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问华安:基金新产品可设计领域宽广 何故变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13:58 中国银河证券 | |||||||||
中国银河证券研究中心 王群航 2005年10月15日,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召开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通讯方式)的通知”,准备就“关于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跟踪标的由“上证180指数”变更为“MSCI中国A股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的议案”召开通讯方式的基金持有人大会,对上述问题进行表决。这是中国基金市场上第
第一问:更换标的指数的动机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上述公告中已经做出了明确的解释:“鉴于目前基金市场需求的变化”。笔者认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这个解释实在是太简单了。这样的解释,对于35150名(户)基金持有人来说,对于这些他们所持有的21.52亿元巨额基金财产来说,(上述数据取自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2005年半年度报告)这样重大的调整岂能够是区区13个字就能够说明的吗? 基金市场的需求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是上证180指数本身有问题吗?是这个指数当初设计中就已经存在了天生的问题,还是这个指数在使用的过程当中渐渐暴露出来了无法克服的问题?就目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对于上证180指数似乎没有异议。更何况媒体上早有报道,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即将要推出一只新的基金产品,大概是以上证180指数为标的的ETF。 是基金市场对于180指数基金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吗?似乎也不是。(1)2005年上半年,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的持续营销工作做的很好,基金份额从17.86亿份增加到了25.67亿份,净增加了7.81亿份,增幅为43.73%,这样的持续营销业绩在市场上是领先的。按照当前的市场情况来看,市场的需求情况根本不可能会在短期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以致于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已经沦落到了无法生存的地步,要靠变换标的指数来维持生计。 (2)是天同上证180指数基金的强烈竞争态势挤压了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的生存空间?因为天同180指数基金自10月10日起,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场内申购、赎回费率优惠的活动。投资者可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指定开通“上证基金通”业务并且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完成注册的证券公司办理场内申购、赎回业务。活动期间,投资者通过“上证基金通”进行场内申购可免收申购费。根据笔者的调研,天同基金管理公司的此项活动确实收到了很好的营销效果,取得了较大数额的基金申购,但其规模的增加还不至于抢走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的大部分客户,且根本就没有超过20亿份,哪里会威胁到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的生存呢? 如果不是外部原因,那么是不是华安基金管理公司的营销团队出问题了呢?估计也不大可能是,因为如果出问题的话将会影响到该公司旗下所有的基金,而不会是一只基金。 鉴于媒体已经多次公开报道过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正在开发一只还是以上证180指数为标的的ETF基金产品,笔者认为,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此次调整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的跟踪标的,原因在于有可能即将面世的那只新基金。试想,在同一家公司里,在同一个标的指数上,分别设计一只具有增强型投资风格的指数基金产品和一只具有完全被动型投资风格的指数基金产品,实在是有很多说不过去的地方。因此,为了支持未来ETF新产品的推出,就只好对前一只基金做出一点调整:放弃原先的投资标的。 不知道这样的分析是否正确,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这种欺骗性的做法就是对市场公信力的公然践踏。如果真的是这样,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更换标的指数的理由就太荒唐了。市场这么大,可以设计的新产品领域很宽广,可以关注的市场指数很多,为什么非要只盯住上证180指数呢?不论什么原因,欺骗投资者是最不应该的。 第二问:MSCI中国A股指数是什么? “MSCI中国A股指数是MSCI公司(英文全称“MORGAN STANLEY CAPITAL INTERNATIONAL INC.”)为中国A股市场编制的第一个指数,于2005年5月正式向全球投资者发布,其模拟历史数据可追溯到2000年12月1日。”