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 > 正文
 

振荡行情选基金稳字当头 是否该选择平衡型基金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30日 05:39 中国证券报

  

振荡行情选基金稳字当头是否该选择平衡型基金

《好困惑》作者:万永(图片来源:中国证券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本报记者 余喆 北京报道

  “去年底我买了易方达策略成长和广发小盘(资讯 净值 论坛)成长两只基金,正好赶上今年的井喷行情,收益非常可观。不过我看最近大盘正在调整,基金业绩也有波动,我是不是应该落袋为安,转向比较稳健的平衡型基金?”记者的朋友前几天问了这样一个问题,估计很多投资者都会有类似的疑问:暴涨行情已经结束,振荡市中该怎样投资基金呢?

  该选平衡型基金么?

  从理论上讲,牛市中股票仓位重的基金会比仓位轻的基金更容易踏准行情。因此,观察上半年开放式基金的业绩可以发现,以广发小盘成长为代表的股票型基金最高曾为投资者带来80%的收益,而按规定需要配置部分债券仓位的平衡型基金收益率就要逊色一些。

  而在目前大盘在千六附近反复振荡,消化前期获利筹码的行情中,股票仓位重的基金自然会随着大盘的起落,净值表现有所反复。而一些前期在股票型基金上获利丰厚的投资者希望落袋为安,转向业绩相对稳健的平衡型基金,这样的想法也是有道理的。

  对此,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王群航却认为,这一思路理论上虽然正确,但实际操作起来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种判断能否成立,关键要看所选基金能否踏准行情。”他认为,虽然按照基金契约,平衡型基金应该随着行情变化及时调整股债配置比例。但一方面受制于业绩考核压力,很多平衡型基金的基金经理害怕踏空,还是在允许范围内持有较高的股票仓位;另一方面,一些基金经理大幅度调整配置比例会受到投资管理委员会的制约,并不能及时作出反应。这样,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认为平衡型基金受股市波动的影响都比股票型基金小。

  翁嘉铭也有类似看法,他认为中长期来看股市还会走出上扬行情,一旦拉升平衡型基金需要首先作出调整股债比例的判断,然后才是具体股票品种的调整,反应上必然比股票型基金要慢,对基金经理操作能力的要求也更高。

  因此,希望落袋为安的投资者最好自己对股市后市先做一个判断,并结合自己的风险偏好进行决策。如果认为大盘中长期仍然看好,自己也可以承受市场短期调整带来的净值波动,那么不妨继续持有股票型基金;如果想做波段操作,等调整到位再重新入市,可以选择不收申购费的货币市场基金。而对于那些风险偏好中等的投资者,像易方达平稳增长这样的持续优胜基金是不管牛市熊市都可以长期持有的品种。

  另外,赎回再申购的操作最多需要2%的手续费成本,也就是说新基金至少要获利2%才不亏本。因此,投资者最好选择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的平衡型基金,以享受相应的手续费优惠。

  债券思路买封闭式基金

  对于希望获得稳定收益的投资者来说,近期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值得关注,但需要投资者具有足够的耐性。

  “早就听说封闭式基金具有极大的无风险套利空间,可我年初买了,到现在收益率也不高啊,还错过了不少大牛股。”一位投资者提起封闭式基金就来气。

  对此财富证券基金研究员皮辉娟解释到:“一般来说,封闭式基金在牛市中盈利能力要弱于大盘,在熊市中抗风险能力要强于大盘。”她认为,因为没有应对赎回的压力,封闭式基金在牛熊市中持仓比例变化幅度不大,长期价值投资理念下封闭式基金缺乏积极的投资策略,在市场变化来临时调仓速度较慢,因而无法在牛市中引领市场,而只能相对被动分享牛市中的自然净值增长。

  另一方面,一些将于今明两年到期的封闭式基金已经开始做清盘和转开放的两手准备。观察基金一季报可以发现,最先到期的基金兴业(资讯 行情 论坛)股票仓位已经很低,而且其中很大部分为可能被回购的股票,表现出很大的债券化倾向。

  正是由于这样的原因,封闭式基金在二级市场上表现疲软,并没有出现加速向净值回归的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封闭式基金的套利空间已经消失,若投资者持有即将到期的封闭式基金熬到到期,仍然可以获得相应的收益率。实际上,随着近期到期的封闭式基金表现出债券化的倾向,投资者也应以债券化思路来进行投资者。这部分套利机会对于那些上半年大赚,下半年准备稳字当头的投资者仍是具有吸引力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0,3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