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美国401(k)计划 关注窗口功能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10:50 证券时报

  □ Morningstar晨星(深圳)基金研究中心 林晟

  日前,时代华纳(Time Warner)发起的401(k)计划新增了基金“窗口”,其参与人可以通过这个窗口投资于指定的3000只以上的基金,其中包括富达(Fidelity)和Pimco旗下的基金。而今年早些时候,IBM的401(k)计划也开通了可投资于177只基金的“窗口”。

  401(k)计划是一种养老计划,由企业为员工设立专门的账户,员工每月从工资中拿出一定比例存入该账户,企业一般也投入一定的比例,就参与人而言,只能选择投资于由综合服务提供商(一般是有实力的基金公司或保险公司)提供的一个或几个收益、风险不同的组合,一般不超过20种,以3至5种居多。

  但企业规模越大,参与人的偏好差别也越大,提供的组合不可能适合所有的参与人。于是自1993年起,不少401(k)计划陆续增添了“窗口”功能,其目的就是让参与人尤其是有投资经验的参与人有更多的选择。

  “窗口”使参与人可获得自主投资于其它品种的权利。其功能很像传统的在经纪商开通的交易账户,区别仅在于两点:一是前者的资金来源是个人在401(k)计划账户中的资产;二是为了

养老金的安全起见,前者并不是可以投资所有的可投资品种,通常不允许投资期权、期货等风险高的品种,也不允许投资
房地产
等不易估值的品种,而且企业往往会针对自身情况设定更小的可投资范围。比如基金“窗口”是“窗口”的一种,大多数企业会规定基金“窗口”开通后,也只能投资于某些类型基金或指定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

  对计划参与人而言,“窗口”功能使投资自主权得到提高而风险也增加不多,因为大多数企业会对投资范围的安全进行把关,尤其是时代华纳、IBM提供的这类基金“窗口”,一般都限于几家大的基金公司所管理的产品。而且,参与人可以享受把所有的投资放在一个账户中的方便。当然,参与人为此也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一般开通及维持该交易账户需要付出额外的一笔费用,如IBM的401(k)计划的参与人如利用“窗口”就要每年多付100美元。

  对综合服务提供商来说,“窗口”功能减少了其向企业或计划参与人营销自身金融产品如基金、保险合约等的机会,因为投资选择的增加意味着资金将被分流。但从另一角度看,这不会影响其收取管理费,而且有利于维护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便于其它业务的开展。

  对企业来说,原本要派专人或设立专门的投资决策委员会,以负责投资或筛选综合服务提供商所提供的组合或品种。但增添“窗口”功能后,企业就不必为了满足所有参与人的需要而去追逐研究热点基金或品种,从而更专注于挑选适合大多数参与人的核心组合或品种,让少数得不到满足的参与人通过窗口自主选择投资,这样可将责任部分转移给参与人自身。

  “窗口”的使用也有不利之处,它使企业对401(k)计划的监管及编制报表所花的时间、费用增加。这主要体现在:这种交易账户一般是由企业指定或各使用“窗口”的参与人任意指定,而各经纪商的交易和报表系统都不相同,监管较困难,编制整个401(k)计划的报表也有较大难度;一个大企业的401(k)计划报表的编制常常不能按时、准确完成,就是因为一个或几个经纪商的报表发送延误或丢失;业务的复杂化令保留相关资料及接受审计时都要增加相关的支出。

  目前美国大约有20%的401(k)计划提供这种自主选择经纪商的“窗口”,但只有6%的参与人使用“窗口”进行投资,而且这部分占401(k)计划资产尚不足2%。Hewitt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有45%的401(k)计划不准备提供“窗口”功能,三大主要原因分别是:认为参与人的投资水平不高、参与人没有明确要求、企业要投入较多的费用和精力。

  不过,几年前401(k)计划大多还倾向于提供更少的“窗口”功能,但随着股票市场的反弹,这种趋势开始有所改变。因为在市场情况较好时,参与人通过“窗口”有可能获得较高的收益率。美国有过这样的案例,企业为了减少参与人的投资风险,不提供此类有可能给参与人造成损失的渠道,但被参与人起诉。

  在此环境下,401(k)计划的发起人和管理人本着谨慎、专业的态度,都尽可能满足持有人的需求,毕竟参与人的利益是最高的。对此,《雇员退休收入保障法案》(ERISA)要求受托人必须行为谨慎,但并没有进一步做出明确解释。美国劳动部官员认为,企业在给401(k)计划提供“窗口”之前,如未充分考虑职工的教育、经验、账户规模和自主投资能力,也是一种违背信托责任的行为。

  从近期企业发起人的做法来看,一般会先把相关风险明示给那些想通过“窗口”投资的参与人,并签署风险揭示书;先对参与人进行简单的投资指导和培训;对参与人通过“窗口”自主投资的比例做出一定的限制;与参与人指定经纪商签定监管协议,让经纪商监管其投资行为及资金,并尽可能及时提供相关监管报告。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47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