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华基金:敢为天下先 上证基金通为同业开路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05:45 中国证券报 | |||||||||
本报记者 王军 北京报道 第一个推出“上证基金通”产品,第一个引入国际通行分级制度发行货币基金,第一个在业内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005年的银华给我们留下的印象是敢为天下先。因其创新上的突出表现,银华在第三届中国基金业金牛奖的评选中荣获创新奖,同时也因出色的整体业绩被评为金牛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唯一独揽两项大奖的基金公司。
上证基金通为同业开路 “银行系基金出来以后,非银行系基金公司迫切需要在几大行之外产生新的独立的销售渠道,上证基金通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银华总经理尚健回顾当时大背景。 为解决困扰基金公司发展的销售瓶颈的问题,2004年春,银华向交易所和登记结算公司提出建议,利用现有股票交易系统进行基金销售。2005年初,银华与上证所债券基金部联手,着手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经过半年多的努力,“上证基金通”终于得以顺利推出。 业内人士指出,“上证基金通”是基金销售渠道的创新,为开放式基金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使用方,银华在概念形成、系统构架上发挥了作用。”尚健并不愿意刻意宣扬银华的功劳。但很多人认为,在这项开创性的工作中,银华所起的作用是很关键的。作为同业的开路先锋,银华自身并没有得到太多好处。由于开始时系统并不成熟,这一渠道的优势在银华价值核心优选发行时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当时这只基金只发行到2个多亿。 “由于兼容问题和相关各方利益考虑,上证基金通的潜力远未发挥出来。这个平台是一个透明运作的平台,不存在返利等问题引起的渠道偏向推销。它事实上可以成为一个基金超市,对投资者来说很有益处。”银华对自己亲手参与缔造的这个平台充满期待。 引入国际通行分级制度发行货币基金,也是银华的又一次领先之举,自此之后基金市场中一下多了很多分AB级的基金。银华的灵感在于,按照各自不同的法规,国外基金可以区别对待客户,而中国的基金不可以,通过分级有效地实现了针对不同类型客户的区分。 由此,记者回想起尚健年初展望2006时的一段话:“未来基金公司的产品创新之路在于:或者是在产品定位精细的基础上构建完整的产品链,充当全能型的资产管理人;或者专注于某一特定类型的产品研发,使基金公司成为管理该项资产的专家。不论是做全能选手还是专项冠军,产品创新都将成为贯穿于公司发展始终的驱动力。”或许这就是银华创新不甘人后的原因吧。 ISO9001不是作秀 银华是业内首先实现ISO9001认证的公司。督察长凌宇翔很直率地说:“这项工作并不是像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一种作秀,如果要作秀我们不如去找其他基金业的评级机构,那样更有效”。 凌宇翔认为ISO9001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主要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观念的转变。“原来在我们的认识里,也认为ISO9001主要的内容就是标准化管理,事实上,这套系统的核心是让客户满意,以客户为主导”,凌宇翔阐明了这样的观点。对于一个成功的基金公司来说,不仅要有一流的业绩,也要有一流的服务。事实上,客户对于一只基金业绩是排第一还是排第二,敏感度不大,服务才是关键。仅仅靠出新招来吸引客户,这种营销手段是阶段性的。长远的还要靠扎实的客户服务,让客户信任。而ISO9001恰恰有助于实现从产品主导转向客户主导。 其次,标准化模式使得各部门在一个统一的标准下,用同一种语言进行对话。有助于建立一套有责、有序、有效、高效的系统管理体系,提升管理水平和效率。 其三,由此引入外部监督机构。对于基金公司来说,自身的监察,时间长了有可能流于形式。而ISO9001是带有追溯功能的,能够找出问题,从源头加以解决。ISO9001将管理重点从管理结果向管理过程转移,强调过程受控,强调系统优化和总体优化思想,这种管理理念和方法与基金公司现有的以预防和事前、事中控制为主的内控机制不谋而合。 银华以客户为导向的管理、营销思路,在ISO9001认证实施的过程中,清晰地浮现出来了。 实现效率和风险间的平衡 上证基金通、基金分级制度体现的是产品的创新,ISO9001体现的是管理的创新,同样在投资上银华也一样在处处争先,这在2006年头几个月表现更为明显,旗下多只基金净值增长率超过30%。 关于投研体制,尚健也展示了他的新思维,“我们提出要消灭研究员,投研一体化是其中的一个步骤,基金公司是从原来的券商过来的,带着很多卖方思维,事实上基金是买方而不是卖方,并不需要像券商那样设置庞大的研究部门”。 2003年起银华把投资研究部门放在了一起,争取在效率和风险之间实现一种平衡。与此同时,公司引入“分歧”机制,明确决策、运行、支持各业务单元的分工,并在流程的执行中始终保持双向的意见反馈和全程的监控。 银华主管投资的副总石松鹰表示,分歧机制实际上是一种效率对称机制。按照原来的模式,投资总监权力最大,在投资方面一条线管到底,但其实作为投资总监可能他的信息最少,而一线的基金经理拥有的信息更多,但授权却最少。因此,引入分歧机制目的在于实现决策权共享。在分歧出现的时候,把分歧拿出来作开放式的讨论。正如石松鹰所说,投资决策时间长一点不是问题,怕的是乱决策导致最终局面不可收拾。 在他看来,银华投资团队已度过了磨合期,“投资团队在多大程度上平衡好个性与团队之间的关系是个很大的课题,个性与团队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如果团队老是出错,基金经理就会倾向于更多地发挥自己在资产配置方面的授权,组合就会趋向差异。我们的投研团队平时讨论很多,经过三四年的磨合,可以说已找到比较适合彼此个性的方式。” 看来,银华这部赛车已逐渐进入最佳状态。 石松鹰时刻保持着一份危机感:“2005年以来,银华整体投资业绩有所提升,但自下而上的选股是相当容易复制的。况且对于基金来说,考虑太长不行,这样排名会下去,会影响到客户信心;考虑太短也不行,毕竟基金是大资金。如果说我们取得了一些经验的话,那么主要是源于学习、积累、自律。” 不过他说的最多的还是经验教训, “对于股票来说,不知道为何而买,就不知道如何去卖。这方面我们也有教训,2004年上半年,市场很好,我们拿的周期股也很多,业绩也很不错,宏观调控一来,就傻眼了。配置上,要分清哪些股票适合长跑、哪些股票适合短跑,人的思维是有惯性的,不通过纪律的约束是不行的。” “中国好的差的企业就是那么一些,连老百姓也都有一个基本的认同,但明明都知道公司好,却为何没什么人去投资这些公司,归根结底还是一个投资纪律的问题。我们有些基金经常是短跑冠军,但长期的业绩表现却并不好,原因就在于配置上偏离了正确的轨道。” 这份冷静,或许正是驾驭一部赛车所真正需要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