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期货 > 期市要闻 > 正文
 

大豆压榨能力过剩定价权旁落 国家发改委预警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13日 11:15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罗捷 上海报道

  日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下称“发改委”)正式对外公布了一份我国大豆(资讯 论坛)压榨行业的公告。公告中称,据中国植物油协会完成的报告显示,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我国的大豆压榨能力严重过剩。

  大豆压榨能力超需求2.6倍

  中国植物油协会秘书长王俊子称,协会是接受发改委和商务部的委托,对国内大中型的大豆压榨企业进行调查,于2005年1月份完成了该项调查报告。

  植物油协会统计了我国大豆主产区和相关地区仍在运营的、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压榨企业,并将我国已建成的日处理大豆 1000吨以上的压榨企业,作为这次统计调查的重点。

  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04年12月31日,全国共有日处理大豆200吨以上的大豆压榨企业169个,总加工能力为日处理大豆23.37万吨,按300个工作日计算,折合年加工能力7010万吨。其中,日处理大豆10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90个,平均日加工能力达2192吨,等于年加工能力5920万吨,占全部大豆压榨能力的84.4%。

  这些压榨企业,分布在19个省、市、自治区。其中,日处理大豆1000吨以上的榨油企业主要分布在辽宁、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和广西等沿海地区。这7个省共有千吨以上产能的大豆压榨企业63个,大豆日处理能力为14.4万吨,占全国千吨以上榨油企业总加工能力的73%。

  在发改委的公告中,植物油协会通过调查认为,2004年国产大豆总量为1800万吨,其中大体上有900多万吨用于榨油;同年进口大豆2023万吨,即2004年我国大豆压榨业的原料供给为2900多万吨,远远低于每年7010万吨的大豆压榨能力。

  从大豆压榨的副产品——豆粕(资讯 论坛)的市场需求量来分析,2004年,我国国内的豆粕消费量预计为2100万吨左右,折合大豆2600多万吨;2004年度我国出口豆粕65.6万吨,折合大豆80多万吨。两项合计,2004年度我国豆粕的市场容量不到2200万吨,约折合大豆2700万吨左右。

  至此植物油协会得出结论,现有大豆压榨能力是豆粕市场实际需求的2.6倍以上,大豆压榨业的年综合平均开工率不足40%。发改委因此发出公告,进行行业预警。

  黑龙江九三油脂有限责任公司的一人士称,这份统计报告从整体上反映了目前大豆压榨行业的现状。近几年,各地一窝蜂式的建设大豆压榨厂,从而造成了中国的产能已经足够应付全球一大半的大豆加工要求。但是由于2004年大豆价格的“超常规”波动,造成了大量中小型压榨企业,甚至包括一些大型企业实际上已经没有能力再进行生产。

  上述人士认为,除了一些肯定要破产、被兼并的企业外,我国实际上具有开工能力的产能也在四五千万吨以上,“国内产能严重过剩的结论是正确的”。

  三大弊端

  在国内大豆压榨产能严重过剩的情况下,发改委认为有必要进行行业预警。接受委托的植物油协会经过统计调查还发现,目前大豆压榨行业存在三大弊端。

  一是产能过剩导致大豆压榨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加大了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

  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由于大豆、豆粕等上下游产品在现货、期货市场同时进行交易,“价格战”已经将超额利润全部剥光。

  大豆压榨企业激烈竞争的结果很大程度上由企业的规模来决定:只有大型企业才能一次性进口一船以上的大豆(一船大豆6万吨左右),从而降低成本,而中小型只能通过代理贸易商进口大豆,成本上的劣势让这些企业基本无利可图,很快沦入破产陷阱。

  这种激烈竞争的后果就是,各个幸存的厂商为了在下一轮的竞争中仍然保持一定的优势,加上进一步扩大产能的冲动,由此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大豆压榨行业在扩大产能和加快破产中徘徊。

  其次,大型大豆压榨企业的布局不尽合理,一港多厂的现象已经在大连、东莞等港口城市出现,更加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和经营风险。

  前述九三油脂的人士称,激烈的竞争使得厂商不得不尽量降低成本,在港口建厂,节省运费。因此,在进口大豆的主要港口,如大连等地,出现多个厂商,从而加剧了竞争。

  该人士认为,这种布局是市场因素造成的,分散布局也不见得更加合理。

  三是大豆压榨企业之间争夺原料,采购分散,缺乏协调对外、统一订货的机制,增加了国内市场的不确定性。

  大豆压榨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使得行业内部很难形成一个有效的集合体。另外,大豆压榨企业多而分散,加上原材料严重依赖进口的格局,因此,其相对于国际市场上的嘉吉、ADM等少数几家超大型大豆供应商来说,在大豆价格上缺乏基本的讨价还价能力。

  前述九三油脂的人士说,从整体上说,中国实际上是大豆进口量最大的国家,国际贸易绝对不可能缺少中国这一贸易对象,但是由于中国各厂商为了降低自己的成本,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纷纷单独与贸易商谈判,最后只能受制于人。

  另外,植物油协会的报告认为,除了三大弊端之外,仍有一些大豆榨油企业技术还不够先进,设备比较落后,大豆压榨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的任务还相当繁重。

  争夺国际定价权

  针对这些问题,发改委表示,“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政策,并在逐步落实。当务之急是要采取措施,避免大豆加工能力的进一步盲目扩张,并要积极探讨业界的联合之路。”

  世华财讯研究期货的一位研究员表示,目前发改委已经不会再批准新的大豆压榨企业立项上马,而且目前的信贷政策也使得很多大豆压榨企业的流动资金紧张,压榨企业目前的“日子很难过”。

  回忆2003年,大豆压榨行业利润颇丰,一位业内人士称,当时压榨一吨大豆最高利润可达1000元,日压榨1000吨,就意味着百万元的进账。正是在高额利润的刺激下,大量投资才涌入这个行业。

  但是,由于当时的产业政策缺乏足够的前瞻性,造成了产能急剧扩大,后果就是产能过剩,造成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大量企业破产倒闭。

  同时,产能的扩张导致大豆的需求量急剧上升,而国内企业严重分散,使得大豆的定价权旁落,高额成本再度促使恶性循环加剧。

  前述九三油脂的人士表示,大豆压榨行业的弊端已经显现,行业洗牌将很快开始。这位负责人最担心的是,政府部门的“联合之路”有可能成为变相的“拉郎配”。他认为,企业之间的兼并重组还应该是一种市场行为,政府控制总产能就可以了。

  另外,这位人士建议,改善现有的大豆进口政策,由一个企业联合组织集中与各大贸易商进行大豆的集体谈判,提高中国企业在大豆定价上的发言权。同时,尽快向国际市场开放大连的大豆期货交易,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定价权上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点击此处查询全部大豆新闻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