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焱彬:推出金融期货需要循序渐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03日 09:06 第一财经日报 | |||||||||
本报见习记者 江光南 发自深圳 日前,围绕人民币汇率改革,关于我国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的讨论屡见报端。伴随着人民币利率、汇率的进一步市场化,中国期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经过上世纪90年代初的粗放经营和随后的改革整顿,今天期货业将如何把握这一机遇,迎接挑战,走出困境?本报记者就此专访了深圳期货同业协会会长管焱彬。
年届六旬的管焱彬先生可谓中国期货业的元老级人物。他经历了中国期货市场的跌宕沉浮。1991年,他参与创立了中国第一家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交易所。1999年他创办金牛期货经纪公司,曾任公司董事长。 《第一财经日报》:请问人民币汇率改革给中国期货业发展带来什么影响? 管焱彬:准确地说,目前大家谈得最多的“人民币升值”应该叫做“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市场化”。 随着汇率、利率的逐步市场化以及联动机制的逐步实现,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必然要求有相应的风险规避工具。由于期货具备套期保值和价格发现的功能,能有效转移或化解金融市场和国际贸易的风险,并进而发现利率价格、外汇价格等,因此,适时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应当提上议事日程,它可以配合和促进人民币汇率改革。 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民币汇率改革给中国期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国内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的研究进展情况如何? 管焱彬:业界对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的呼声一直很高,尤其是广大期货经纪公司,希望借此来繁荣中国期货市场。 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在国外期货市场上属于主流品种,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国内相应的设计、论证工作早已开始,去年已经把推出一些金融期货品种提上议事日程。但由于一些客观原因,使得金融期货品种还处于审慎的论证阶段。 为配合人民币汇率改革,国家外管局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来规避市场风险,比如参与国际外汇市场买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毕竟这种手段还显单一,参与国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还不够,不足以形成人民币汇率的国际话语权和定价权。从长远来看,必须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 《第一财经日报》:目前制约金融期货、期权产品推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管焱彬:这既有内因,也有外因。 内因主要是国内期货市场发育不够成熟。目前,国内期货业的法制建设、品种研究、投资者教育等都较不足,整个行业还处于调整、整顿后的探索发展阶段。而人民币浮动汇率制度也还在探索,浮动范围目前还很小。 外因主要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较短,整个金融服务业的发展都还处于起步阶段,期货市场的发展不可能直线上升。从英美期货市场150多年的历史来看,其发展也是坎坷不平的,必然是一个波浪式、螺旋式的发展进程。金融期货、期权属于金融市场的高端产品,更需要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水平、社会的诚信环境相适应。目前,国内还很缺乏金融期货、期权产品要求的社会文化环境。 因此,推出金融期货、期权必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我们必须在相关的法制建设、诚信建设、品种研究、市场机制等都较成熟的时候,才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否则,又可能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一财经日报》:你认为推出金融期货、期权产品需要的社会文化环境具体是指什么? 管焱彬:这可以用“知识、诚信、财富”六个字来概括。 首先,期货知识需要进一步宣传普及。目前国内金融教育没有把期货作为重点,在金融学教材里只有很小的一部分在简单介绍期货。研究界对期货的研究也很不足,目前的研究以市场行情研究居多,连期货软件开发都做得不够,更谈不上期权定价等基础研究。 其次,市场经济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诚信分为政府诚信、企业诚信和个人诚信三个层面。政府作为市场监管者,应该拿出市场接受的制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应该做到信息透明、操作合法、无欺诈行为;个人作为市场参与者,也需遵守市场规则,诚信投资。 最后,财富是资本市场必须有的东西。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到社会资金有效流动,不造成资源流失,有效发挥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