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月秋 基金托管拓荒人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4月25日 07:41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周文亮 四月的北京,新芽吐绿,春意浓浓。 位于西长安街中国工商银行总行的大楼里,很有中国味的一排翠竹,舒展着节节向上的新枝。在记者看来,这很能体现当下中国最大银行的勃勃生机。位于大楼七层,该行资产
日前,这位中国最大托管银行的资产托管部门负责人,在工行办公室接受了记者专访。有过7年教师经历的周向记者娓娓道来,丝丝入理,专业深刻地讲解基金托管之道,也阐析其从事托管工作的满腔热情。 “真喜欢这项工作” 2002年工行托管的资产才200多亿,如今托管资产已达1600多亿,这种增长速度,无疑会让人倍感欣慰 周说话直率,特别干练。他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一工作的热爱,“我真喜欢这项工作”。他告诉记者,因为从事基金托管工作,所以跟资本市场有了如此密切的接触。虽然工作上有很大压力,但新产品不断推出,业务不断壮大,学习新业务,汲取新知识,做过7年教师的他,对这项工作产生了不一般的兴趣。 作为恢复高考后较早的大学生,周月秋1979年进入湖南财经学院学习,1983年毕业时走上讲台,在河南银行学校从事货币金融学的教学工作。他坦言,那时候的银行理论还很传统,直到1985年开始涉足西方经济学领域,发现自己对西方经济学有着浓厚兴趣。“当然,并不是对西方经济学的兴趣本身,而是新的知识领域一打开,觉得视野开阔了,心态开放了。”周月秋说,教师生涯锻炼了逻辑思维,更培养了对新知识的追求欲。 据悉,他是1993年从陕财取得博士学位以后来到工总行的,2002年到的托管部。“那时工商银行托管资产才200多亿,现在托管资产已经1600多亿,这种增长速度,无疑会给人一种欣慰的感觉。”周坦言他的幸运与部门成绩。 屡创基金托管“第一” 托管业务是在幕后,所做的工作一般不为投资者了解,但却是基金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的确,周及他的部门取得的成就很令业界羡慕与钦佩。他说,资产托管对中国来说,是个舶来品,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最早办理这项业务时,国内对于基金托管的概念还很陌生。短短7年时间,托管已经成为一个创新强、极为活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其被接受程度当然也高了很多,业务领域也远远超出了基金行业。 周月秋欣慰地告诉记者,工商银行开创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的诸多第一:第一只基金、第一只保本基金、第一只LOF基金、第一只ETF基金、第一个货币基金等诸多第一,都是由工商银行协力推出的。 托管工作身处幕后,但记者第一次知道,这些“基金第一”也需要托管银行在幕后做很多很细的工作。周月秋说,新产品推出前,有许多估值原则、核算办法、业务处理流程等需要与登记公司、基金公司、监管部门达成共识,一方面要符合业务规则,另一方面要花很多精力进行数据调整与程序设计、系统开发与测试。周月秋认为,托管业务是在幕后,所做的工作一般不为投资者了解,但记者走进中国最大托管银行的托管部,才深切感受到这里是基金业健康运行不可或缺的一环,是基金业的一个大功臣。 周月秋说,1998年3月开始的时候,条件和现在当然不可同日而语,整个部门只有 10来个人,在翠微路老办公楼附近的恩济花园租了几间办公室,那就是工行最早的托管部了。 现在,工行托管部已有50多号人,托管的资产超过1600亿元,托管基金超过40只,为工行累计创造托管费收入超过5亿元。 从证券投资基金托管起步,现在工行的托管资产包括了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QFII及其它各类资产,周月秋说,工行托管的资产种类已经是琳琅满目了。 因为工行的托管业绩,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先后被《亚洲货币》和《环球托管》等国际专业媒体评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最大感受 “责任重大” 基金净值天天见报,托管业务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基金投资者对托管银行的信任 周月秋说,2002年初,他从总行资金部调任托管部,负责资产托管业务,那时国内开放式基金刚开始试点,他如履薄冰,倍感责任之大。他说,基金净值天天见报,托管业务不允许有任何错误,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广大基金投资者对托管银行的信任。 “对员工来说,知识上可以有不足,内部协调上可以有磨合,但涉及对外的业务上不允许有任何错误”,他郑重地向记者讲述他的管理观。他介绍,他的同事现在一个人大约负责3-4只基金的估值、核算等工作,7年了,工行没有出错。为有一支高素质的基金托管队伍,他感到满意,也很欣慰。 其实,周说,托管其他机构者的资产也一样,同样不允许有半点错误,责任意识重,这是托管岗位最深的感受。 