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李旭利:真正牛市已经开始 今年不改上涨大趋势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9日 05:49 中国证券报

  

李旭利:真正牛市已经开始今年不改上涨大趋势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稳健配置基金经理 李旭利先生(图片来源:交银施罗德)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访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稳健配置基金经理李旭利

  日前市场在持续走强后又出现了较大震荡,在这种市场环境下该如何挖掘投资机会,最大程度地发挥资金效益,目前正在发行的交银稳健配置基金的基金经理、交银施罗德基金
公司投资总监李旭利畅谈了他的看法。

  真正的牛市已经开始

  李旭利分析,今年总体上涨趋势不会改变。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走势逐步趋于平稳;股改的顺利完成改善了股市的投资环境;政府政策传递了大力支持股市规范发展的信息;通货膨胀预期的影响,会吸引基金、券商、保险公司等大额资金向A股流入;人民币升值也会吸引海外资金的持续涌入;随着未来海外大型上市公司如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银行等的回归A股,都会为A股提供更多优质的可投资对象。

  他认为,在本轮行情中,前期涨幅最大的个股并不是大盘蓝筹股。而这些即将回归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相对良好,未来的市场创新将围绕这些大市值公司展开,大盘蓝筹将会获得估值溢价。这也预示着,真正带动市场上涨的最大力量还没有在本轮行情中完全启动,未来的市场将呈现出结构性牛市的特点,而带领这个牛市的将是这部分上市公司。

  他表示,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政策面的因素,都已经为牛市提供充分的支持。而从指数近来快速突破、成交量大幅放大情况来看,新一轮的牛市即将甚至说已经开始。虽然近来指数上涨较快,但是大部分股票还是处于合理的估值区间。“千金难买牛回头”,在已经形成的大趋势面前,今年的调整只会是短期的、由技术面所引发的,总体上涨的趋势已经难以改变。

  四大行业投资机会明显

  在后市的投资中,李旭利表示,金融、房地产、消费品、商业等行业依然具有良好的投资前景。

  具体来看,宏观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财富的增加使得银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同时目前A股银行业依然处于低估的状态。而消费品、商业、房地产都将是受益于内需扩大的行业,具有持续增长潜力。尤其是房地产,从4月底出台的上调利率政策可以看出,政府此次的宏观调控手段较为温和,主要是抑制部分中心城市的房价过高过快上涨,并没有完全地打压。因此,对于该行业只是将原来的乐观预期略为下调,随着人口的增长城市化的发展,对于房地产的需求也将增大,而且我国地产股估值水平与周边市场相比依然处于较低水平,未来还是具有较好的发展空间。但是,也要密切关注政府对于该行业的宏观调控政策。

  他还表示,目前纸币贬值已经导致了通货膨胀和资产价格上涨,这二者实际上是存在着传导关系的,这从近来黄金价格大幅上涨和有色金属股票走强就可以看出。而对于大部分的老百姓来说,这二者将会导致生活成本的提高和存款的缩水。因此,黄金价格的上涨提醒了在过去长期的低通胀条件下养成储蓄习惯的人们,看看自己的财富是不是正面临着缩水的可能。而在这时,将钱投资于低估的股票市场,其赢利前景在未来两年中都将是较为光明的。

  重视大类资产配置

  对于即将亲自掌舵的交银施罗德稳健配置基金,李旭利介绍说,该产品将充分借鉴交银精选(资讯 净值 论坛)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在选股方面,将继续遵循从外方股东施罗德集团引进的严谨的投研流程,通过品质筛选、多元化价值评估等建立股票备选库,然后对备选股票进行风格分类,利用经济周期理论在不同风格类别的股票之间进行阶段性配置,同时结合优化模型以实现可能高的收益。

  李旭利表示,作为一只配置型基金,交银稳健的特殊之处在于,它比交银精选更强调大类资产配置在投资中的重要性。记者注意到,交银稳健的资产配置比例非常灵活,股票投资比例为35~95%,债券为0~60%。李旭利介绍,灵活的投资比例能够保证基金经理有更大的调仓空间,根据宏观经济和市场的走势灵活调整资产配置,有效规避某个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因此,交银稳健在牛市中可以实现与股票类基金同样的高持股比例,从而通过积极操作追求高回报;而在熊市中,更能通过提高固定收益品种的配置比例,规避股市系统性风险,使基金资产在保值基础上实现增值。这就是交银稳健“牛市求进,熊市谋稳”的特色所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3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