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基金专家王群航专栏 > 正文
 

中外合资基金鲜有创新之举 外延扩展内涵收缩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2月13日 12:00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成立家数所占比例仍较高,但资产规模却未同步增加

  作者:王群航/文

  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成为发展主流

  截止到2005年末,中国基金市场已经有49家基金公司。2005年,国内新成立了4家基金公司,即汇添富基金管理公司、工银瑞信基金管理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建信基金管理公司。与前几年的新公司设立情况相比,2005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数量已经明显放缓,并且是基金市场规范发展后成立新公司较少的年份之一。

  2005年新成立的基金公司以中外合资基金公司为主。上述4家新的基金公司当中,汇添富是唯一的一家内资基金公司。截至2005年12月31日,市场上已有18家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占已成立基金公司数量的36.73%。

  目前,中国基金市场上有一种盲目崇拜国外投资管理机构的现象,设立新的基金公司都想搞成中外合资的,有些文件中也有这样的倾向性规定,这种现象值得深思。

  2005年,市场上总共发行了55只新基金,其中合资基金公司发行了25只,占发行总数的比例为45.45%,明显高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在市场中的占比情况。这种情况表明,在新产品发行方面,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明显地受到了政策照顾。

中外合资基金鲜有创新之举外延扩展内涵收缩

图一:各年成立的基金公司数量(图片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中外合资基金鲜有创新之举外延扩展内涵收缩

图二:内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2005年度发行情况(图片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就2005年发行的新产品种类来看,内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集中在货币市场基金、偏股型基金、股票型基金三个方面,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主要集中在股票基金、货币市场基金这两个方面。合资基金有这样的发行情况,主要原因一来在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是近两年出现的新事物,一些基金公司忙于构建公司基本的产品线架构;二来在于有关政策在有意推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发行股票型基金,最为典型的例证就是2005年新成立的三家银行系基金的新产品;第三,2005年度的基金绩效表明,中外合资基金公司在对于高风险产品的投资方面业绩有一定的领先表现。

  合资基金内涵收缩

  截至2005年年底,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已经发行并成立了70只基金产品,占市场所有基金产品的比例为32.11%;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所管理的基金资产合计为1198.26亿元,占国内基金总资产的比例为25.54%。

  之所以把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放在整个基金市场的大背景下进行统计,是因为2005年度又有老的、管理有封闭式基金的内资基金公司变性为合资基金公司,如嘉实、中融,后者已经更名为国投瑞银。

  2002年12月27日,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招商基金管理公司成立;2003年4月28日,招商安泰系列基金成立。这一切,标志着中国基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对外开放阶段。以此为标准,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真正发展主要是在开放式基金方面。

  与2004年相比,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数量增加了7家,管理的基金数量增加了35只,管理的基金资产规模增加了478.44亿元。其中,管理的基金数量、管理的基金资产总值在开放式基金市场中的占比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12.22个百分点和3.02个百分点。后者的增幅较小,表明了“合资基金”这四个字的品牌效应正在逐渐减弱。如果扣除具有合资背景的银行系基金在发行过程中掺入的水分,合资基金公司管理的资产总规模占市场的比重其实已经比2004年度有所下降。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虽然在中国基金市场上已经占有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外延还在扩展,但内涵已经开始收缩。

  绩效表现:合资基金与内资基金各有千秋

  2005年,基础市场各子市场的行情走势迥异。股票市场各主要指数呈现出全面下跌的状态,债券市场则为全面上涨状态。

  基础市场的行情走势虽然不一样,但基金们的收益却普遍较好。

  由于历史的原因,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合资基金目前只在股票型、偏股型、股债平衡型、偏债型、债券型、货币市场共6个二级类型的基金中存在。

  ·股票型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股票型基金共有7只,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5%,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的基金有3只,即富国天益(资讯 净值 论坛),年净值增长率为14.85%;景顺长城内需,年净值增长率为6.47%;湘财荷银行业,年净值增长率为5.71%。这三只基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属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基金。

  合资基金在本类基金中几乎独步天下,并非就说明合资基金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首先在于此类基金单独作为一个类别来设立的时间较短,很多不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基金无法进入统计范围;其次,某些合资基金公司,如景顺长城原先设计的基金产品就已经倾向于高比例的股票投资,有一定的先发优势;再次,管理层对于合资基金公司有一定程度上的优先支持。

  ·偏股型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偏股型基金共有43只,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3.02%,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的基金有24只,合资基金占有8只。虽然合资基金的数量不多,但却有3只基金的业绩排名较为靠前,即在年度绩效的前4名基金当中,除了第一名是易方达策略以13.41%的年度绩效表现领先以外,其他第二、第三、第四名基金全部是合资基金,即湘财合丰成长(资讯 净值 论坛)、上投摩根优势、华宝兴业消费品,年度净值增长率分别为11.43%、11.33%和9.17%。

