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银行系基金争霸基金业 非银系感受未来断粮之虞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9:57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虽然发行规模并没有达到最高目标,但与同期其他基金相比,银行系基金的成绩足以傲人。这只基金业的生力军,正在凭借其独特的背景改写基金历史

  本刊记者 袁朝晖/文

  9月28日,中国建设银行总部22楼,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开业。在一片掌声中,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郭树清与美国信安金融集团主席、首席执行官葛百瑞先生(J.Barry.Griswell)共同为新公司揭牌,新公司定名为“建银信安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2亿元,建设银行拥有65%的股权,信安和中国华电集团分别持有25%和10%的股权。至此,首批银行号3家基金管理公司全部组建完成。

  这是一场基金的聚会,包括中国工商银行副行长杨凯生、工银瑞信总经理郭特华、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董事长谢红兵以及几乎国内主要基金公司的董事长悉数到齐。热闹的背后却是各怀心事——银行系基金谨慎回避着首批试点中孰强孰弱的敏感话题;非银行基金系则不免多添几分担忧和思索;而外资基金公司则放眼未来笑逐颜开。

  “交银施罗德的首只基金发行达到了48亿。”对于这个成绩,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董事长谢红兵颇为满意。

  显然,48亿份的首发规模超过首只银行系基金——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在弱市中创下的43亿份的记录,并与同期发行的“非银”系

股票型基金规模勉强站在10亿份以上相比,的确令人兴奋。

  但是,和银行基金们在此前的高涨情绪相比,理想和现实之间还是有不小的差距。此前的坊间流传称:试点的工行、建行、交行3家基金公司预计发行300亿份。然而,羸弱的市场并没有给“财大气粗”的银行更多的“奇迹”。

  人才流动背后

  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将由建行托管部总经理江先周担当,总经理则为来自建行个人金融部的副总经理孙志晨。

  虽然领军人物依然来自银行,但刚刚成立的银行系基金正在成为基金业的人才高地。

  基金业内人员流动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频率,只是这次的流动,一来流向更为集中,二来有众多在原公司已工作多年轻易不挪窝的人,尤其引人瞩目的是其中不乏重量级人物的身影。

  典型如曾在华夏、湘财荷银等担纲投资重任的江晖加盟工银瑞信;南方基金公司投资总监、不满32岁的李旭利跳槽到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并出任新公司的副总经理、投资总监;原南方稳健基金基金经理,后供职华泰证券的李华担任建信基金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长信基金公司原研究总监张彻担任建信基金总经理助理兼研究总监;曾供职于长盛基金管理公司并担任湘财合丰稳定基金基金经理的吴剑飞担任建信基金基金经理,等等。从目前的情况看,银行基金各个部门都网罗了众多基金公司的人员,从银行直接派驻基金公司的人员并不多。

  “就收入而言,银行号基金目前不是最好的,它自己的定位也只是有竞争力的薪酬水平。然而银行号基金公司稳定的预期和广阔的前景才是‘致命诱惑’,”一位基金业资深人士这样说。

  从最早的“老十家”到现在,基金业走过了7年的历程,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否正日益成为影响一家基金公司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考察现有的基金公司,目前在市场上建立了一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公司基本上都有股权结构变动不大、管理层相对稳定的特点,而那些股权几易其手、管理层不断变换的基金公司多半元气大伤。

  不过,谢红兵有不同的看法:“人员的流动,原因不外乎有三:一是为了个人更大的发展,二是收入水平的变化,三是对环境的适应等诸多原因。银行并不是引起业内人士流动冲动的根本原因。”

  然而,银行背景的基金公司前景更广阔却是不能忽视的。

  “几个股东对公司的发展上有非常强的共识,在短期财务要求上,并没有给建信基金设立具体目标;从长期角度说,在3-5年内,建信基金力争成为国内一流的基金管理公司,这个一流,不仅指资产规模和经营业绩,而是包括管理、团队、服务、文化、品牌等多方面的综合实力。”建信基金管理公司董事长江先周向《证券市场周刊》袒露心迹。一年亏、两年平、三年赢利,这就是建信基金设计的“步伐”。

  “非银”系“断粮”之虞

  和银行系的踌躇满志相比,“非银”系基金已经感受到未来的冲击。

  毋庸置疑,银行依然是基金发行的主力渠道,其贡献的基金份额的均值依然在50%以上。银行基金公司的陆续开张,让传统基金公司近两年来的忧虑变成了现实。 汇添富就是例子。

  汇添富基金公司的首只产品汇添富优势精选证券投资基金由工行托管,并且几乎是与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在同一时间通过工行的渠道发售,汇添富优势精选的发行量为10.24亿份,而工行作为主代销贡献的销售量仅为1.6亿份。

  一家基金公司如果没有良好的销售渠道就无法保证其资产规模,这对于以“代客理财”为生的机构而言,就意味着“无米下锅”,其直接后果可能是生存面临艰难的考验。因此也不难理解,为何基金公司在与银行的合作中基本处于弱势地位。

  而银行号基金公司依托商业银行,拥有稳定的销售渠道,这意味着生存无忧,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创新、发展等深层次问题。良好的渠道除了能保证一定的首发规模,更为重要的是能带来优质的持续销售服务,而这一点正是目前非“银行号”基金公司的软肋所在。

  对此,江先周承认,与其他基金公司相比,银行设立的基金公司的确具备多方面的优势,尤其是在股东方面优势更加明显。“但是,提及股东优势,市场上更多指的是银行股东的渠道优势、客户资源优势。我认为,营销方面的优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关键还是以制度和文化为基础的综合优势。”

  不过,一些大型基金公司似乎对此不以为然,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高良玉向《证券市场周刊》表示,基金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巨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系基金公司的出现并不会为传统的基金公司带来非常巨大的冲击,只要对市场把握好,注重产品的开发以及不断寻找适合自身的策略,传统的基金公司还是大有可为的。

  外资的机会

  而银行系基金公司横空出世的最大赢家除了银行还有外资。

  “目前是进入中国市场的最好时机。”在建信基金管理公司开业典礼上,美国信安金融集团董事长葛百瑞向《证券市场周刊》指出。

  如出一辙,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外资方的施罗德集团亚太区总裁葛礼达表示,随着

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将会越来越明显。施罗德目前的许多客户都表示对于A股市场有较强的投资欲望,施罗德也非常希望能够拥有直接投资A股的机会。

  葛礼达说:“与拉美市场一样,亚太地区很多市场仍然处在发展中,并具有独特的机会与挑战。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中国市场,基金行业仅有几年的发展实践,机构

养老金管理市场几乎尚未建立。中国未来增长和发展的规模将非常巨大。”

  实际上,各路豪门的纷纷进入,越来越多的合资基金公司组建,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外资机构对我国资本市场的看法。而合资基金成立以来的优异表现,也使得其外方股东从国内基金行业尝到了甜头。

  “但是,即使是没有政策要求,我们也一样会寻找外资机构参与到基金公司的运作当中来。”谢红兵强调。看来,银行与外资一拍即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9,73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