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货币市场基金 > 正文
 

信用利差助推收益率 货币市场基金收益有望提升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8日 08:24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徐国杰 上海报道

  交银施罗德货币基金发行日前刚刚结束,其他银行系基金公司的货币基金产品也正在积极准备申报中。

  银行号货币基金的加入一方面对促进融资性商业票据与货币基金规模的良性互动提供
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优质短期融资券不断推出,随着该券发行规模的扩大,各券种之间会产生较大的信用利差,这是货币市场基金获取高收益的良好机会。

  交银施罗德货币基金经理预计,未来3~5个月利率走势将平稳上升,而春节前短期品种收益率将提高。从最新数据来看,货币基金规模也是有增有减,并未如先前预计的那样随着此前市场收益率下调而大幅萎缩。

  信用利差助推收益率

  业内人士表示,目前1年期短期融资券的收益率在2.92%附近波动。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企业都是信用等级较高的大型国企,其收益率与货币市场上其他短期品种间的利差拉得较大,因此短期融资券受到机构特别是

货币市场基金的追捧,在前段时间甚至出现单天成交量赶上央行票据的火爆情况。而考虑到目前银行系统中高达10万亿元左右的企业短期贷款和高达4万亿元左右的居民活期存款,短期融资券的发展潜力巨大,将来肯定会成为货币市场基金长期投资的主要对象。从国外的经验来看,美国货币市场中的融资性商业票据与货币市场基金的相互促进效应,使得二者规模增长实现良性互动。

  而了解货币市场的投资者都知道,银行间市场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优势领地,根据统计,我国目前70%的债券存量由商业银行持有,而短期融资券至少有60%以上由商业银行持有。随着发行企业越来越多,在发行初期曾出现的短期融资券发行利率趋同现象目前已有改观,不同信用等级企业发行的融资券利率逐步分化。尤其在二级市场上,中石化、中国电信等优质企业的融资券已经与其他企业的融资券收益率有明显差异。这意味着,优质券种未来将成为各投资主体之间争夺的焦点。

  虽然根据关联交易的规定,银行号基金不能投资自己股东发行和承销的证券,但是银行在市场上长期积累的良好信用和信息网络,使得具有商业银行背景的银行号货币市场基金在交易方面分享股东信用,信息来源渠道更广,对市场变化更加敏感,理解更深入。各家银行也在纷纷挤入这一行列,如交通银行日前正式推出了短期融资券承销业务,这是其扩大中间业务、优化收入结构、实施战略转型的重大举措。而这也将使银行号货币基金的投资收益更具竞争力。

  因此,有业内人士表示,银行号基金进军货币市场,势必带来货币市场基金领域更加激烈的竞争,而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则多了一些实惠。

  收益率节前有望走高

  有基金经理指出,春节前商业银行资金普遍呈偏紧状态,市场收益率水平应该有所上升。但目前市场流动资金较往期充裕,短期品种的收益率水平日前曾出现下降情况。1年期票据占用资金时间相对较长。而日前央行公告称,一年期央行票据在停发一段时间后将重新发行,此举表明央行回笼资金的一种意图,旨在提高市场目前的短期利率。另有货币基金分析,目前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了短期品种收益率高于长期品种的“倒挂”现象,预示着美联储加息已接近尾声。而美国货币市场利率对于中国有着重要的影响,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利率水平将维持基本稳定,而这有利于货币市场基金的平稳运行。

  而货币市场的收益率与货币基金规模的变动也存在一定的正比关系,货币基金在前几年取得飞跃式发展,一个重要原因即是其高达3%的收益率,而在2005年随着在基金投资的逐步规范和货币市场收益率的下调,从最新的数据统计来看,货币基金规模有所下降,有的基金从300多亿份的高峰一下掉到了100多亿,但在整体上仍然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同时新发的货币基金的规模也远远超过同期

股票基金首发规模。

  但是一样也有正增长的例子,如华宝兴业旗下的现金宝自2005年上半年成立至2005年底的规模增长为134.08%,在16只2005年成立的货币市场基金中排名第四。华宝兴业有关人士表示,只要能抓住市场机会,保持稳健的收益,相信货币基金安全、快捷的特性会受到投资人的青睐。也正是考虑到这一点,还有正在发行的货币基金表示,考虑到投资时机以及有利于建仓的规模,该基金决定提前结束发行,以抓紧有利时机建仓,争取更高的收益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69,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