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正文
 

基金可动用资金200亿 悲观定调四季度证券市场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5日 14:28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邹愚 深圳报道

  四季度正被悲观的论调笼罩。

  在大成基金投资部总监助理、宏观策略分析师曹雄飞眼里,2005年三季度是一个充满投机气氛的时期:蓝筹股票不涨反跌,远远跑输大盘;垃圾股、绩差股鸡犬升天,涨幅巨大

  三季度中,与股市密切相关且无法被忽视的大事有两件。

  6月27日,证监会主席尚福林在国务院举行新闻发布会,次日,第二批股改试点公司陆续复牌,但表现不佳,尤其是宝钢股份(资讯 行情 论坛)(600019)和长江电力(资讯 行情 论坛)(600900)走势疲弱,市场大幅快速下跌,短短10个交易日,沪指由1120多点跌至1004点左右。

  但是,7月21日的

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给股市注入了一剂强心针。此后的一个多月中,指数单边上扬,成交量持续放大。8月18日触及1200点之后,指数尾盘放量大跌,单日跌幅达到3.75%,成交量235亿,创2005年新高。

  此后,在股改全面铺开的预期之下,市场投机性进一步增强,各种垃圾股、绩差股大幅上涨,指数跌跌撞撞、振荡上行,一个月上涨100点左右。但是,纯粹政策预期性和投机性行情“好命不长”,9月20日,市场再次开始大幅下跌,与6月底7月初的走势类似,6个交易日下跌100点左右。

  债市方面,三季度债券市场呈现冲高、盘整、再冲高的强势运行特征,10月12日,上证国债指数终于突破109点。债券市场的收益率曲线变动呈现两个特点,中期债整体涨幅较大,而企业债成为市场最为抢眼的品种。

  宝康债券基金经理王旭巍指出,汇率政策改革后,央行近期的主要任务之一是狙击热钱,对市场流动性影响比较大,在低利率、市场流动性充裕的情况下,债市不断冲高。经过三季度的走强后,四季度债券市场是否再度走高不容乐观。

  曹雄飞认为,宏观经济增速趋缓、新增产能开始集中投放、房地产市场需求调控效果初显、企业利润经营状况恶化是中国经济2005年四季度的显著特征。

  四季度影响

股票投资的核心因素有:三季度季报业绩恶化、
股权分置
改革进展和各种传言、再融资和“新老划段”IPO、2006年股市投资的风险和机会等。

  “我们认为四季度的股票市场不确定性非常大,政策面总体偏暖,但是期间有波动,预计总体上将呈现大幅振荡的走势。”

  上市公司整体赢利水平明显下滑将成为股市悲观的主导因素,据联合证券分析,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司占比同比下降了15个百分点,而预减、预亏公司占比同比上升了27个百分点,工业企业(含非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速与亏损额增速对比情况看,从今年2月份起出现了明显的增速下降。

  股改方面,国资委与证监会的分歧一度引起市场恐慌,这两个部门的协调以及各种传言都将对市场产生影响。

  曹雄飞认为,未来一段时间可以看清楚的机会主要在于主题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乎意料反弹导致的某些周期类股票反弹。建议关注的主题包括:资产重估、网络再造、十一五规划等,关注的行业包括:金融、地产、消费品、商业零售、交通运输、自然资源和垄断资源、汽车制造等。

  广发证券的分析报告则指出,随着投资将继续减速,上游热点行业盈利周期向下拐点已然清晰。由于投资将进一步减速,上游生产资料部门包括钢铁、石化、煤炭等行业基本上已过周期顶部,业绩下滑风险增大。目前,市场总体在期待汽车、电解铝、工程机械、水泥等处于周期低谷中的行业出现复苏。报告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这些行业盈利周期上升的拐点还不明朗,并建议重点关注能够稳健增长的行业,具体包括基础设施中的水务、高速公路;制造业中的港口机械、军用电子器件、钾肥、葡萄酒等6个行业。

  流动性不足仍然是限制股市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曹雄飞认为,由于“宽货币、紧信贷”局面不变,企业资金依然十分紧张,所谓的流动性充裕,主要体现在银行间市场,银行间市场与股市之间并无流通,通道已经被割断,出现旱涝不均的局面。至于基金的仓位几乎都在70%左右,手头可用资金乐观估计也就10%,即使按照基金总体规模2000亿来计算,可用资金也才200亿。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7,49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