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新产品陈述错位 是专业性不够还是误导投资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9:34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 |||||||||
一只产品设计是混合型的基金,在介绍其投资计划时却极像一只股票型基金。无论是由于专业性不够还是误导投资人,其中显示的问题都是在类似案例中最严重的 本刊特约作者 王群航/文 2005年,中国基金市场的发展有两个亮点,一个是货币市场基金,另一个是新基金。
在新基金的发行过程中,最重要的宣传材料就是《招募说明书》,而其他诸如基金契约、基金合同等文件,基金公司虽然做公开披露,但公众能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少,有的完全就仅限于基金公司的网站。因此,《招募说明书》既是基金公司宣传自己新产品的重要文件,也是广大投资人了解该新产品的重要窗口。由于新基金发行较多,关于新基金的宣传材料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一些新公司、小公司。 就最近正在发行的一些新基金的《招募说明书》来看,某只新基金《招募说明书》中所透露出的产品设立理念、产品设计定位等与该《招募说明书》中相关章节对于相关内容的描述错位,就是一个较大的硬伤。 混合型基金的产品定位 从产品的命名来看,上述某新基金首先是一只混合型基金,即这只基金将来对于股票、债券等都会有较大比重的资产配置。该基金对于自身投资范围的介绍是:“在大类资产配置层面,本基金的配置比例为:固定收益类证券的投资比重为0%-65%,股票的投资比重为30%-95%,现金或者到期日在一年以内的政府债券不低于5%。”由此可见该新基金对于债券投资比较的重视。 我们还可以发现,该新基金是一只注重趋势化投资的产品。从该新基金对于自身投资目标的表述来看,债券投资也同样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本基金为把握投资对象的明确趋势、实现最优化的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的基金产品。具体而言:本基金管理人采用多维趋势分析系统来判断投资对象的综合趋势,并采取适度灵活资产配置的方法,来实现以下目标:(1)把握中长期可测的确定收益,同时增加投资组合收益的确定性和稳定性;(2)分享中国上市公司高速成长带来的资本增值;(3)减少决策的失误率,实现最优化的风险调整后的投资收益。” 此外,从该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来看,它也的确是一只较为注重债券投资的产品,而且股票与债券的业绩基准比重相差仅为五个百分点。该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是:“中信标普300指数×50%+中信国债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45%+同业存款利率×5%”。 从某新基金所属的基金公司的发展历程来看,基金公司成立于2003年9月30日,2004年上半年发行了一只以可转债为主要投资标的的基金,截至2005年第三季度末期的累计净值增长率只有2.19%,业绩平平。由此可见,该基金公司在股票投资方面的经验较为有限,此次新产品的出台,定位于混合型基金,也是该基金公司产品线风险与收益特征由低逐渐向高的正常过度,是一种较为稳健的公司产品发展战略。 《招募说明书》中的陈述错位 阅读该新基金《招募说明书》第十一章“基金的投资”,给人的一种感觉就仿佛是在看一份股票型基金的未来股票投资计划,而不是一份混合型基金的投资规划。 《招募说明书》里“基金的投资”一章总共有5300多字,其中所涉及到的与债券投资策略有关的内容只有100多字,仅仅这种直观的字数的分配就让投资人觉得与基金的产品设计定位很不匹配。这些珍贵的文字就是:“在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方面,本基金主要运用‘××固定收益证券组合优化模型’,在固定收益资产组合久期控制的条件下追求最高的投资收益率。”以及:“基金经理在投资决策委员会确定的债券组合久期和投资原则之下,运用‘××固定收益证券组合优化模型 ’对中、长、短期的固定收益品种组合进行优化配置,建立债券投资组合。” 在“投资策略与投资组合构建”一节中,该新基金将描述的重点放在股票投资方面,该节中重点提及的以公司名称命名的“多维趋势分析系统”,并且配上了详细的结构图,其实就是一个股票分析流程图。至于前面反复提及的“××固定收益证券组合优化模型”没有再被描述过、解释过。在对于投资程序的描述中,连篇累牍的内容还主要是股票投资,从行业资产配置决策、股票投资组合决策,到股票选择模型、股票选择标准,以及一级基础股票库、二级基础股票库、股票备选库,等等,都主要是在围绕着股票投资进行叙述的。 由此可见,该新基金的《招募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与其真实的产品设计定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相符状况,该公司几乎是在将该新基金当成为股票型基金进行介绍,而忽略了对本应该在投资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债券投资的介绍,这种简单的、常识性的错误出现在这样专业机构的文件中,实在很不应该。 错位表象的背后 上述《招募说明书》与真实的产品设计定位不符的现象在基金市场上早有存在,只不过没有像该新基金此次表现的这么突出。对于这个问题,笔者与该基金公司有关人员沟通过,得到的答复大意是:(1)证监会对此没有明确的规定,我们这么表述没有什么不可以的;(2)我们基金的股票,最高可以达到95%,这样写有什么不行呢? 对于该基金公司的上述解释,笔者的感觉是:第一,如果是因为监管机构没有明确的规定,基金公司就可以任意作为,那么,基金公司作为管理着社会公众亿万财产的专业理财机构,起码的自律意识到哪里去了?如果基金公司这样没有自律和起码的专业素质,那么社会公众如何能够放心地把财产交由基金公司去管理? 第二,该新基金股票投资“95%”的比例应该只是一个极端的、非常态的资产配置情况,如果按照该公司有关人员的解释,该新基金将会长时间地、高比例地投资于股票,为什么不把该新基金直接定性成为股票型基金呢? 第三,该新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中股票部分的基准是“中信标普300指数×50%”,如果真的像该公司有关人员辩解的那样,该新基金将来要在股票投资上提高资产配置比例,这个基准是不是又不合适了呢?如果长期保持高比例的股票投资,是否有在业绩比较基准上投机取巧、自欺欺人的动机呢? 第四,如果该新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真的有向“95%”看齐的意愿,这就等于是放大了该新基金的风险,这对于投资人是不公平的,等于让他们在中等略微偏高的风险与收益预期中买入了一只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特征的产品,而恰恰该公司的过往股票投资能力对于广大投资人来说几乎就是空白。 对于上述基金公司有关人员的解释,笔者相信那应该不是一名客观的、专业的基金投资人员应有的解释。不过,就笔者经常会遇见的某些基金从业人员的行为来看,该种解释方式应该属于基金公司市场销售人员经常会使用的一种以点代面的、片面误导投资人的营销方式,是一种非诚信的、有损于基金市场长久和谐发展的方式。 对于部分基金公司在《招募说明书》中介绍新产品时出现的种种不足之处,笔者认为应该引起相关基金公司的高度重视,尤其一些新公司、小公司。一方面,基金公司应该有一种换位思考的观念,即把自己当成为市场上有待开发的投资人,看看自己公布的相关资料是否内容全面、资料翔实、通俗易懂;另一方面,基金公司不应该有侥幸心理,故意在宣传文件中或玩弄技巧,或投机取巧,因为这种不尊重市场、不尊重投资人的做法不会有好结果。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