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声音 > 正文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非理性行为的揭示与克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15日 09:00 证券时报

  在现实经济中,传统金融理论会遇到无法进行分析解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在投资领域,而行为金融学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解释——非理性行为的揭示与克服

  □上投摩根富林明基金管理公司

  行为金融学的缘起及概念

  现实投资中,人们经常会抱着自己的股票“恋恋不舍”,总觉得自己的判断是无比正确的;或者就是在亏损时不忍“割肉”,导致大量资金套牢股市,盈利时不懂得及时了结,反而从赢家变成了输家;还有更多地就是盲目跟风,追涨杀跌,在毫无意识之中被市场无声淘汰。

  其实这一切行为的背后原因都可以从理论中找到解释,这就是行为金融学。行为金融学是应用心理学、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和研究金融行为和现象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其基本的研究主题:一是市场并非有效,主要探讨金融噪声理论以及行为金融学意义上的资产组合和定价问题;二是投资者并不具有完全理性,而只具有有限理性,主要探讨现实世界中的投资者会发生的各种认知和偏差问题。

  在现实经济中,传统金融理论会遇到无法进行分析解释的经济现象,尤其是在投资领域,而行为金融学可以对这些现象进行分析解释,从而越来越受到当前人们的重视。

  行为金融学的现实验证

  从市场层面上,行为金融学在挑战传统金融理论的过程中取得过辉煌的胜利。2000年,行为金融学家美国耶鲁大学的罗伯特·希勒教授出版了《非理性繁荣》一书,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对美国股市的泡沫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股市是“一场非理性的、自我驱动的、自我膨胀的泡沫”,指出美国股市存在巨大泡沫。该书出版一个月后,纳斯达克指数由5000多点跌至3000多点。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在现实中,投资者由于不完全理性化,从而会在投资过程中出现人为的判断选择错误。行为金融学对这类非理性行为作了说明。调查显示,散户在第一年的时候往往频繁交易,但是他们卖出的

股票却往往比他们买进的股票表现要好;在股票市场上投资者还显示出很强的跟风行为,即“羊群效应”。

  不仅散户如此,即便是最优秀的基金经理也会有判断错误的时候,选股的错误、对行情走势的判断失误,使得其投资有成功自然亦有失败。事实证明,基金经理同样存在人性弱点,并非像人们所想的那样料事如神。

  行为金融学揭示的羊群现象在我国基金的资产配置上也是存在着的。业内人士(海通

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袁克、陈浩)曾对1999年到2003年的证券投资基金季度数据运用LSV方法做过实证检验,得出结论是在中国股票市场以投资基金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羊群行为”,且存在如下特点:第一,投资基金在卖出股票时的羊群行为要强于买入股票时的羊群行为;第二,基金在交易历史收益率好的股票时,其羊群行为程度要重于交易历史收益率差的股票。第三,随着股票流通股规模的变小,基金间的羊群行为程度呈上升趋势。

  数量投资应运而生

  那么,怎样克服人性弱点,来改变投资领域中这些情况呢?最容易想到的是被动投资概念,比如说指数化投资,由于其完全追踪指数,而非人为操纵选股,故而可以避免人类的非理性行为影响。但很快人们也会发现指数化投资的缺陷,它往往要求市场有一定的成熟度,有较稳定的发展趋势。这在不完全成熟的市场,比如当前的中国市场中,往往达不到很好的效果。

  于是人们开始寻求更新的投资理念,希望运用新的投资技术来克服人性弱点。数量化投资组合就是这样一种被海外证券机构频频采用的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国内投资者接受。数量化投资组合是在经过一系列数量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选股模型来初步选择值得投资的股票。其优势在于,新的投资理念的支持,对市场大范围的股票进行合理的量化处理,能够有效地降低非系统性风险,适合大资金的运作,并且在海外已经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目前,这一数量化的投资组合方法,已引起了基金等国内一批机构投资者的兴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7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