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基金评论 > 正文
 

频繁分红的基金未必是好基金 持有人应留清醒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8月28日 13:24 21世纪经济报道

  仲黎明

  从基金公司的相关言论来看,迫于持有人的赎回压力是分红最主要的原因,基金持有人逼宫分红自然是出于对股票市场后续走势和基金净值后市表现的担忧。

  基金陆续分红

  介入基金市场超过1年的投资者在当前的基金分红潮面前应很自然联想起2004年初更加热闹的基金争相分红局面:在2004年年初,基金公司频频主动推出分红方案,无论是涉及基金范围还是分红频率都远远高于现在,有基金甚至在短短两个月内实施了连续6次的高密度分红,基金公司在媒体面前也大谈分红对持有人利益的重要意义。

  而现在同样是基金分红潮,基金公司相关人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却流露出更多迫于持有人潜在赎回压力的无奈,基金公司为何会出现态度的这一显著差别呢?这应当从基金公司分红的动机和默认分红方式的改变来寻找答案。

  2004年初,股票市场行情火爆引发基金发行热潮,基金公司更多出于营销目的,通过旗下老基金的频繁分红来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向投资者宣传自身的投资运作能力,以此来带动新基金的发行。此外,2004年初投资者账户开户时默认的分红方式为红利再投资,基金分红将以新增份额形式体现,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基金所分配出的大部分红利仍停留在基金资产内,不会引发基金所管理资产的流出。如此一来,基金分红对基金公司有利,从而会出现基金公司争相分红、持有人和基金公司各得其所的局面。

  而在2004年7月证监会出台的《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中明确要求投资者账户的默认分红方式为现金分红,因此,基金分配出的大部分分红将流出基金总资产,以现金形式划入基金持有人的账户,引起基金所管理的资产缩水。

  分红对持有人利益影响有限

  事实上,

开放式基金分红对持有人利益的影响也确实有限:开放式基金持有人投资于基金的收益最终来源于基金净值的提高,而基金分红只是持有人的一部分资产或者以新增基金份额的形式或者现金的形式体现在账户中,在分红时刻对投资者的资产总值不构成任何影响。

  而在基金分红后,持有人的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变动之间的关系会由于持有人选择分红方式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于选择红利再投资方式的持有人,其总资产变动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与分红前两者之间的关系完全相同,对于选择现金分红的持有人,由于账户中现金的存在,其总资产与基金净值之间的关系会比分红前的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缓。

  不过,对于具有定期业绩考核压力的机构投资者而言,通常会将投资账户中的浮动盈亏和实现盈亏分别考察,而实现盈亏在考核中占据的权重相对较高,此时基金分红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基金后续净值下跌引发浮动盈利转化为浮动亏损的不利局面,因为基金分红后毕竟会有一部分实现盈利在考核中产生正面作用。

  除此之外,对于选择现金分红方式的持有人而言,基金的分红还会降低未来赎回时支付的赎回费用,但这一费用的节省仅占持有人总资产的0.01%(平均分红率2%×赎回费率0.5%=0.01%),影响效果甚微。

  有观点认为,基金分红对基金投资运作产生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持有人资产的长期保值增值,事实上,考虑到基金每次分红平均占净值不足2%,分红对基金运作的影响同样是微不足道。当然,短期内的频繁分红对基金运作有一定的不利影响。

  基金公司积极响应持有人的要求,在满足分红条件下积极分红,这无疑是持有人利益保障的重要体现,那么对于基金的机构持有人而言,以赎回为要挟逼迫基金公司实施分红是否就是对其自身最有利的选择呢?

  通常基金持有人要求分红是出于降低股市风险的考虑,但依靠分红实现降低风险头寸或规避市场下跌风险的目标并不现实,以不足2%的分红率根本不足以达到预期目标,持有人应当直接选择赎回,这对持有人自身的投资回报更加有利。

  分红的基金未必是好基金

  对于准备购买基金的投资者而言,是否应当将基金分红当作选择基金的重要标准呢?

  从前面的分析中不难得出答案,无论是对于准备选择操作稳健基金获得资产长期保值增值的投资者,还是准备选择操作风格激进,追求短期资产增值收益的投资者,基金是否分红根本就无足轻重。对于前者,短期的市场波动不应影响自身投资决策,基金分红对自身利益影响微乎其微;对于后者,更优的选择是在基金净值出现较高涨幅时赎回而不是要求分红。

  不仅如此,具有频繁分红纪录而基金契约对基金不定期分红又没有相应规定的基金反而是投资者回避的对象,因为这一迹象极有可能是该基金面临较大潜在赎回压力的表现,而且频繁的不定期分红会对基金运作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基金法中强制满足条件的基金定期分红的相关规定已经有力地保障了投资者获得基金分红的权益,投资者在选择基金时不应把基金是否分红作为主要考虑因素。

  (作者任职于国泰君安证券新产品开发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爱问(iAsk.com) 共找到相关网页约9,620,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