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机构扎紧投资篱笆 基金公司几家欢喜几家愁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8日 15:06 证券时报 | |||||||||
□刘锐 继8月21日出台了《保险机构投资者债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后,保监会官员近日又透露,保监会将于今后一段时期内,陆续出台包括《保险机构投资者交易对手标准》等在内的五项规章,以夯实保险行业发展基础。
按照保监会有关人士的说法,《交易对手标准》是从外部监管层面防御系统风险的制度安排,门槛的设定涉及银行、证券公司、信托、基金等与保险公司产生交易行为的各类金融机构。制定《保险机构投资者交易对手标准》,目的是有效控制其他行业风险向保险业转移。 保监会立“家规”,几家欢喜几家愁。以基金业为例,目前整体处于低迷期间,保险资金投资标准制度化无疑会引起极大关注。据悉,基金公司如想获得险资这块“肥肉”,管理的资产必须达到一定的规模;持续业绩必须在一定的年限以上、并且满足波动率等其他指标的规定。这样一来,对于某些中小型基金公司来说,其生存压力无疑会骤然加大。因为中小型基金公司管理规模普遍不大,新规一旦实施,如果原持有人结构中保险机构比例过大,可能面临大额赎回,这对于它们的生存状况无异于雪上加霜。相反,对于一些大基金公司而言,影响并不大,甚至可以说反而有利,因为众多新基金被剔除出投资名单后,与自己“争食”的竞争对手少了,如此一来,分得的羹会更多一些。 不光中小基金觉得保监会不够“哥们”,一些中小银行也会遇到类似的烦恼,担心保险资金会从它们那里大搬家。有数据显示,目前保险资金中40.7%投资于银行协议存款,但其中70%存放于中小银行。虽然保监会人士表示,对于银行的准入将“不以大小论英雄,而是充分考虑治理结构、业务质量等综合因素。”但谁又能保证这不是一种安慰和托辞呢? 保险资金“择婿”标准化、固定化,严限交易对象,当然并非一时心血来潮,在这方面,保险公司尝过苦头,吃过大亏。现有公开资料显示,中国人寿(资讯 行情 论坛)、人保财险(资讯 行情 论坛)、中国再保险这三大国有保险公司去年在问题券商处损失的资金高达十几亿元。而人保财险刚公布的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及未实现的投资净损失达7.11亿元人民币,时至今日仍未摆脱问题券商的泥沼。 保险机构对交易对手严加限制、精挑细选,这也是预防道德风险之需。在国有险资折戟汉唐证券、闽发证券等事件中,不少人质疑,为什么巨额的养命资金会独独选中这些被资本玩家控制的二、三流券商,而不是其他内控更好、更有保障一些的金融机构?这里面到底有没有道德风险?相关的制度出台后,险资落户哪家金融机构将有一个定量的标准,而不是由某些人说了算。 在金融机构的混业经营大趋势下,一个金融行业的风险爆发,往往会迅速蔓延至它的交易对手里去。选择那些规模庞大、经营良好、处于风险链最低端的金融企业,规避那些经营一般、处于风险链较高端的交易对手,无疑是明智之举。在保险机构投资者的几大交易对手里,表面上看,目前只有券商这类主体让险资尝过苦头,其他如银行、基金似乎还很安稳。但从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银行存款保险制度等渐行渐近来看,今后个别银行、基金公司关门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早点立下“家规”,以尽可能规避其中的系统性风险,可谓是未雨绸缪。 在经过多年漫长艰难的投资渠道拓宽之后,保险投资主题正在逐渐由拓宽运用渠道的“开疆”转向控制风险的“守土”。对于作为养命钱的保险资金而言,“疆”少开一点并无多大关系,“守土”却是时刻不能忘记。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