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新基金:成长与分红并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20日 03:57 每日经济新闻

  祁和忠

  近日,《每日经济新闻》调查发现,春节前后发行的两只新基金与众多老基金,在投资理念上明显不同。新基金将社会道德与社会责任摆在一个重要位置,不再片面追求短期的商业利益,为持有人实现更稳定的长期收益。

  中银增长基金:着力可持续增长

  中银国际基金公司认为,在过去的20年中,可持续增长的投资迅速发展,成为许多养老基金、慈善基金、基金会等机构投资者选择的投资工具。

  据统计,美国运用可持续增长投资方法的基金资产超过2.14万亿美元,每9美元的专业管理资产中就有1美元使用可持续增长投资的方法。在投资流程中,可持续增长投资除了公司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等传统投资中均考察的因素外,还将公司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作为投资决策的关键因素,通过投资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公司,促进社会和环境的良性发展。

  中银增长基金经理伍军表示,认同可持续增长投资的投资者,应是该基金最为看重的目标客户。具备较强增长能力的公司,往往业务有较大的扩张空间,盈利能力也较强。

  光大保德信:偏爱高分红

  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正在发行中的红利基金,也举起高分红的大旗,寻找高分红类股票及其他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为基金资产获取稳定的当期收益和长期增值。

  从表面上看,高分红与可持续增长是两个有点对立的理念。事实上,它们是驱动中国股市健康发展的两个轮子。分红是对投资者进行回报的一种具体表现方式,也是对中国股市过去重融资、轻回报的一种否定。

  光大保德信公司表示,高分红类股票为投资者带来合理增值,又有着较好的风险抵抗能力,特别适合少承担风险又不放弃股票市场较高收益的投资者。A股市场随着股改的推进,红利税的减免,高分红的股票已从5年前的196只上升至498只,流通市值由1958亿元增至5880亿元。

  银河证券高级分析师王群航认为,去年下半年,光大保德信公司第二任总经理傅德修走马上任,对该公司投研团队作了重大调整,旗下基金在最近的行情中已表现出良好业绩。

  信诚基金:牵手投连险

  由中信集团和英国保诚集团联合成立的信诚基金,也将发行首只新基金。英国保诚集团基金管理业务亚洲区董事、执行总裁孙逸杰认为,寿险和基金是财富管理业务的两大支柱,总是紧密相连,信诚基金与信诚人寿未来将合作开发投连险产品。

  以保诚在全球的经验看,保险与基金结合的优势在于,保险公司可以专心于开发和管理传统保险业务,把所有涉及投资部分都交给基金公司进行开发设计,资产配置和客户服务。

  目前,投连险业务是保诚集团的重要业务模式,近年来发展尤其迅速。2001年仅占保诚全球保险资产不到一成,去年已发展至七成。在中国内地,投连险的发展势头同样迅猛。随着今年新生命表的正式实施,保险市场费率逐步自由化,投连险产品所固有的内在调节机制,将使其有别于传统寿险产品,进一步凸显其投资价值。

  优选红利基金

  随着2005年年报的陆续公布,上市公司究竟给投资者多大回报,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分红更能真实地反映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给予投资者实实在在的回报。在此背景下,投资者可借助红利基金分享红利。

  从市场上现有的红利基金看,中信红利精选基金就是在市场低迷的时候,通过分红来获取稳定的投资回报,而在市场好转的时,则以股价利差获得收益。红利基金的净值表现还有赖于投资品种的市场股价走势,这依旧是基金能否投资顺利的根本保障。

  就追求成长速度而言,红利基金很难成为市场上净值增长率最快的品种,但是就稳定性的安全性来看,红利基金是比较理想的品种,因为具有较高分红能力的上市公司,送出的真金白银,表明具有真实的盈利能力,此类上市公司必然有相当的实力,一般是属于稳健成长类型的公司。投资此类上市公司的红利基金,净值表现也不会太差。

  红利基金适合那些追求长期稳健的投资者。不过,我国的股票市场还不成熟,股价对上市公司送红利的反应并不突出,对送股的个股反应更强烈。因此,对红利基金也不应有太高期待。当然,在同等的条件下,还应选择那些基金公司实力强,规模大的红利基金。就目前而言,还是应以平和的心态参与此类基金,并注重波段的操作。王剑 国盛证券

  

新基金:成长与分红并重

部分分红基金上周一览(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25,40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