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收购优尼科未果昭示中国应构建石油期货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10日 09:2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见习记者 江光南 发自深圳

  尽管中海油退出收购优尼科一事已尘埃落定,但面对全球能源的短缺危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呼声却与日渐涨。中海油试图并购优尼科不只是企业完善产业链的一个商业行为,透过美国国会的表现,国人看到更多的是横亘在中美利益之间的一道政治壁垒。走出去,并非只是商业逻辑那么简单。

  上海源复企业顾问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中海油事件给我国的能源战略敲响了一个警钟,以前国内很多研究人员认为石油问题可以简单地通过商品市场解决。但这次美国给了我们一个信息:石油不是简单的国际贸易商品,它与国家能源战略、国家安全是牢牢挂钩的,

国际油价实际上双重受制于经济和政治因素。

  有关国际问题观察员认为,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石油进口,如果中国只是在市场上购买,而不参与到增加石油供应的投资,以及不承担相应的责任和风险,石油的价格将无法控制,资源供应国和企业将会一步步提高油价。中国将如何承受石油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

  刘涛认为,既然政治阻挠不可避免,那么有必要寻求国际金融市场的解决途径。目前,国际石油市场有一个很独特的定价机制:石油的现货价格,很大程度上要参照石油的期货价格。尤其是短期的石油价格波动,受国际期货市场的影响很大。因此,构建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很有必要、很急迫。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所副所长张文魁也认为,在寻求国际能源合作中,中国可以更多地利用贸易、期货等市场手段,海外并购并非唯一选择。

  中国国际期货经纪有限公司燃料油事业部经理陆华泉告诉记者:“中国要摆脱被动地受制于国际石油价格上涨的局面,必须做好多方面的工作。首先,从长远来看,并购海外石油供应商是一条途径,但目前面临政治阻挠;其次,可以积极参与国际石油期货市场套保交易,规避价格风险,但制约因素和经济风险较大;第三,真正治本的办法是构建中国石油期货市场,把它打造成一个国际级的石油交易中心和定价中心。”

  陆华泉认为,中国构建石油期货市场具备两个有利条件:第一,中国的地理位置临近中东,有利于石油的交通运输;第二,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可以带来较大的石油期货交易量。交易规模是形成定价权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谈及目前构建国内石油期货市场面临的问题,刘涛也表达了自己的忧虑。早在2001年,他和国内很多能源专家就已呼吁,加快推进石油产品市场进程。但后来突发“

中航油事件”,给成品油期货和
原油期货
的上市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天,这种阴影不仅没有消除,相反还在不断加深。前不久的英国伦敦恐怖事件、伊朗核危机等问题,使得催生国际石油价格急剧变化的因素越来越多。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内石油期货市场将如何与国际接轨?毕竟,石油由于其资源禀赋和现代社会经济、国家战略关系特征,其价格演化具有强烈的国际地缘政治和大国国家战略关联机制,且受国际游资的操纵较大。

  刘涛认为,构建中国期货市场,需要培养国内熟悉和把握石油价格形成机制的人才,引导国内石油期货及衍生投资工具市场的发展和投资。要吸取“中航油事件”的教训,切忌照搬国外石油期货市场的发展模式。否则,国内投资者将容易落入国际投资机构的圈套,不但难以实现开放石油投资市场的战略目的,还可能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

  爱问(iAsk.com)
  石油期货 相关网页约198,000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