“目前,该指数由覆盖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272只A股组成。截至2005年6月底,MSCI中国A股指数的272只成份股中,来自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有161只,占指数权重约65%,其中127只属于上证180指数成份股;来自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有111只,占指数权重约35%。” 以上就是华安基金管理公司10月15日的公告中对于MSCI中国A股指数的简单介绍。这样的介绍,对于动员35150名持有人将21.52亿元的资金更换投资标的是不是太轻率了些呢? 翻看当年的有关介绍,我们可以知道,上证180指数的比较好的一个指数。(1)市值分析、成交金额分析和行业分布分析表明,上证180指数能够反映沪市A股市场的基本特征,有较好的抗操纵性、市场代表性和行业代表性。(2)与GDP的相关性分析和财务指标分析表明,上证180指数与宏观经济的相关程度较高,可以体现实体经济的变化,具备较强的经济代表性。(3)市值相关性分析与基金净值相关性分析显示,上证180指数与沪市A股市场和基金净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完全可以充当市场的平均尺度和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的业绩衡量基准。(4)定价分析、收益风险分析和特征分析表明,上证180指数有着较好的可投资性。(5)公司业绩的稳定性分析显示,上证180指数所选样本股的业绩要明显好于沪市A股市场的整体水平,上市公司具有比较稳定的业绩。(6)指数产品的可行性分析表明,上证180指数作为指数产品和金融创新的基础是完全可行的。(7)周转率分析表明,上证180指数的周转率较低,指数比较稳定,指数投资的跟踪成本较小。 那么,对于现在的MSCI中国A股指数,其指数的市场代表性如何?指数的行业代表性如何?指数的经济代表性如何?指数的标尺性如何?指数的定价、风险收益和风格特征是什么样的?指数产品的可行性如何?指数的稳定性如何?等等,这一长串问题通通没有向持有人说明,就简简单单地发一份公告让持有人表决了吗? 难道仅仅因为MSCI中国A股指数是外国人编的就可以算是好的了吗?现有老指数基金绝大部分的持有人是中国人,未来该新基金的绝大部分持有人也是中国人,那么,未来该指数的中文名称是什么?是哪个国家的人编制的?编制的原则、条件等等是什么?这些最最基础性的问题是不是应该告诉持有人呢?该指数平时可以在什么地方查询?指数公布的及时吗?查询的时候方便吗?都是中文的吗? MSCI中国A股指数与上证180指数的一个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是覆盖沪深两个市场的,而后者只是一个。那么,有鉴于此,这个MSCI中国A股指数与沪深300(资讯 行情 论坛)指数又有什么区别呢?它为什么只有272只股票?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它可以覆盖沪深两个市场,那么直接投资嘉实沪深300指数是否也是一个很好选择呢?因为沪深300指数样本覆盖了沪深市场六成左右的市值,具有良好的市场代表性。 第三问:持有人大会的程序严密吗? 通过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2005年半年度报告,我们可以看到,该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持有量为17.63亿份,占总份额的比例为68.68%;个人投资者的持有量为8.04亿份,占总份额的比例为31.32%。很显然,机构投资者持有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基金份额。 此次持有人大会对于会议表决的相关规定为:“须经出席会议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所持表决权的50%以上(含50%)通过方为有效,且本人或委托他人代表出具表决意见的基金份额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不小于权益登记日本基金基金总份额的50%(含50%)。” 一、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利益都需要保护 由于表决的通过与否是按照基金份额的多少来确定的,与持有人的数量无关,那么未来的持有人大会中是否会出现极少数持有人的意愿代表了绝大多数持有人意愿的情况呢?股权分置改革的投票表决中,流通股股东的意见得到的充分的重视,那么,在基金市场中,个人投资者的权力是否也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呢?是否可以将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严格区分开来进行表决呢?如果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是切实尊重个人投资者、公平维护个人投资者利益的,就应该为提高个人投资者的表决比例拿出切实可行的办法来。 众所周知,我国的基金市场既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市场,也是一个极其分散的市场。本来,由于市场制度方面的某些规定,使得中小持有人的话语权历来就比较低,大家除了直接赎回以外,对于其它的表达自己意见的方式都不是很感兴趣,现在,召开持有人大会,程序又这么烦琐,还要额外增加他们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当然愿意表态的投资人就更加稀少了。据有关市场客服人员乐观地估计,能够有10%的持有人表态就已经是很好的了,更何况从更换投资标的既不可能是一件大好事,也不可能是一件大坏事。 二、持有人大会期间的份额流动问题需要监视 前不就,市场上有过一次基金转型的案例,既景顺长城基金管理公司通过召开持有人大会,以通讯表决的方式通过基金转型的决议,把景顺长城债券基金转型成为了景顺长城货币市场基金。但是,对于该次会议期间该基金份额的蹊跷变化,市场比较关注。 