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基金发行还缺什么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5日 07:51 证券时报

  □ 荣篱

  自2001年中国出现第一只开放式基金以来,在短短的四年中,基金发行就基本没有过好日子,即使有也是非常短暂的。

  在第一只开放式基金——华安创新发行时,监管层甚至还为认购方式颇费了一番思
量,生怕引起抢购潮。在当时看来,中国证券市场一向都有“捧新”的习惯,作为监管层当然不希望这种习惯导致场面失控。然而,“捧新”的惯例并没有在开放式基金上重演。此后,在经历了一个较短的平和阶段后,基金发行难的局面开始形成,即使是海富通和中信两只基金创下100亿首发规模后,这一局面也没有真正得到过改善。

  几年来,基金业想尽了一切办法:先有网上申购赎回,然后是深交所的LOF系统,最近又有上证所的上证基金通加入——这些都还是台面上的光明正大的措施;一些台底交易如给券商的交易量承诺,给银行的尾随佣金管理费分成等等。然而,无论基金业内如何用力,也没能打开这个基金发行的死结。

  基金发行的死结究竟“结”在何处?显然不应该是资金匮乏。有句市场老话说,中国

证券市场从来都没有缺过钱,缺的是信心。这句话搬到基金发行上来讲,一样讲得通。老百姓有钱,但不相信基金:不相信基金真的能诚实守信,也不相信基金就比自己更能赚到钱。不仅老百姓不愿将钱交给基金来管理,就连基金过去的大客户——保险公司也在减少对基金的追加投资。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保险公司投入到基金上的资金就开始停滞不前,甚至有所下降。这一情况在今年继续:今年上半年保险公司用于投资的资金从6100多亿增加到7300亿,增幅近20%,而其投入到证券投资基金的资金不过从860亿增加到880亿,可谓微乎其微。

  究竟如何才能摆脱发行难的困境?这是基金业思考了数年的难题,至今没有答案。近期,学习美国401K计划的呼声甚高,业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希望。但愿,这个使美国基金业长盛不衰的法宝也能治中国基金业的病。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16,100,000篇。


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