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基金三季报分析:高收益远去 无差异到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1月02日 09:48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申银万国证券研究所 赵峰 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下行和短债基金的发行,使货币市场基金在三季度遭受双重夹击,虽然在储蓄增长、资金宽松支撑下力保规模无损,但货币市场品种尤其是央行票据利率的一降再降,却使其收益在二季度失守3%后,再度面临跌破2%的尴尬。
规模整体攀升 差别巨大 截至10月30日,共有24只货币市场基金(A、B合算一只)公布季报,比2季度增加7只。考虑新增货币基金,总体份额由期初的1803.80亿份增长至期末的2037.44亿份,新增233.64亿份,增长12.95%。 各只基金的实际规模差别较大:华安货币以9.57%的增幅一举成为唯一一只400亿份以上的基金,而南方货币则遭遇赎回仅位列第二。其他在100亿份以上的基金还有招商、华夏、长信、博时和易方达。而规模最小的中银货币仅2.97亿份,其他规模少于10亿份的还有上投摩根和国泰货币基金。 另一个值得关注的收益指标是各货币基金的7日年化收益率:伴随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下滑,货币基金的收益率也呈现出逐季走低的趋势,在4月份跌破3%防线后,三季度又逐步降至2%以下,除却部分因费率差别而导致收益高于2%外,其它基金收益率已稳定居于2%之下。万分收益也显示出:货币基金的整体收益出现持续下降态势,比一季度和二季度有明显下降。 高息品种:收益主力逐步远去 货币基金的收益主要包括交易收益和利息所得,通过计算货币基金节假日期间的收益,可以反映各货币基金整体持有品种的票息情况。数据显示,日常交易期间的万分收益要稳定地高于同期节假日的万分收益(7日收益亦同),平均来看,基金自然衍生的利息收入占其总收入的80%左右,这说明基金日常频繁交易所提供的收益仅占20%,票息收入对货币基金的整体收入具有决定性作用。因此,高票息品种的滚动到期和比例的降低,是导致货币基金收益逐季降低的最直接原因。 不考虑交易收益,则当前货币基金持有品种所支撑的平均收益1.32%当是货币基金收益的理论下限,当然,如果货币市场品种收益后期仍然维持低位,则货币基金持有品种的滚动到期必然导致其收益仍将继续下降。下降的速度取决于各货币基金持有品种票息和比例的差别。 短期收益比较无效且无益 货币基金成立初期,收益率成为各基金竞相宣传和投资者主要考察的目标,此前我们曾一再强调:货币基金的定位是流动性和安全性,并不是收益性,长期来看,各货币基金的收益不应该也不会出现明显差异。短期的差异主要来自于货币市场利率及其持有高息品种的比例,且并不具有持续性。此次我们将考察周期相应拉长也可以明确地看到这点。 仓位分析 三季度货币市场基金仓位有以下几个特点:1、大类资产组合:债券资产主导,存款比例上升;2、债券资产组合:企债比例大幅上升;3、组合期限方面,配置结构有差别。各基金基本上仍延续了二季度的杠铃组合,30天以内和180以上的品种分别占了整个资产的40.37%和31%;4、放大操作:较为规范,差别较大;5、前5大仓位集中度:2004年以来发行的新型浮息债备受青睐,成为各基金维持高收益和在货币市场利率下滑后抵御收益快速下滑的主力品种。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两点结论: 其一,货币市场利率的下行和短债基金的发行并没有对货币基金形成较大冲击,货币基金的规模整体仍然维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 其二,伴随货币市场利率的持续低位,以及各基金操作的日趋规范,依靠高收益吸引投资者和短期收益攀比的现象已经逐步远去,货币基金"流动性、安全性"的原则正逐步得到加强,其结果必然走向收益的无差异。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