影响,中国在伦敦的买盘造成了铜价的上涨。

  但实际可能并非如此。

  新加坡分析师表示,日本贸易商认为是投机基金仍然在继续做多伦敦期铜,是市场上最主要的买家。中国最大的有色金属企业之一——五矿集团的一位内部人士也做出了相同的判断。可以说,投机基金在预期铜价上涨的同时,做铜价多头的操作,进而造成了国际铜价的实际上涨。

  中期国际研究人员认为, 2001年底,LME期铜价格从最低每吨1350美元上涨到目前最高的3600美元,在四年不到的时间上涨了近乎三倍,不管有多大的需求缺口存在,都无法令人认同这种暴涨是实际供需的准确反应。

  而从7月1日每吨3200美元以下,快速上涨到3600美元以上,一个月400美元的涨幅与2004年初价格上涨最快的时期相比也毫不逊色。然而,LME圈内经纪商的研究报告依然坚持认为,中国的需求造成了国际铜价的上涨。被举证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中国的货币政策调整造成进口价格的相对下跌,以及中国上半年令人惊讶的GDP增长速度。但是,更权威的一些国际组织的数据却并没有显示所谓强劲的中国需求给全球铜市场造成了多大的冲击。年初智利国有铜业委员会Cochilco预测,2005年,全球铜消费量有望达到1710万吨,同比增长4.2%,而相应的生产增长幅度预测将达到6.9%。

  同样,国际铜业研究组织(ICSG)判断,2005年的全球铜供需缺口将是9.5万吨,比2004年的缺口大幅度降低,该组织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国际铜供给的不断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铜的实际需求增长可能并不像国外投资银行研究报告中阐述的那么强劲。作为行业主管部门——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很多外国机构并不了解中国的需求情况,就下了中国需求增长强劲的结论。“这对中国是很不利的。”

  这位负责人还称,近期国家发改委特别召开了有关会议,准备在全国范围内做出详细的调查,以最终确认中国需求的实际规模。“发改委对此非常重视,我们了解的情况并不是外界说的那样。”但该负责人还表示,在发改委的调查结束前,不方便对外公布有关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伴随着中国铜需求的增长,国际铜需求也开始了大规模的转移。自2000年以来,包括美国、日本在内的西方发达国家,无论是在铜需求的绝对水平,还是在占全球铜消费的比重等方面,都出现了明显下降。根据ICSG的数据,即便是在本轮牛市顶峰铜消费最旺盛的2004年,美国的铜消费量与2000年相比的绝对值也下降了约80万吨,降幅高达24.7%。

  也就是说,与中国需求增长伴生的是西方国家需求的下降,而产生这种伴生下降的原因是全球铜加工企业向中国的转移。因此,中国需求的稳定增长并不能造成全球铜需求的大幅度增长,也不应该造成铜价肆无忌惮的上升。

  中国需求的真实一面

  而中国铜工业中心的数据表明了中国需求实际增长有限。一位该中心的项目经理告诉记者,根据前两年的实际消费数据预测,2005年中国铜的实际需求总量大概在360万吨左右,与GDP增长速度相当。但包括巴克莱资本,麦格理银行在内的国外投资银行的部分报告甚至认为中国的铜消费可能达到390万吨。这位项目经理认为,这个数字是不太现实的。

  而且,根据统计局和海关总署的数据计算,2005年上半年,中国铜的消费总量为185万吨,由于8、9月份是铜的消费淡季,全年消费也就在360万吨左右。而去年中国消费了330万吨,实际消费增长并不算特别强烈。

  通过进一步调查发现,中国目前的铜需求增长,相当程度上也并非中国自身的原因。

  瑞士第一波士顿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认为,中国快速增长的电网建设是中国铜需求增长的主要原因。他预测,中国2005年投入电网建设的资金超过160亿。

  但是一位电力公司高管告诉记者,“尽管电网建设是国家项目,但我们也不是不考虑成本。其中铜的采购是电网成本相当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也在考虑。”

  中国铜发展中心人士分析称,各行业中电力对铜的需求占全部需求的一半左右,即使按照160亿的投资分析,以2004年超过130亿的投资,考虑到价格因素,电力对铜的需求增长也不超过20%,对总体铜需求来说增长不到10%。

  机电设备是铜的另外一个主要需求行业,但是这个行业的生产则受到铜价的影响较大,因而其需求几乎不太可能增长。上海金升实业公司一位人士说,他们一直经营铜的国际贸易,去年以来,由于铜价过高,很多客户纷纷减少了买铜的数量,“他们已经减产,甚至停产。”

  浙江一带相当多的铜管、铜线加工厂商也表示,尽管原材料价格上升,但是他们的产品却无法涨价。“我们的客户主要是一家大的空调厂,空调价格没法上涨,他们就不会支付我们更高的铜管价格,只好降低产量。”

  记者抽样调查的几家企业,都认为这样高的铜价是“很难接受的”,他们的实际消费数量均有下降,下降幅度平均超过10%。

  尽管几家公司的采样不能证明中国对铜的需要在降低,但是国际铜的生产却是实实在在地大幅度上升,前述上海贸易商表示,目前铜的问题其实并不是缺货,而是价格太高了。

  他告诉记者,上海的现货铜还有很大潜力,而且只要国内企业有需求,他们就可以在国际市场上采购到。“关键就是价格太高了。”

  因此,他认为,并不是中国的需求太大,造成了国际市场上严重的供不应求,进而造成国际市场价格的飙升。

  一个老生常谈的说法是,国际投机基金在炒高铜价,从而造成中国的损失。尽管没有足够的证据证实,但是这些投机机构判断中国的需求足够支撑铜价上涨的理由,现在看起来是站不住脚的。


  爱问(iAsk.com)LME 相关网页约342,057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爱问 iAsk.com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