  上述两类基金的综合绩效情况表明,合资基金目前暂时在管理高风险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股债平衡型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股债型基金共有15只,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4.8%,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的基金有7只,内资、合资基金分别有6只和1只,内资基金的绩效表现明显领先。

  ·偏债型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偏债型基金共有5只,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9.47%,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的基金有2只,都是内资基金。此类基金中有一只合资基金,即国投瑞银融华,由于这只基金是今年6月份变性的,因此,从严格的意义上看,国投瑞银融华最多只能够算作半个合资基金。

  ·债券型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债券型基金共有10只,年度平均净值增长率为8.89%,年度净值增长率高于这个平均水平的基金有6只,前2只是合资基金,后4只是内资基金。领先的前两只合资基金是嘉实债券(资讯 净值 论坛)、富国天利(资讯 净值 论坛)。由于嘉实、富国这两家基金公司虽名为合资基金公司,但一来由于外方目前并无绝对控股的意愿,二来由于管理团队以本土人士为主,因此,这个类别领先的基金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合资基金,但从本质意义上看,也可以算是“内资基金”。

  ·货币市场基金

  符合本文统计条件的货币市场型基金共有7只,年度绩效排名前6位的基金全部是内资基金,合资基金排在了最后1名。

  通过以上对合资基金在6个类型基金中的2005年度绩效表现描述,我们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即合资基金在对于高风险产品的投资方面业绩有一定的领先表现,而在对于低风险产品的投资方面则表现平平。并不是说合资基金一定就比内资基金好,合资基金在对于高风险产品的投资方面能够取得较好的业绩,其实是验证了我们在2004年度合资基金绩效综述里的一个观点,即合资基金在风险控制方面有一定的特色,而这正是能够保障多数合资基金在2005年度多数时间的下跌行情中不至于损失较重、日后没有太大的亏损需要弥补,然后在此基础上取得较好绩效的重要原因所在。

  相比较而言,有些内资基金公司里虽然有投资决策委员会存在,但由于还有一个“灵魂人物”在统帅全局,投资决策委员会经常就成为了一种摆设,决策的效率因此也就受到很大的影响。另外,在某些内资基金公司里,风控部门难以发挥作用,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需要认真对待的若干问题

  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进入,对于推动中国基金业的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甚至可以看成为中国基金市场进入一个新发展阶段的开端。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不要过分吹嘘外方对于中国国内合资基金的重视。按照合资基金公司对于外方股东的宣传,其外方股东在国外市场上管理的资产动辄就是千亿美元、万亿美元。相比之下,外方在中国合资基金公司里的股权投资额,以及合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资产总额,如果折合成为美元来算,最高的不过两亿多美元,少的才几千万美元,这几千分之一二的比例资产,根本提不起外方的精神,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对于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不要盲目崇拜,也完全没有必要制定某些规则,要求设立基金公司一定要有外国人参与。随着时间的推移,合资的基金管理公司也将分化出三六九等,也有业绩很差的。而且,目前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只是在中国的基金市场上运作了两年多,还没有经历过中国证券市场的牛市行情检验,现在对合资基金管理公司做出的任何结论都为时过早。

  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中方的品牌在哪里?目前很多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宣传中,排在前面的常常是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外方股东,有些宣传里中方股东甚至不见了踪影。在某些合资基金发行的过程中,一些人员干脆就直接宣传某某基金是美国的、英国的、法国的,等等。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因为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是双方的品牌。

  从目前的合作情况来看,在大多数新成立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里,外方占据了公司全面管理、投资管理等重要位置,中方的管理人员多是在次要的管理岗位。随着外方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的持股比例可以从33%提高到49%,外方将进一步提高在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中的控制地位和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当年参与设立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中方股东,难道就仅仅是“陪玩”的角色吗?中方股东在与外方股东的弱势合作中,又学习到了什么呢?难道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仅仅是作为外资进入中国投资基金年市场的一个过渡吗?

  在产品创新方面,合资基金管理公司也并没有像宣传中所说的那样显示出什么独到之处。从目前已有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产品来看,最多的是集中在高风险产品领域。回望2005年中国基金市场的最重要创新,如短债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的收费分级、利用交易所交易通道的“上证基金通”等等,都与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无缘。

  (作者为银河证券研究中心研究员)

  

中外合资基金鲜有创新之举外延扩展内涵收缩

2005年度内资、合资基金管理公司旗下基金绩效总览(图片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8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