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铜企套保不应过分依据价格预测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7月28日 03:03 第一财经日报

  张雪峰

  套期保值是指以回避现货风险为目的的期货交易行为,铜加工企业开展套期保值业务,应该判明企业原料风险的来源,针对存在的风险进行相应的期货操作。而目前很多企业不是根据现货经营的风险来进行保值,而是过分依据铜价涨跌的预测来参与市场,无形中陷入了投机交易的误区。

  规避原料价格风险

  铜加工企业的原料风险主要来自于已签订的产品订单(销售的原料)和已采购的原料之间在时间上和数量上不平衡。

  铜加工企业在运营过程中,产品订单和已经采购的铜原料处于平衡状态时,企业通过在现货市场的运营就完全回避了铜价波动的风险,企业就没有必要在期货市场上再进行保值。这时企业的保值叫做现货自然保值,也是最好的一种保值方法。一些规模强大、实力雄厚、产品定价能力强的企业通常就采用这种方法。而对于绝大部分铜加工企业来说,由于受到各种市场因素的影响,在大部分情况下是无法实现自然保值的。特别是在国内市场上,铜原料属于为数不多的处于卖方市场的产品之一,而铜材产品则处于买方市场,铜加工企业处于上游的卖方市场和下游的买方市场的夹缝当中,铜原料的平衡很难通过现货市场实现,企业必须通过期货市场开展套期保值。

  铜加工企业套保种类

  在企业原料的购销平衡过程中,当订单数量大于铜原料的采购数量时,企业需要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保值。例如当企业与下游用户签订合同后,由于生产能力、生产组织等原因没有立即进行原料采购,而是根据生产进度日后分批进行采购原料时,企业在期货市场上就应该进行买入保值。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原料风险在于铜价未来的上涨。

  在企业原料的购销平衡过程中,当订单数量小于铜原料的采购数量时,企业需要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卖出保值。例如企业在尚未签订销售合同的情况下,为了保证生产设备的连续运转,采用预先采购铜原料进行生产,企业需要在期货市场上应该进行卖出保值,等日后签订销售合同确定销售价格时,再进行平仓操作。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原料风险在于铜价未来的下跌。

  在套期保值的过程中,企业的保值方向和保值数量与铜价的高低以及铜价的走势(如果能准确判断出来的话)关系不大,在已经接到下游订单而没有采购的情况下,即使是36700元/吨也需要买进;而在企业出现库存的情况下,即使是33600元/吨也需要进行卖出保值。只有始终严格坚持保值的思路,铜加工企业才能做到真正化解原料市场的风险。

  今年2月中旬,国内铜价上冲至32500元/吨左右,国内市场铜加工材用户由于无法承受铜价上涨的压力,预测未来铜价将要下跌,纷纷减少订单数量,一些铜加工企业被迫停产。在这种情况下,另一部分企业采取了维持生产、占领市场份额的措施,一方面采购原料继续生产,另一方面在期货市场进行卖出保值。随着下游用户的订单恢复,企业后来顺利实现了产品销售,虽然卖出保值在期货市场上产生了亏损,但却回避了原料价格波动的风险,同时也扩大了产品的市场份额,通过套期保值和市场营销的结合,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不代表本报观点,作者为洛阳铜加工集团市场部期货科科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