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商业银行准入基金业 > 正文
 

工银瑞信基金建仓首日探访 战略性投资机遇来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9月02日 08:20 中国证券报

  记者 王泓 北京报道

  首发规模最大、募集期最短、人均持有份额最少,等等,这是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创下的几个股票型基金的今年第一。其40多亿的发行规模惹人关注,昨天,该基金正式建立投资组合。围绕发行和投资,记者走访了工银瑞信有关人士。

  发行成功靠四大因素

  发行成功,工银瑞信归结为四大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是市场推动,近期多种证券市场改革配套措施陆续出台,增强了投资者信心,市场逐渐回暖,促进了基金销售;二是投资者对工银瑞信强大股东背景和基金公司稳健经营理念的认可;三是得到各方销售渠道的全力支持,其股东中国工商银行凭借其全方位的销售渠道、高素质的客户服务队伍和丰富的基金销售经验,在此次基金销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四是价值定位的吸引力,投资于经营稳健、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价值被低估的大中型上市公司,以实现基金资产长期稳定增值。

  有人认为,工行背景是工银瑞信发行成功的决定性因素。公司有关人士认为,发行中利用股东渠道优势理所当然,目前,一个渠道常与多家基金公司合作,其竞争关系自然存在。但事实是,与工行合作获得上佳发行成绩的基金公司并非屈指可数。持有人买不买帐,本质还在于成立后的业绩与服务。

  “散户”为主体现行业趋势

  记者了解到,工行的确是此次发行最主要的渠道。户均3万份的“散户”为主的结构,更能说明这一点。公司人士表示,个人持有人为主,也恰恰反映共同基金的全球发展趋势——为大众

理财。机构在今后共同基金中的比例将逐步下降,目前,我国保险资金正通过更多的渠道进入股市,催化了这一趋势。现今我国
股票
型基金持有人中,个人与机构大致平分。产品风格越保守,个人持有比例越高。更为重要的是,工银瑞信的潜在客户与此种趋势相吻合。广义上讲,随着更多的储户转为基民,国民经济中直接融资比例将稳步增加,这是投融资体制改善之规律,也是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需要。并且个人持有人比例高,还增强了基金份额的稳定性。

  据了解,工银瑞信基民中,很多人是第一次买基金。我国的基民基本分两类:一类是对基金有认知后购买,第二类是在实践中建立并加深对基金的认知。随着持有基金并不断互动,大众对基金会更有了解。工银瑞信人士认为,这也是基金管理公司所担负的投资者沟通与宣传的使命。

  持续服务是基金的主要功课。工银瑞信人士表示,针对持有人以个人为主,并且新老兼有的特点,服务要有的放矢,手段多元,做到精巧、细致,注意积淀,讲求艺术性。

  工行渠道更容易接近客户,而利用工行平台进行客服创新,比如利用网上银行、电话银行、工行“金帐户”、信用卡等运行基金业务,这些都是工银瑞信正在研究的服务内容。

  细分客户与细分产品,构成工银瑞信战略规划的主线。一是迅速把产品线搭完整,各种风险收益配比产品皆有,股票型、债券型、货币型等;二是各类基金再行细分,比如把股票型分成各类主题基金,有区域主题、资金性质主题等;三是产品本身及服务手段的创新。

  “我们有信心做好营销与服务。对未来规模的预测意义不大,重要的做好该做的事,并尊重持有人的选择。”

  重契约不寻宝

  对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经理江晖来说,虽然43亿的规模超过以往他所操作的最大规模基金——37亿的华夏回报,但正如该基金风格,他依然显得稳健而低调。面对个人为主的持有人,“压力当然有,但我们一如既往,坚持基金契约的有关规定”。

  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的投资目标是有效控制投资组合风险,追求长期稳定增值,投资对象是具有核心竞争优势与价值被低估的大中型公司的“交集”。此前,投资流程已进行多次模拟演练,一方面和瑞士信贷的全球团队开展各类专题交流和培训,共同完善优化投研体系;另一方面对重点上市公司开展深入调研,并与各券商研究机构广泛探讨。投研团队成员都来自知名金融机构,各有所专,经过磨合已在理念和实务上形成默契。而据记者了解,昨天该基金首日操作,与模拟演练的相关流程基本吻合。

  江晖认为,从长期看,股权分置的解决将使股市真正反映经济,这将成为大势彻底好转的契机,成为大牛市的开始,而

中国经济再持续增长15年左右没有问题。近期看市场可能还会有起伏,而股票投资正当其时,等股权分置问题解决后再投资,为时已晚。因此,战略性投资机遇已经来临。

  工银瑞信另一位投资团队成员对记者表示,针对目前部分市场人士“股改寻宝”的操作思路,工银瑞信核心价值基金将咬定契约风格不放松,认真研判股改对市场的系统性影响,但不会在操作上考虑通过“对价寻宝”,寻找个股的中短期机会,因为其中充满着不确定性。当然,如果持有了股改公司的股票,一定会积极参与对价谈判,争取最优方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72,4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