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寻求合规空间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17日 08:06 证券时报 | |||||||||
□本报记者 程林 一些具有私募性质的公司,已经以各种合法变通的方式在市场潜行多年 王先生,深圳某投资咨询公司创办人,在去年,王还是一家国内知名证券公司的资产管理负责人,在该券商被关闭之后,王产生了出去闯天下的念头。
在开办公司后,王的主打业务还是投资股票,他接到的第一笔资金来自深圳的一家房地产公司,深圳近几年来房地产价格特别是豪宅市场升值很快,不少地产公司利润丰厚,因此也有了投资股市等其他渠道的想法,这便给了王机会。 “初期启动资金大约在2000万左右,由于抓住了几只题材股,第一笔投资回报还算不错,大约有20%吧。”王说。 在已有业绩的鼓舞下,王接受的资金也开始多了起来,除了房地产公司外,还有一些积蓄颇丰的本地人委托资金给王,现在,王管理的资金已达1个多亿。 在深圳,像王先生这样管理私募基金的公司并不在少数,而他们管理的资金,大多在1000万———2亿之间,小的大概只有几百万规模;而据介绍,在上海、江浙等地下金融比较发达的地区,私募基金的数量与规模要更大一些。 “私募基金的问题是很明显的,它并不具备法律上的合法身份,这意味着风险;但在另一方面,私募基金的灵活性和自由度可以满足民间金融的各种需求。”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大型私募潜行 “一些有实力的私募公司并不是那些仅投资国内A股的,而是对一些海外市场、实业项目的私募,”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类公司尽管管理规模很大,但都极其低调。” 黄某创办的景林资产管理公司便是这类公司的代表,通过创立“金色中国基金”,这家公司将目标瞄准了海外上市的各种中国概念股及相关债券,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石油”、“中海油(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电信(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等国内各行业龙头企业在海外上市,中国概念基金吸引了各类人士的注意。 而黄的合伙人郑某,更曾是中国证券业的一名知名律师,在先后操作了多家企业的IPO项目之外,郑将精力放在了股权私募基金上,通过募集资金,投资了一批高科技企业,并取得了不错的回报。 “鉴于国内的环境,我们不愿意对外界说什么,宁愿低调。”黄对记者表示,国内私募基金的发展,显然还需要一个政策上的环境支持;在此之前,还是低调一些好。 制造合规通道 对私募基金的关注,近期开始升温,这来源于政策面的风声。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将来可能比较愿意承担风险的主要是私人投资类组织和私募投资的基金,今后民间财富是需要着重培养的,在政策上要考虑它们的地位问题。 而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最近也建议,由各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制订《金融机构从事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统一理财产品的游戏规则。扩大证券的概念,并对私募基金的投资门槛以及集资份额作出规范,进行开放式监管,来发展私募基金市场。 实际上,一些具有私募性质的公司,已经以各种合法变通的方式出现在市场。 例如,由赵丹阳开设的赤子之心资产管理公司就是个很好的模式,该公司第一只产品是与国泰君安资产管理(亚洲)有限公司合作推出的开放式基金,基金成立于2003年1月16日,托管在香港汇丰银行。作为第一只有大陆券商背景、投资中国概念股的中国海外基金,2003年收益率为45%,2004年收益率为30%,截至2005年9月16日累计收益率达到117.54%。 进入大陆市场后,赵丹阳克隆了这种模式,通过与深国投这类信托公司合作,连续推出了深国投·赤子之心(中国)集合资金信托、深国投·赤子之心投资哲学集合资金信托,接受普通投资者委托,投资于国内A股市场。 “私募基金的最大问题是不合法,而我们是合法的、规范的,通过信托关系来界定我们与委托人的关系,通过在银监局备案来接受合法监管,通过银行托管来回避内部操作风险,这是我们与国内私募基金的最大区别之处。”赵丹阳表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