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频换东家为哪般 业务拓展将受一定影响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1日 07:55 中国证券报 |
本报记者 齐轶 北京报道 中国基金业正进入成长期的一个蜕变阶段。近期,多家基金管理公司“扎堆”变换股东,两个月间一些有影响的基金公司相继暴出“改名换姓”新闻,这在以往并不多见。 股权变换城头旗 虽然有媒体报道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董事长王东明否认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的关系,但来自多方面的信息表明,中信收购华夏基金事宜仍在操作过程中,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的整合并非“空穴来风”。 此外,博时基金在大股东金信信托退出之后会有谁入主成为市场猜测的一大焦点。有说法称,建银投资和招商证券是入主博时的有力竞争者。 银华基金将引入外方股东也吸引了业内人士的目光。据称,引资对象为一家资产管理规模较大的美国资产管理公司,有关谈判已进入比较关键的时期。天同基金则直接发布公告表示,因为股东变换而改名为“万家基金”。 并购潮之源 业内专家指出,近期基金行业出现的股权变动潮是中国金融业变革时代的必然结果。 基金公司作为1998年金融分业经营的背景下诞生的新兴投资机构,其最初的股东要求为具备一定资质的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经过7、8年的快速发展,如今基金业所处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随着金融业对外资开放逐渐深入,合资基金公司现已占基金公司总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湘财荷银等几家基金公司的外方股东持股达到49%的上限。外资出于控股的目的,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还将不断增加持股比例。 此外,国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趋势日益明显,旨在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的金融集团正在不断构建自己的混业平台。 工行、交行、建行均已成立自己的基金公司,预计今年还将有几家银行系基金公司诞生。此外,保险机构设立基金公司也有望今年破题。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基金公司原有的股东——证券公司和信托公司,不少因自身图谋摆脱困境或有强烈的兑现冲动,或是被迫出场。在监管部门对两类机构加大清理整顿、化解危机力度的局面下,基金公司的原有股权结构便“风云变幻”。 业内人士分析,随着大金融集团的不断进入,整个基金行业的实力也将不断提升,基金业面临的竞争压力也会不断加大。 业务拓展将受影响 股权变动往往带来公司人事的变动。对单个公司而言,这势必导致业务发展的延缓。 “一个连位置都不确定的经营者,很难想像他会考虑一些涉及公司战略发展的东西。”一家基金公司的高管表示。 然而,目前整个基金业仍处于一个需要不断拓展经营范围的关键时期,部分“开山辟路”的工作难免要落在一些行业龙头身上。“如果一些大公司因股权变动而导致业务拓展迟缓,这对基金行业的发展显然不利。”一位研究基金的券商研究员表示。 一家基金公司的老总对这一情形也表示担忧。他指出,基金业在金融产业中的定位还不是很明确。如果独立帐户和专户理财业务创新发展过慢,将严重影响基金公司对该业务经验的积累,在业务范围“跑马圈地”的竞争中,基金业将处于不利地位。“券商在专户理财中积累一定的经验后,可能重新划分业务范围,基金公司有可能仅被定义为公募产品的管理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