在记者面前,周月秋再三说,“我真感激这支精干的队伍”。他介绍,由于业务发展很快,尽管人员补充工作一直没有放松,但工行托管部的同事们经常加班加点,晚上7、8点下班再平常不过了。特别是市场在变化,产品在创新,新的业务处理对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行里技术部门人员、数据中心、测试中心都给予了很大的帮助,这也是工行做好托管工作的重要基础,但更新、升级系统的新需求源源不断,工作量很大。 “基金制度创新很快,如最近货币市场基金核算出台新规,就需要系统与人员迅速调整过来,跟上新的核算办法要求。”周月秋说,其实,产品创新、计算方法、核算原则、估值原则、监督方法、费率结构等,每一项创新,都是对业务人员的一次洗礼,因为基金的每一项创新,都需要托管跟上去,因为最后的基金净值需要托管银行核准。 的确,工行托管部门的这些创新工作,不为一般人所了解。 “有竞争是好事” 尽管新的银行加入到托管队伍,对工行现在3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影响,但还是很欢迎其它银行加入到托管这个新业务中来,竞争者多了,只会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 托管业务是个典型的有规模才有效益的业务。“现在许多中等规模的商业银行都加入到托管银行系列中来,我们也有了比较多的交流同行,这肯定是一个好事,是有利于托管业发展的好现象。”周月秋说。 周坚称,尽管新的银行加入到托管队伍,对工行现在30%以上的市场份额有影响,但他还是很欢迎其它银行加入到托管这个新业务中来,竞争者多了,只会促进该项业务的发展,因为这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业务,不会因为竞争主体多了,而使工行托管业务产生剧烈变化。国际经验表明,资产托管原本是一个有非常好增长空间的业务,我国企业年金、保险养老体制的改革正在推进,因此,托管业务的增长是不用怀疑的。他介绍,美国道富银行、纽约银行的托管资产在9万亿美元左右,这些银行已是专业托管银行,其主要的人员和系统都与托管业务有关,或者说主业是在做托管。 他说,“我们肯定希望在这个行业有一个好的业务表现”。竞争是好事,工商银行会用积极态度去竞争,工行这个业务做得最早,积累了一些经验和人才,这是技术密集与知识密集型行业,人才队伍非常重要,周月秋对记者说。他还认为,工行拥有一个完全知识产权的最先进系统,能够根据业务规则,在最短时间里,最优地做好基金托管服务。如货币市场基金3月底出新规,要求4月1号之前按新规托管,这就要求在此之前调整好程序,这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挑战。工商银行就可以利用自身的技术力量,按时实现系统的升级。至于各类新的托管业务,如信托、证券公司委托理财等,不同的托管业务,可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规则,托管银行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全面的稽核监督,这些工商银行相对具有较多经验,周认为。 “当然,工行托管部背靠工行,中国最大银行的最大客户群体与技术系统、网络系统,能获得强大的后盾支持。”他对托管竞争很有自信。 最后,周月秋向记者说,“在中国,托管现在还只是一个银行业务,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这个业务将向托管行业发展,将会涵盖绩效评价、风险评价等更多内容”。将来,市场发展到相当程度,托管领域会延伸更广,目前才刚开始,周对资产托管这么乐观。 个人简历 ◆周月秋,男,42岁,经济学博士,研究员职称。曾在河南银行学校任教,1993年进入中国工商银行工作,历任资金计划部副处长、处长,合肥市分行副行长,资金营运部副总经理,现任中国工商银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 主要业绩 基金托管独占鳌头 ◆1998年中国工商银行为国内最早办理基金托管业务。经过7年发展,托管的资产超过1600亿元,托管基金超过40只,现占有全国超过30%以上的市场份额,为工行累计创造托管费收入超过5亿元。除托管证券投资基金,现在工行的托管资产还包括了保险资金、企业年金和QFII及其它各类资产。 ◆工商银行开创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托管的诸多第一:该行托管了第一只基金、第一只保本基金、第一只LOF基金、第一只ETF基金、第一个货币基金等,开拓和创新了中国基金业的诸多新产品。2004年,中国工商银行先后被《亚洲货币》和《环球托管》等国际专业媒体评为“中国最佳托管银行”。 ◎ 名词解释 基金托管 ◆基金托管是根据基金契约,由有资格的托管银行负责资产保管、基金资产的估值、核算,并监督基金管理人投资行为的制度设计。作为托管银行,其一大职能是保护基金持有人的权益,这是托管制度设计的初衷,也是投资者对银行的一种信用延伸。 ◆一般地,托管业务的技术要求高,一是技术投入,包括硬软件系统,这是一个技术服务型为主的业务,因为基金净值每天对公众公布,绝对不允许出错。二是基金创新多,托管业务人才素质与知识要求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