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货币基金度过最艰难时刻 规模进入阶段性稳定期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3日 00:0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货币基金度过最艰难时刻规模进入阶段性稳定期

随着中行IPO的结束,货币基金已度过了最艰难时刻(资料图 图片来源:上海证券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麦佳

  一些业内人士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随着中行IPO的结束,货币基金已度过了最艰难时刻,其规模可能趋于阶段性稳定。

  赎回情况引人关注

  “光备战中行IPO机构投资者网下配售的这段时间,货币基金整体规模出现了一定的缩水。”一家基金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几天来,应对即将开始的一般投资者的网上配售,货币基金规模缩水仍无法避免。“管理层对近期货币基金赎回的情况非常重视,不断地向基金公司发各种事项明确函与统计数据工作。”

  “

货币基金的规模可能趋于阶段性稳定的局面,好也好不到哪去,差也差不到哪去。之后的IPO规模不会这么大,可以说货币基金算是度过了有史以来最艰难的时刻,这也可以称作是机构赎回意愿开始动摇、僵持的初期阶段。”上述人士表示。

  从近半个月所有货币基金收益率趋势来看,大多数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呈现19日前稳步下降、本周略有回升的走势。

  “中工国际(资讯 行情 论坛)上市首日被暴炒,说明新股的赚钱效应很强,机构资金仍然乐意去申购,因此,对于那些资金尚且充裕的机构,在接下来的IPO过程中,还是会大进大出。考虑到新股中签仍然是个小概率事件,会有一部分资金冷静下来,很少出动。对于起稳定规模作用的散户投资者,货币基金目前收益率上升也会把他们从小概率事件吸引回来。在申购新股慢慢回归理性的过程中,货币基金面临的流动性挑战会缓解很多。”一位基金经理说。

  比较基准降低

  在IPO环境下的货币基金,流动性和收益率成为不可兼顾的目标。产品“同质化”并不妨碍货币基金在基金公司整体管理目标上的“差异化”。

  在基金管理公司中,一些公司即使其货币基金收益率垫底,还是严格按照现金管理工具的定位来运作货币基金;而有些公司为了持续营销、追求排名等因素刻意将收益率做高,不可避免增大了货币基金运作风险。

  “攀比收益率,这在最初的货币基金产品设计时就埋下了隐患。所有的货币基金作产品设计时,业绩比较基准都是参照最初的几个产品作设计。”一位基金经理说。

  据了解,从有货币基金伊始,其业绩比较基准就参照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1.80%,“即使底线是1.80%,基金公司仍在攀比收益,纷纷做到2.5%以上。如果制止这种攀比行为,又怕基金发不出去,管理层也很无奈。”该基金经理如是说。

  据基金公司人士透露,在之前一些货币基金方案上报中,有些基金公司曾将这一业绩比较基准更改为半年期定期

存款利率(税后)(目前半年定期存款利率为2.07%,税后收益率为1.656%),而这些方案都没获管理层批准。

  但是,情况在改观。最近发行的一些货币基金中,管理层批准同意将货币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降为半年期定期存款税后利率,如正在发行的申万巴黎货币基金等。“这也说明管理层目前有意引导货币基金发展方向,使过于重视收益率的发展方向转向更注意流动性风险的控制。”一位基金经理说。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38,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