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同质化仍以防御为主 重仓股成估值凹地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9日 08:38 中国证券报 | |||||||||
国都证券 姚小军 基金重仓股表现整体落后7月19日以来,股票市场强势上扬,上证综合指数两次冲击1200点的整数关。个股表现方面,涨幅超过50%的股票多达154只,更有4只个股出现了翻番的行情。然而作为目前市场最大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其表现却相对被动,基金重仓股的表现整体落后于市场平均水平。据统计,7月19日至9月8日期间,沪深A股指数分别上涨了17.88%和
基金投资仍以防御为主 由于基金重仓股的筹码高度集中在基金手中,因此基金重仓股的表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基金投资策略的反映。2004年中期以来,基金一直奉行集中投资、收缩防御的策略,而业绩预期和估值水平则成为基金选股的主要依据。 统计结果显示,一方面,基金投资的行业集中度、股票集中度和重仓股平均持有的基金数,在近年来都呈现上升态势;另一方面,业绩预期回落的周期性股票被基金持续减持,而诸如高速公路之类的业绩较为稳定的股票则被基金重点持有。从7月份以来的市场表现来看,基金收缩防御的策略依然没有改变。 目前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使得基金继续选择谨慎的投资策略:首先,上市公司业绩增长速度大幅下滑验证了基金先前的预期。根据有可比性的1349家上市公司2005年中报,净利润总额增长幅度只有3.59%,是2002年以来最低的。与此同时,利润增长的贡献主要来自石化和钢铁这两大上游行业,如果剔除这两个行业,A股公司今年中期的净利润同比已经出现了下降,基金对经济基本面的担心已经成为现实。预期下半年上市公司的业绩增长速度可能进一步下滑,因此2005年全年业绩能否保持增长值得疑虑,甚至可能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拐点。其次,潜在的扩容压力不容忽视。虽然管理层表示新股发行的重新启动没有时间表,但市场仍然感受到了市场潜在的扩容压力。随着越来越多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部分公司已经提出再融资方案。最后,基金的资金压力依然存在。目前基金仍然保持着较高的仓位,缺乏充沛的新增资金。虽然近期新发基金的募集规模有所回升,但就整体而言,今年以来以股票为主要投资方向的基金发行情况并不令人乐观。与此同时,持有人的赎回压力也一直制约着开放式基金的投资。谨慎的投资策略,使得基金在面对上海本地股和超跌低价股大幅上涨之际,更多的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而市场一旦有风吹草动,则会引发基金大量的抛盘。 对基金投资的一点思考 对于投资策略而言,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包括目前市场对基金一直采取收缩防御策略有一定的疑问,但基金毕竟借助该策略在前期下跌的行情中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功。此外,基金短期业绩表现落后于大盘更不能成为指责基金的理由,毕竟我们追求的是业绩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短期的暴富。 但我们仍然想就基金的投资提一些看法,目前基金的投资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投资同质化。虽然基金的名称相差很大,在基金合同中也都有自己的投资重心,但从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无论是选股方式,还是投资策略都千人一面,缺乏个性。事实上,基金持有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有投资的也有投机的,有偏好大盘股的,也有喜好小盘股的,有倾向于主动投资的,也有喜好跟踪指数的,但目前我们的基金能不能充分满足投资者的这些需求? 当前,处于行业低谷之中的券商,正通过各种创新手段,积极寻找行业的出路,包括组织创新、业务创新和产品创新。基金当前同样面临着基金持有人的赎回压力,除了产品创新外,基金是不是还可以通过盈利模式创新、个性化的投资策略,来吸引投资者?可能所处的市场环境对基金寻求突破有一定的制约,但毕竟要有人去做先行者。 基金重仓股已成估值凹地 虽然基金谨慎的投资策略使得基金重仓股面临较大的调整压力,但后市对基金重仓股的走势我们也不必过分悲观。 首先,对价支付有利于化解业绩压力相对于市场的平均水平,基金重仓股原本在估值方面就具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目前面临着业绩下降的压力,但通过对价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业绩方面的压力。而且,随着沪深本地股、超跌科技股等的走强,基金重仓股在估值上已成凹地,相对价值更为明显。 其次,政策偏向不容忽视。稳步推进股改已经成为管理层当前阶段的工作重点,由于股改在短期内对市场有一定的冲击,管理层会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对冲。从5月份以来出台的政策来看,都是以偏多为主。当政府反复强调某件事的时候,值得市场重视。 最后,各类资金入市步伐加大。在管理层的积极推动下,各类资金明显加大了入市的步伐。包括银行系基金的迅速成立,保险公司资金的直接入市,以及人民币升值后,海外资金看好市场的长期走势会进一步加大进入市场的力度。这些资金的投资对象和基金重仓股有一定的重合,从而可以缓解基金自身的资金压力。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