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黄大豆二号合约上市 能孕育套利交易机会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2月21日 13:50 证券时报 | |||||||||
永安期货 杨志成 黄大豆(资讯 论坛)2号合约本周三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挂牌上市,为了更好地把握投资机会,我们有必要了解其品种特征,对其上市后的定位和对现有的1号豆合约造成的影响作一个分析。
市场定位与价格定位 从黄大豆2号合约交割质量标准来看,黄大豆2号合约主要定位于榨油用大豆,以出油率作为交割的主要质量标准,转基因大豆和非转基因大豆都可以用于交割。其核心指标为粗脂肪(干基)≥17.0且≤21.0,根据这一标准,国产大豆目前的出油率一般都在16.5%以上,除掉13%水分按干基计算,基本都可以达到18%以上,可以符合交割标准。美国2004/05年度大豆作物的油脂含量平均为18.7%,18年来的平均水平为18.61%。按这一水平计算干基的初脂肪含量可以达到21%以上,按交割标准初脂肪含量达到21%以上可以获得80元/吨的升水。进口大豆除了部分南美大豆外基本上都可以获得80元的升水。其次不完善粒的标准为总量≤20.0,按这一指标,基本大部分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都可以达到标准。 在了解了2号豆的交割质量标准后,可以看到国内的绝大部分大豆都可以达到黄大豆2号的交割标准,2004年中国大豆总使用量预期为3770万吨,其中可供交割的现货量规模达到3000万吨以上,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大豆2号将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品种。同时黄大豆2号合约主要定位于榨油用大豆,采用散装和袋装交割并行,充分考虑了国产大豆和进口大豆不同的流通方式,贴近了现货市场,降低了交割成本,使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充分接轨,充分满足现货市场榨油企业的需要。目前国内大豆70%以上用于榨油,其中60%以上来自于进口,面对国际市场大豆价格的频繁波动,以及买豆和压榨后销售产品的时间差,国内的大豆压榨企业迫切需要转移风险的工具,黄大豆2号合约的上市将满足国内大豆现货企业的主流需要,为其稳定生产和经营活动提供保证。相信黄大豆2号合约上市后,国内的压榨企业将比较主动参如其中,从而推动这个品种的活跃和壮大。 在分析了其市场定位后,对于其上市后的价格定位我们也可以做一个初步的分析。由于国产四等大豆也满足黄大豆2号的交割标准,而国产四等大豆用于黄大豆1号交割要贴水30块/吨,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大豆2号的价格应该要比黄大豆1号要低。同时2号豆的价格是不包括包装费,而1号包括包装费用,这一点2号豆应该比1号豆要低40块。从进口成本来看,目前的进口大豆成本在2850元/吨以上,减掉80元/吨的升水,进口大豆用于交割的成本在2770元/吨,从成本角度来看进口大豆要直接用于黄大豆2号交割是不合算的。综合起来看,后期的黄大豆2号价格在上市后短期内主要还应以国产四等大豆的价格来定位,其价格应该比1号豆低70元左右。随着市场的逐渐活跃,压榨企业介入的增加,黄大豆2号的价格将逐步转向进口大豆和国产大豆价格的综合平衡,根据进口成本和国产大豆成本之间的差异,与黄大豆1号合约之间保持合理的价差。 套利机会更加丰富 黄大豆2号合约的上市,对于现在的大豆品种体系是一个有利的补充,同时对于现有的豆粕(资讯 论坛)品种也是一个有利的促进,以后的大豆豆粕之间的套利机会将更为丰富。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黄大豆2号合约的上市,不可避免的要分流黄大豆1号合约的资金。由于黄大豆1号合约基本都可以用于黄大豆2号合约的交割,同时黄大豆2号合约更贴近目前的现货市场,更好的满足压榨企业的需要,目前参与黄大豆1号的许多大豆压榨企业将逐步转移到黄大豆2号合约上来。随着参入大豆市场现货企业的逐步分化,2号豆的油豆定位和1号大豆的食用豆定位将逐渐清晰明确。从这个角度来看黄大豆2号的上市将对黄大豆1号将造成一定的价格压力,这种压力将是缓慢的渐进式的,随着持仓量的下降,将使黄大豆1号的投机性需求造成的溢价降低。整体来看,黄大豆2号合约的上市,1号和2号之间,大豆和豆粕之间的价差变化关系将为我们提供更多的套利交易关系,同时随着黄大豆2号合约和CBOT大豆交割标准的贴近,后期的CBOT大豆和大连大豆之间的跨市套利交易也将逐步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