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股票大涨时期货的诱惑力 主体资金不会转投股市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6月10日 09:13 第一财经日报

  本报记者 李俊 罗文辉 柏亮 发自上海北京

  当记者按照约好的采访时间站在某期货公司老总面前时,他正在聚精会神地看大涨的股市行情。

  上海中期期货公司交易主管黄伟敏告诉记者,本来8日安排了一些打算参与期货的客
户进行培训,但是由于股市大幅反弹,后来真正去参加培训的人比预计的少了很多。显然,这些客户都去看股市行情了。

  从1000点处大涨的股市,吸引了更多其他市场投资者的目光,他们包括期货的中小投资者,也包括期货公司的老总。

  这引起了记者的好奇,是不是很多期货资金转投了股市?现在,银期(银行账户和期货账户)转账和银证(银行账户和证券账户)转账等资金转移方式的采用,为投资者在股票期货两个市场操作提供了便利。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随即对上海和北京的期货公司进行了一番调查。

  “转投股市的客户很少。”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最多的回答。

  浙江新华期货上海营业部副总经理郑忠平告诉记者,该公司多数客户表示,就算股市反弹,也不愿意参与。

  按照参与时间的长短,郑忠平把公司客户分成两类。一类是在2002~2003年就开始参与期货市场的客户。这些人通过两年多的运作,认为期货市场的操作相对来说较为透明,市场也比较公平。他们对股市的反弹无动于衷,在股市和期市中,他们愿意选择后者。

  第二类是2004~2005年进入市场的客户。这部分客户并非公司的“坚定”人群,他们处于对期货市场的了解过程中,在期货市场与股市之间存在一定摇摆,他们中的一部分最近确实将一定资金转移到了股市,但是绝对数量很少。

  一位在今年3月份加入期货市场的投资者告诉记者,8日股市大幅反弹,让他对股市又看到了一点希望,当天他就将期货市场的资金转移了一部分到股市中。3月20日,该投资者在上海一家期货公司开户,投入了10万元,两个月下来,也赚了几千元。“在股市滚了几年了,看到这么大的行情,还是忍不住想再参与一下。”

  但是这样的投资者并不在多数。一位东北的期市参与者告诉记者,他身边炒期货的朋友都没有转移到股票市场来,“(对股市)特别怕,不是一般的怕。一是害怕扩容,二是害怕政策变化快。只要(从股市)出来了的,就都不想回去了。”

  从这两天期货市场各合约持仓情况看,整个市场的持仓总量并没有大幅减少。昨日,豆粕(资讯 论坛)8月、9月合约增仓超过10万手。

  三隆期货北京首席分析师张鸿儒告诉记者,从昨天期货市场的表现看,期市很稳定,没有资金转移的迹象。虽然出台了利好政策,但是人们对股市的预期很低,政策是否稳定难以预见。如果这次股指能够回稳上升,有可能会有部分资金从期货市场转移。在期货市场上,有40%左右的资金是投机资金,但是目前没有转移的迹象。

  毕竟股市才刚反弹两天,这么短的时间很难看出股市后市真正的变化。“股市经常出现这种情况,两三天大涨后就是几个月的下跌,往往参与其中就被套住。”一位姓翁的期货投资者告诉记者,“除非股市发生彻底转变,涨势能够持续,否则我是不会参与的。”

  道通期货北京营业部副总经理韩谊告诉记者,从这几天的交易状况还看不出来(有期货投资者转投股市),期货的交易量也很大,而且燃油、铜(资讯 论坛)都保持高位,需要大量资金支持。虽然这两天有一定的调整,但是主要是技术原因,不是因为资金抽出。由于国内对燃油、金属等大宗产品的需求很大,商品期货易涨难跌。

  他说,从经验上看会有一部分资金流向股市,但不会是主体资金。主要是游离资金,想到股市抄底。市场上存在一些专业的投资团队,他们主要将资金分布在四个板块:股票、期货、债券和实业(房地产等)。债券主要是长期投资,用于保底,而目前房地产受打压,很多资金退出。投资在股票和期货上的资金一般占其投资组合的50%以上。这些资金是哪里有行情就做哪里。如果股市上涨行情难以持久,那么这些游离资金就会获利转移,又回到期货市场。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 】【多种方式看新闻】【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网友装修经验大全
经济适用房之惑
中美中欧贸易争端
变质奶返厂加工
第8届上海电影节
《头文字D》
百对网友新婚靓照
湖南卫视05超级女声
林苏版《绝代双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