通过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份额流动情况表,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以下情况:2005年第二季度,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的期初总份额是0.76亿份,期间总申购份额是1.69亿份,期间总赎回份额是1.36亿份,期末总份额是1.09亿份。单看这四个数据,给人的感觉仅仅是这只基金在第二季度里的销售情况很活跃,而且是总份额有了一定的增长。但是,经过研究比较,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发现以下情况: 第一,在净申购额项目下,该基金自2004年第二季度以来连续四个季度都是处于净赎回状态的,到了2005年的第二季度,这种情况突然发生了转变,出现了净申购的情况,净值申购额为3309万元,并且是大于前期任何一个季度的净赎回额。 第二,在季度申购比率项目下,2004年第二季度到2005年第一季度这前四个季度的期间总申购比率分别是8.52%、21.44%、1.75%和3.78%,平均为9.1%,申购比率很低,最低的时候已经接近于零。然而2005年的第二季度,这个指标却突然升高到了221.16%,期间总申购数量是期初规模的两倍多,应该属于不同于其它债券型基金的异常情况。 第三,在份额流动率项目下,2004年第二季度到2005年第一季度这前四个季度的期间份额流动率指标分别是37.56%、46.33%、18.05%和15.58%,从来没有超出50%的情况出现过。但是,在2005年的第二季度,这个指标突然上升到了327.97%,是平均存量份额的三倍多,这就也是一个明显异常的变动情况,因为有1.36亿元的资金属于过路性质。 根据《关于景顺长城恒丰债券证券投资基金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表决结果的公告》,6月13日,持有人大会截止时,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的份额是1.66亿份。 7月16日,景顺长城基金公司公布了一份《关于景顺长城货币市场证券投资基金转变完成的公告》,从公告中可以看到,到转型前的7月14日,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的份额只剩下0.796亿份了。这就是说,到该基金开始转型的时候,又有0.2985亿份的“过路资金”走掉了。那么,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的份额从2005年第二季度初到7月14日,份额只增加了0.032亿份。至此,上述数据已经完全说明,在景顺长城恒丰债券基金转变为景顺长城货币市场基金的表决前后,有巨额的资金在短期内申购、赎回了这只基金。 有了前车之鉴,我们是否也应该对于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未来将召开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持有人大会进行适当的规范和控制呢?对于会议期间份额的流动情况是否需要监视和控制呢?华安基金管理公司是否可以主动地披露有关数据呢? 第四问:新基金的基金合同严谨规范吗? 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在10月15日的公告中写道:“完整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的修改稿《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以下简称“新合同”)公布于本基金管理人的网站(www.huaan.com.cn)。” 初步翻阅了《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金合同》后,笔者感觉到这份新的合同有点怪异。它是一份转换成立的新基金合同,还是新设立成立的基金合同? 如果是转换成立的新基金合同,那么这个新合同中的某些内容就比较多余。这份新合同似乎只是在部分地方对老合同进行了一些必要修改,但没有删除不必要的内容。例如,合同中的第五部分“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基本情况”里,是更换之后的新内容;第六部分“基金份额的认购”则出现的有点奇怪,莫非那只未来的有可能出现的新基金还要做正规的发行认购?第七部分“基金的成立”是什么意思?是否在暗示原先的华安上证180指数基金将蒸发,新的“华安MSCI中国A股指数增强型证券投资基金”将成立?现在的开会转换是什么意思?“基金不能成立时募集资金的处理方式”等内容出现在这里合适吗?等等。新合同中,这样的不相符之处太多了。 如果是作为新设立成立的基金的合同,那么这个新合同是否要按照证监会有关新的要求去写呢?例如,在第十六部分“基金的收益与分配”中的某些陈述。中国证监会2004年7月1日公布施行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第35条规定是:“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每年不得少于一次,封闭式基金年度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年度已实现收益的百分之九十。开放式基金的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每年基金收益分配的最多次数和基金收益分配的最低比例”。认真研读这条规定,可以发现新规定对于封闭式基金的收益分配政策没有变化,但是,新规定对于开放式基金的收益分配——分红规定却有了很大的变化,开放式基金管理人今后在收益分配方面的自主权利增大了,尤其是在每年的分红最低比例方面。但是,在新合同中,我们没有找到华安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未来新的指数基金在分红次数和分红比例方面的约定。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